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编辑创业需要很多钱吗?明室×惊奇创业经验公开

0
分享至


做書按:在杭州市集上,我们邀请了明室和惊奇的主理人谈了谈“编辑创业”的话题。从一个在职编辑到成为“独立编辑”或创建一个品牌需要几步?需要什么条件,需要多少钱?下面是这场活动的文字实录,希望对大家有用。


刘松:欢迎大家来参加这个活动,今天本来是叫两位来自由交流,谈谈创业的故事,但是他们说还需要一个串场的,我就承担了串场的角色。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陈希颖:大家好,我是明室的主编陈希颖。非常开心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失败的经验。

周昀:大家好,我是惊奇的编辑周昀,我们相对明室来说是小弟弟,所以今天主要还是听一下希颖老师的经验。

陈希颖:没有,我就做一个交流和分享。

刘松:我自己有时候喜欢聊一些这样的话题,一些失败的故事,我们是怎么把一件一件事情搞砸的。一本书成为畅销书或者是一个公司慢慢做大,背后都是由很多失败的事情积累起来的。

我们的市集也是经历过很多失败。2021年的时候在北京望京小街办市集,碰到了暴雨,还碰到了疫情。本来准备连续办两周的,后来不得不砍掉了一周,仅剩的一周还取消了一天,就赔了特别多的钱。一直缓了两年,才重新鼓起勇气来办市集。

我和一些品牌创始人经常有一些私下的交流,知道他们之前都是在机构里面做副总编辑或者是编辑主任,从原来的地方出来以后,可能一开始并没有想自己做一个出版品牌。希颖应该是没有这个想法的,不知道周昀之前是不是很早就确定了这个想法,想要自己干的?

周昀:我当时完全没有确定,只是想从北京回到武汉。

陈希颖:刘松说要我分享创立品牌前后的历史,其实我觉得(我的经验)不能作为一个普遍的经验来说。之前在出版机构工作的时候就想,我有很多想做但是没有做出来的一些选题,在之前的出版机构是没有办法成立的。

当时在离职之后我有两个选择,一是我可以到一些比较大的出版机构里面去上班,当时有一些业内看来还挺知名的品牌也向我抛出了橄榄枝,但同时也有一种可能是我自己去创业,自己去做个公司,为什么最后选择是做公司,而不是在某个大品牌里上班?就源于我自己想要做的书是相对而言非常小众的,可能在一个大公司里面做会有很多的限制,不管是上选题会能不能过,还是说公司对你有各种各样数据上的要求。

经历了之前的这样一份职业经历之后,我就想如果能够自由地想出版什么书就出版什么书,想买什么选题就买什么选题,自己决定书名,自己决定封面,我觉得这对一个编辑来讲真的是一个非常致命的、有诱惑力的事情。

所以在上班和创业之间我选择创业,当然当时面对的是极其不确定的情况。我记得当时是2020年的10月,疫情大概过了小半年的时间,对大市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确定,今后会有什么样的方向也看不明朗。我当时就只是想做自己想要做的那些书而已,这对我来讲在那个时候是最重要的,所以也没有太过考虑,就一头扎进去了,感觉那时候还挺狂热的。


周昀:我之前做的出版品牌叫鹿书,在做鹿书的时候,我也完全没有想过要自己去做一个品牌,甚至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个品牌。

因为在我从事出版编辑早期的那几年里面,我一直都是抱着学徒的心态在工作。其实对于公司来说,它是希望你做出贡献来,但是我其实是一直抱着想了解这个行业的心态。之所以我想回到武汉,是因为觉得北京对于一个普通编辑来说生活压力比较大,我就想离家近一点。我最早是从武汉去的北京,因为我觉得武汉好像没有一个我想做的书的那种平台和机构,我当时比较喜欢看的一些书的机构可能都在北京。

大概在2016年年底的时候,正好跟武汉的出版社有一个接触,然后他们愿意给我一个平台,让我自由发挥做我想做的书,我觉得好像回到武汉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就觉得我可以去试一试创业,如果没有成功,也是给大家一个探路经验。

所以2016年底、2017年的时候我跟武汉大学出版社谈好了,之后就回到武汉做了鹿书这个品牌。所以我经常说做鹿书这个品牌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事先对这个品牌完全没有任何的规划,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一个品牌出来,反正先做着再说。

去年的时候,我们成立了惊奇,其实也不是一个酝酿好的动作,只是顺其自然。在整个过程中间,更多的是具体的事情去推动我,而不是我事先有一个什么样的想法,然后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是机会,然后这些把我推向一个现在的这样一个状态。

刘松:你们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做决定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想偏了的想法?

陈希颖:比如说在这个过程中,我要跟我接触过的出版机构去聊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一个出版品牌,或者说想要什么样的书。因为当时也有人讲过说你们要不就内部创业,因为当时还有我跟我的同事赵磊,也就是现在明室的副主编,我们两个是一起的。所以我在选择的时候,会非常考虑大出版机构给你的自由度到底是多少,如果我做一个内部的品牌,那我选题是不是还要通过出版社的选题会,它不会管我的封面、我的书名这些比较细节的东西,我主要是考虑自由度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资金上的支持,这个会考虑多一些。

刘松:周老师呢?

周昀:我刚刚提到做鹿书的时候其实对这个品牌没有任何规划,走一步算一步,会有很多捉襟见肘的局面,所以后来我们做惊奇的时候,我就希望从头开始对这个品牌有一些规划,不管是视觉方面,还是从选题的方向方面,还包括这个品牌的名字,它包含了哪些东西,它的内涵,这其实是想了很多,但是你说想偏了的地方,我就立刻想到我这些好像都想偏了。

我曾经计划列出来的那些选题,比如说惊奇应该包含哪些东西,或者是我想做的一个科普的系列,结果这些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都没有实现,还有比如说视觉上我希望一个什么样的呈现,可能也是因为资金的原因都没有做到。

还是回到我刚刚说的,我其实是被这个事情不断地推到前面去,然后它再纠正我的一些想法,比如我们最近签了好几个的国内原创作者,他们之前从来没有出过书,我感觉这对于一个新的出版品牌,也就是没有投资、自己凑点钱一起来做的品牌来说还蛮危险的,因为原创的作者应该是非常难推出来的,我们又没有任何影响力,也接触不到一些名人的推荐资源,还要去做原创的作者、推一个新人出来,到时候可能会非常的难。

但是因为最近正好碰到了一些这样的选题,我自己非常喜欢。之前我们有一个系列叫“外国文学”,到明年可能一下会出好几部国内原创作者的小说和文集,可能会有一个原创的系列,这个是完全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任何规划,也希望尽可能避免的,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想偏了,最终还是被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和我们的命运所推动。


刘松:你这属于乱花钱吗?

周昀:其实对于现阶段来说做原创作者是不必花钱的,因为不用预付版税,做外版书反倒是容易花钱,我对于花钱又特别的谨慎。比如说购买选题我就特别紧张,刚刚也提到了我们几个人开始凑了一些钱,现在出的一些书有了一些回款,有回款之后要去买新的外版书的选题的时候,一旦账面上的钱低于我们最开始凑的钱的金额,我心里就已经紧张、不敢买了。

陈希颖:周老师还是很有成本意识的,因为成本管控不管对一个编辑自己来讲还是对一个公司来讲真的是太重要了,这是多少前辈们走过来的一些经验,是我们在创立新品牌的时候需要吸取的一些东西。

刘松:刚才周老师和希颖都讲到了,想做的书在曾经的机构里面做不了,现在自己开了公司就是很自由了。

周昀:对,就是想做什么做什么,想什么想买什么。

刘松:你觉得公司的规模变大一些是不是会慢慢受到这个公司的限制?

陈希颖:有,但我觉得明室其实一直在做小众的书,包括熟悉明室的朋友都看到明室会出好多日本音乐人的书,这个选题很多编辑跟我反馈过,说实在是想不出这种选题为什么可以成立,但在明室就很有可能成立。它或许是我们自己的个人的兴趣和喜好,而且就是在我们研究完市场看来,它并不是完全没有读者的。

通过我们的一些操作、做法上的一些调整,它是能够到达它想要的读者的,所以音乐人系列我觉得是非常能够体现明室的做法和风格的书籍。包括我们做的图像小说,阿根廷国民图像小说《永航员》,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国民漫画的经典作品,但是当时我做选题的时候被出版社激烈地反对。他们跟我讲图像小说根本卖不动,他说你这个东西你要有3000册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当时它又是一个很高码洋的一个书。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像众筹也好,加上在这本书上做了大量的活动宣传,它现在销售也还可以。这本书也让大家知道明室在做一件这样的事情,可能看上去会失败,但实际它让明室这个牌子更加清晰地被大家给记住了,包括像《永航员》也是远渡重洋,曾到达过巴西前总统、阿根廷现任总统手中,因为阿根廷大使非常喜欢这本书,它是大使的一个枕边书,它还曾送到过现任教皇的手中,对这本书来讲真的是挺传奇的一个经历。

明室可能做了一些第一次吃螃蟹的事情,才能让明室这个品牌被大家记住。

刘松:我看到前天阿根廷总统说这本书。

陈希颖:说到这件事情也觉得挺不好意思,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先生到上海的时候,还邀请我们公司的主创人员一起参加了总统欢迎晚宴,并且拿着书跟总统合影,对于一本书和一个文化机构来讲就是特别传奇的一个经历。

刘松:我有点好奇这种场合你们会聊什么?

陈希颖:其实没有聊什么,这本书对于阿根廷整个国家来说是承载他们国家记忆的文化名片,简体中文版的出版是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我觉得我们可以多多做这样的国际性的文化的交流。我曾经也听说过,法国的文化部长也曾经拜访过像后浪这样的法国漫画出版机构,让大家看到小众的国家、小众的文学和作品还有这样好的值得被阅读的作品,我觉得就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周昀:我们有一本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书,希望能够被法国总统接见。

陈希颖:我们期待。

刘松:说到选题的问题,我就一直想问一下希颖,之前我们录过一期播客,听到你说你们第一年储备了60多个选题是吗?

陈希颖:准确来说应该是54本书,在刚成立三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就是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结果一下没收住,在前三个月时候就疯狂买下54本书的版权。

周昀:由于我自己的吝啬和贫穷,一开始只有大概五六个选题。当然还有另一方面原因,我之前在其他机构做编辑的时候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刚到这个公司的时候要处理很多我的前任遗留下来的选题。比如说我刚去的两年我都在处理遗留下来的选题,当然可能因为我自己还没有学会去怎么做选题。我自己的策划或者是选题都没有能够实现,要到两年、三年之后才能慢慢做出来,之前的那些选题在我慢慢做出来的时候,它可能已经过了市场的时机,它已经不是当下流行的阅读或者是被读者所需要的一些选题了,做出来就会很尴尬,所以可能因为这样的经历比较多、包括我走了之后我留给我的后任的编辑可能也会是一些这样的选题。

所以我在不管是做鹿书还是做惊奇的编辑的时候,我都会比较谨慎,我很害怕我做了很多选题到最后都堆积起来,都忙于去把这些选题给处理出来,以至于对于当下的市场或者是眼前的事情没有任何的反应,或者是来不及做反应。所以也想问一下希颖,之前的选题会不会对现在有一些影响?

陈希颖:周老师讲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一个挺普遍的情况。因为大家会发现签了好多选题囤积在那边,当时可能还是比较适合市场的,到出版出来很可能过时了,没有人去读了。所以在选题预判的时候,就得有一个相对比较长的预判。

第一个是经典文学方面的书,我觉得是最不容易过时的。在任何的一个时间节点中,大家关注的事情、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和困境也好,很多都是很难改变的。

现在女性主义书比较火,其实女性主义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都具备了被大家所接受的社会环境,现在已经是第四波女性主义浪潮了,结合到社会上发生的各种新闻,现在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事情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在我身边。所以这个时候希望编辑在做出选题的时候,或者在选题已经做出来之后,就能迅速跟当下的一些事件呼应一下。不是说我们要去蹭热点,是我们能不能用现在当下的一个情感连接去为我们书做出新的阐释,我觉得这个是编辑需要去学习的一种技能。

如果真的是一种很有时效性的书,其实我自己个人不太会去追这样的热点和选题,可能有的公司会做,但不一定会适合像我们这样小的机构,因为很有可能它翻译完成、出版完成的时候,这个话题已经不在我们的涉猎范围以内了,所以这类时效性偏强的书,可能在一开始就不太会去考虑,但还是需要在这个书真正出版的时候,我们能够重新去想它跟我们现实中的连接的点线面。


周昀:比如说你在实现之前的那么多的选题的时候,会不会觉得精力都放在这个上面去,然后对于新的选题有所耽误?

陈希颖:会有,我都是一直在处理之前的那些选题,忙着忙着也没有签新的选题,会有这样的一个情况,但我觉得目前为止还不算特别严重,因为后来我出书的速度其实也加快了一些,因为有一些新同事的加入,最近也统计了一下,我们2020年前三个月签的选题是50多本,其实只有两本没有出来,而其中有一本就是因为译者拖稿,就是2020年12月签的书,答应是一年后交稿,现在已经是三年的时间还没有交稿,我在这里说算不算是花式催稿?我就不点名了,所以觉得还好。还有另外一本之所以没出来,是因为操作的比较晚,所以总的来讲我觉得我们控制得还算是挺好的。

周昀:我觉得你们执行力还是蛮强的,这么多选题在这几年之内都出来了,如果是以我们目前松散的状态,难以想象。

陈希颖:但其实还是有很多客观原因存在的,比如说我们有一些题材原因,送到出版社出版社会不会通过你的稿子,可能有出版社给你审了大半年再把你这个稿子返回给你,然后你才可以申请书号或者怎么样,这个也存在,或者说译者翻译得特别烂,你要不停地改,可能得改个半年左右,也有这样的情况,但总之很多书还是很顺利地就出来了,还想把它完成就好。

周昀:我正好再接着这个想再问一下希颖,就是团队的问题。我一想我们团队只有三个人,还不足以去讨论怎么样进行团队建设和管理的事情。我们三个人目前的状态,其中有一个还是刚刚生完孩子,所以就只有两个人上班。之前我们成立了一年的时间都没有办公室,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各自办公,也没有上班的时间,碰面其实也都很少。今年年中的时候租了一个小的办公室,虽然每天都有去,但是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比如说我跟我同事黄建树就是一个交错的状态,其实很松散,也没有任何的关于团队管理方面的想法,好像也没有这个需求。

所以我其实有点未雨绸缪的想问问一下希颖,如果将来团队扩大了之后是不是要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你现在是怎么处理这些方面的事情?也请希颖老师给我一些指教。

陈希颖:指教真的谈不上,但是在这方面我觉得明室可能确实有一些经验,因为明室也是从一个很小的团队发展起来,现在是十来个人这样的一个状况,算上实习生的话可能差不多每天有十三四个人在办公室一起办公。明室最开始的时候就两个成员,我们是两位成员一直工作到9个月的时间才出了第一本书,后来第二年我们又招了两个新的同事,是4个人。因为2022年的上海太苦了,所以有个同事就永远地离开了出版行业,我们又变成3个人,后来又招了一些同事进来,又变成8个人,然后到今年变成11个正式的同事。明室也是一步步扩大到现在的规模的,如果说要问做书和管理哪个难,肯定是管理更难,因为我在做书上基本没有遇到过什么特别大的困惑,从选题到装帧,虽然有一些小问题,但是我总是觉得这些事情、这些问题总能够解决,但管理真的确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周老师讲说他跟黄建树两个人是错峰上下班的,其实我们希望在我们公司大家不一定是同时到办公室,也可以有半个小时的错峰的时间,你早点来就早点走,晚点来就晚点下班这样子,但是还是希望大部分的时间大家都能够有一个一起工作的这样一个状态。因为办公室里编辑大多数都还是新人,所以在这个时候需要去沟通交流。

还有一个是大家在一起工作的一种状态和效率,就是氛围感我觉得是挺重要的,虽然我们现在不打卡也没有什么考勤,但我觉得基本上都能够遵守我大概是哪个时间节点来,哪个时间节点走,我觉得这个还是挺重要的。因为我听说有很多出版机构和品牌他们周围没有可以交流的同事,其实做书的一个比较快乐的事情就是和同事去交流选题,讨论封面也好,去交流稿件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说你的书加印了,你的营销又上什么榜单,这种喜悦的时刻大家在一起分享也会让整个公司氛围非常的愉悦,我觉得这个也是做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所以我一直说做书一定要和很多小伙伴在一起,你们想要追求的东西是同一种,你们也可以一起成长,因为因为明室大多数还是以新人为主,大家都知道上海去年有三个月的时间不能出门,在那个时间大家都是各自在家里办公,你会发现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你会发现其实效率是更低的,是会低很多的。

周昀:你会做哪些管理方面的工作?比如说刚刚提到的一个融洽的氛围,因为我上回去你们你们那里是周末的时候,然后你说你第二天要去看《芭比》。

陈希颖:对。

周昀:我感觉你们的氛围应该还是蛮融洽的,这个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工作或者是怎么样做的?

陈希颖:第一个就是我们的小伙伴来到明室,大多数是因为特别喜欢明室的一种氛围,很多人也是被我们这一点所吸引的,我们周五有一个桌游时间,大家会在一起打桌游,那个桌游是属于比较刺激紧张的那种,所以在这个时候大家的气氛就会搞得比较轻松,所以这个时候为什么要玩桌游?花两个小时来做这个事情?其实我就觉得好多新同事其实你是不了解的,你不了解TA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其实玩游戏最能够体现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的性格,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第二个我为什么觉得他们一来就能够融入到这个里面去?我们自己也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的,当然除了活动以外,还有一个TA能不能真正在这里感受到TA有成长空间,很多新人编辑到了一些出版机构之后,忽然发现其实是没有人带TA入门,也没有什么培训机制的,在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有经验的编辑的作用非常大,你要让TA觉得我在这里能够学到东西,我有成长空间,有一种参与感,我是真真正正地在见证这本书诞生的一种过程,前两天我就在听我们马上要上的新的一期播客里面,我们有11个小伙伴,他们每个人都讲述了自己这两三年来的心路历程,其中有一个小伙伴就讲TA在以前出版机构的时候,同事们总说TA是一个不开心的人,结果到了明室以后,他们就看到TA的朋友圈就说觉得TA是一个很乐观很开朗的人。其实就是爱分享,爱向外界去散发出我在这个里面做这件事情对我来讲是很有意义的这么一件事儿,所以我觉得让同事觉得轻松愉悦,有成长,同时也认同我们自己做出的东西,TA自然而然就会按照你的想法和要求去做事,并不是说我们不追求效率,我们也是有考核字数或者考核品种数的,但是比较松,其实也没有什么奖惩之类的措施,不完成也没有关系。但我觉得大家其实都是卯足了劲想要去努力完成这些的,而且在4个人以下的时候,其实我不太觉得我需要去管理,那个时候人比较少,但是一旦增加到比较多的人数,确实这个东西会带来很多问题以及需要我去非常大地投入到里面去。

有一个管理也就是一个沟通机制,我们每周都会开进度会,每个礼拜四会开选题会,尤其在进度会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提出我们可以改进的方法,是译稿的问题还是封面的问题还是编校上的问题?

后来有一个比较好的案例,我觉得可以拿出来说一说,因为有段时间我们的译稿质量太糟糕了,大家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在译稿修正上,我们小伙伴就提出我们可不可以给译者拟定一份《翻译守则》?我们的数字要怎么弄,我们的注释要什么样的规范,在这个时候就让译者知道,后面方便我们编辑去操作这个事情,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采纳了这位小伙伴的想法,拟定了一份明室版的这样一个译者的守则,在后续的时候确实减轻了我们很多的工作量。沟通反馈的机制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周昀:你最后提到《翻译守则》其实也是我正想问的一个问题,想套取一点明室的商业机密,具体在工作的过程中,你们会不会有一些类似你提到的这种规范性的标准操作流程。

陈希颖:其实这个译者的守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123之类的,但其中有一条我觉得这个事情是跟其他公司的标准应该也差不多,但我觉得有一条就是我们这个小伙伴提的真的特别好,TA提醒译者说,如果你看不懂的地方就请你标注,看不懂请编辑老师参考,而不要自己瞎译,否则的话编辑花的时间可能会是你翻译这本的三倍甚至是更多。我觉得是挺普遍的,因为你会发现如果TA瞎译的,你不仅要先判断TA翻译对不对,第二个你还要把TA的错误找出来,在TA的上面改,其实增加了一种工作量,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也是我们在无数次改译稿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东西。

周昀:我问一下,您觉得像我这样一个内向指数92%的I人来到你们公司,觉得自己完全无法融入,然后也没有积极和意愿去融入怎么办?

陈希颖:其实我们公司还真有一个可能比你内向指数还要I的一个人。我觉得是这样的,TA为什么会到明室?是因为TA看到明室2021年的一份出版计划,TA就觉得这个公司做的书都是TA想做的,所以就来了。之前TA在别的出版机构有工作过半年的时间,然后我们跟那个出版机构的编辑是很好的朋友,TA跟我们说你们那个谁怎么样,TA说TA在我们公司的时候可能实习了大半年,只说过6句话,我说真的吗?我说TA现在完全不是这样,TA现在一个上午就可以讲6句话。所以我觉得是可以改变的,要根据你周围的环境,我们公司可能平常好像大家都挺I的,但是还挺爱讲话的。特别集中在几个时间点上,一个是上午思维比较活跃的时候,还有一个是临近下班的摸鱼开始的时候,尤其是营销部的同事和小伙伴,他们有什么激动的事情,分享起来之后,大家就会叽叽喳喳都会参与进来了,大概是这个感觉。所以我觉得如果真有一个98%的I人,TA来了以后应该也不会特别担心融入不了,另外98%的I人同事在玩游戏方面还挺厉害的,也会展现TA很嗨的一面,我觉得还挺好的。

周昀:因为我还没有碰到要招人的情况,所以不太好说,但是我觉得我可以从我自己的经验来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感觉。因为我最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很内向的状态,也不怎么说话,可能跟你说的一样。特别是我大学的时候我去一个出版社实习,我就觉得很压抑,也是一种不说话的那种状态。我跟你在播客里面其实也提到了,一次是刘松让我在做書视频号上做一个直播,事先我也不知道我能讲那么多,我把我的书从头到尾讲了一遍,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后来就跟陈老师录播客,也聊得蛮开心的。

我其实在想这个问题,就是说我相比10年前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其实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改变的原因,就是我在不断地在做事情,在逼自己去尝试新的东西,因为有的时候可能就是没有退路的。

比如说我从北京回到武汉,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的支撑,没有任何的帮助,我必须去做很多事情,我要去联系纸厂,去联系印厂,还有做设计,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还有包括版权都没有任何人来支持我。

所以这个过程中你就必须得把自己给打开,然后投入进去,然后去做这个事情,你做了之后,这个书出来之后,它其实对你是一个非常正向的反馈,你在聊起这个书的时候你会滔滔不绝。

所以我觉得我整个走下来,为什么我讲到我们的书,讲到我们做的书的时候,就会有很多话可以讲,因为我切切实实地做了从头到尾所有的工作,这些工作又逼我打开自己,打开自己之后,发现我还有这样的潜能去发掘。所以这个让我的状态跟我刚参加工作时那种I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我觉得这个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就是具体去做事情,然后给自己形成一个正向的反馈。


陈希颖:周老师讲的我印象特别深,周老师讲自己的书的时候总是滔滔不绝,一直会有话讲,特别是TA之前在视频博主李乌鸦老师的视频里面,他当时是有介绍一些惊奇新出的一些书,当时因为我们也有小伙伴出镜,所以当时我看了视频,然后就觉得他整个人都在发光,讲起自己的书的时候真的会有这样的感觉。视频里面评论也有这样去说,所以我觉得每个编辑都是喜欢书,当TA需要向外界去阐述TA自己的书也好,TA自己喜欢的那些选题、作者也好的时候,我就觉得TA就是全身心地投入里面去的。

周昀:所以以至于我平时其实什么活动都不太愿意参加,但是这样的图书市集我特别乐意,我也正好就想到之前,其实在理想国工作的时候印象很深,陈丹青说他给读者签书的时候,比如说签售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卖书,一本一本的卖,一本几十块钱,可能比他卖画,一幅画卖几十万或者是几百万要快乐的多,因为TA会面对不同的读者,每个读者可能都给TA不一样的反馈,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我们参加这样市集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可以让我们跟读者发生直接的交流,所以谢谢做書。

陈希颖:也是感谢做書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直接面对这么多的读者。还有问题吗?

刘松:我没有问题,读者有没有什么问题?观众有没有什么问题?大家随便聊天就行,没有的话你们俩继续。

陈希颖:今天每个来的小伙伴里面,我想知道有没有是为了明室来的?还是有很多同行的。

周昀:剩下的都是为了惊奇吗?

陈希颖:我觉得明室的经验虽然也走过很多弯路,有一些经验的积累,但绝对不是那种普适的成功的那种经验,但自己做编辑过程中还是有些东西可以分享的,所以如果大家想知道什么的话,也可以趁这个机会我们可以随便交流一下。


提问:户川纯的版权是怎么拿下来的?

陈希颖:刚才小伙伴问户川纯的版权,因为大家如果关注音乐的话可能知道户川纯马上要到上海来巡演了,当时这个票据说是1000张秒没,因为她的身体不太好,所以她可能没有办法长时间的去签售,所以本来我们想约了她也来做一种签售,但是最后没能成行,虽然有点遗憾,但是关于书的版权其实还挺简单的,因为没有人跟你竞争,我们直接联系了作者的经纪人,写了一些我们可能想要出版的关于日本音乐类的书系的一些书名,可能就觉得好像还挺难得的,这个公司会做这种不卖钱的东西,我们就支持它一下吧,是这个感觉。

提问:我想问一下选题,就是您这边确定选题的话,是大家一起去想、一起去挖掘选题,各自申报通过后各自去努力地去做,还是说怎么样?因为好像很多编辑室其实大家可能都是独立地去做,会形成一种竞争,也会有这种压力,不知道您这边是什么样的?

陈希颖:首先是这样的,因为可能我们现在明室签下来的选题基本上都是我跟赵磊副主编两个人共同策划的,可能明室的小伙伴其他人的选题都还没有正式出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根据每个人阅读兴趣的特点,然后由责任编辑来负责一本书的全流程,但我们的二、三审一般来说会交叉给其他的编辑同事去看,还有一个是如果是我们自己新的选题的话,大家会开选题会一起去讨论,去论证这个东西,所以说这个流程下来的话,其实时间还蛮长的,但你刚刚讲的竞争,其实我觉得都是公司的书,也不存在a选题要和b选题的去竞争,还有一个就是说现在在书普遍卖得都没有那么好的情况下,其实a选题、b选题、c选题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差别。

提问:我还想问一下惊奇的这位老师,我刚刚听您讲,好像明年您的选题主要是国内的原创文学?

周昀:对。

提问:这一块的话,您关注了哪些原创文学的青年作家,您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你有没有一个预设的风格或者是是像乐府那种,它可能是一个小开本什么的,惊奇有没有自己想要独创的一种风格?

周昀:其实我们签的可能都不是知名的青年作家,可能大部分之前没有出过书,没有人知道的作者,甚至他们从事的一些职业也比较奇怪,比如我马上要出的一个作者,TA的职业好像是一个监狱的狱警,TA写了一个小说。首先我们可能没有实力去竞争一些很热门的作者,另外一方面我之所以想要做这方面的作者,可能对于一个编辑来说把一个新人作者给推出来,这个成就感可能更大,但是难度也会更难。

但是我觉得可能每一个想从事编辑行业的人,或者每个看过《天才的编辑》或者是这类书的同行都会有这样的一些梦想或者是幻想,《天才编辑》里面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就是说编辑所从事的工作99%的琐碎的日常可能一个勤杂工都可以胜任,但是在某一刻你会发现只有你能够做成这件事情,或者是只有你能够去发现这个作者,然后把TA推出来,所以我可能就没有关注在哪个类型或者说是哪一个方向,而是我看到好的稿子,我自己被打动,然后我觉得我要分享给别人,我觉得它的质量在水准之上,我就会非常想要去签TA,这也是为什么想要签TA的冲动超过了我的吝啬,控制成本还有贫穷,然后去不顾一切的把TA签下来,都没有考虑更多,就想要把它做出来的原因,我会觉得如果足够好,可能分享出来应该会有跟我一样的人去喜欢TA,这样至少能够有一定的读者基础,然后万一TA火了,也可以做做梦......

陈希颖:会的,一定有机会的,我也非常期待周老师后面原创的系列。

提问:想问一下两位老师,是为什么选择从机构或者从出版社出来成立自己单独的品牌呢?

陈希颖:其实刚才在讲创业经历的时候,其实也有过一点,主要是因为当初上班的机构可能不会让我们那样自由独立地做一些想做的选题,而之前好多选题的类型也好,各方面的题材也好,都尝试过了,我如果想做更偏门的,比如我刚刚讲的日本音乐系列,但是这个东西就很难去成立,但是日本音乐系列最终卖得也不是很多,我们到现在为止出了三个品种,两个品种都加印了,我觉得还是比其他的一些书要好的,因为现在太多书只有首印没有加印的,所以我无论如何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东西的话就只有一条路,就是出来自己做一个品牌了。

周昀:因为我们前后做了两个品牌,可能两个品牌都不太一样,所以我是想说尽可能的把这两个都分享出来,给如果有类似的情况的同行一些参考。刚刚其实也提到从北京回到武汉做鹿书是因为我是想要逃离北上广,正好武汉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然后我们做了鹿书之后,其实我也经常在提这个事情,当时的想法好像是唐诺之前说过的一句话,就是说只要一个出版社的书能够卖到5000册,这个出版社就可以生存下去。所以我回到武汉之后,我们做鹿书其实很多书卖个三五千册,但是我们在社里面我们这个部门的经营状况其实算是还不错,特别是后来有了一些卖得更好的书,利润每年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

那个时候我会觉得这个状态好像还蛮不错的,我们可以去做一些比较小众的书,维持一个小规模手工作坊的感觉,好像还蛮田园梦想的那种感觉,所以那时候还经常分享这种经验,我是跟很多同行甚至在我们的工作帐号上说,其实很多编辑可以尝试一下,比如说像武汉或者是重庆或者其他城市有这样的机会的话,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或者是生活压力没那么大的地方去试试,对于编辑来说是一个尝试,对于我们这种二线的传统的出版社来说,他们其实也是需要这样的一些编辑来给他们补充一些新鲜的东西的,据我的经验在二线出版社待了很久的或者毕业就去二线出版社的编辑,TA可能是一种比较保守的心态在社里面,所以如果有一线的编辑回到二线的城市,其实是对于二线的出版社的一个很有利的补充,TA可以利用自己以前的工作经验给他们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和活力,而且TA自己的境遇、境况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也许会有一些不同的新的东西出来,所以我那个时候会经常分享一些这样的想法。

到后来为什么要出来做惊奇?可能我的想法也有变了,我可能就是一个很善变的人。因为到后来我们做得最好的时候,盈利最多的时候,我们到年底可以提很多利润的时候,我也会觉得国有出版社的发行跟我们的书的类型其实不太匹配,它是一个大学的出版社,它的发行针对的是大学的馆配、大学的教材和教辅,他们发行跑的不是书店也不是各种经销商,而是大学里面的老师,搞定老师让老师用你的教材。我们的很多书在很多比较好的独立书店里都没法出现,甚至当当和京东上架都会有难的问题,会很慢,有时候断货了也没人管,也没人知道,就会有很多这样的情况。首先我会觉得这个对我们做的书来说是蛮可惜的,因为我们每一个选题都是我们自己非常喜欢,觉得很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出来之后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导致它没有被送到更多的读者手上。

我记得是谁说过一句话,我们虽然觉得书贵,但是其实你想想看这个书是一个人可能花了一辈子的心血去写出来的东西,结果只卖几十块钱就卖给你了。我们其实也是一样的,TA花了一辈子的心血写出来东西,你就随随便便就发个三五千册就完了,所以也是不太对得起作者,就会有这样的一些想法,我就会更正之前的田园牧歌式的幻想,就会觉得其实最开始从事出版是希望把好的东西传播到更广的、更多的读者手上,但是你现在满足于这个3000册或者5000册,其实是一种自我陶醉或者说是自我满足,但是也是一种自我欺骗,就是你没有把这个事情做得最好。

所以我们会想说我们独立出来之后可以跟更合适的出版社和发行平台来合作,我们近期可能是跟广西师大出版社合作的比较多,他们的发行和我们的书的类型是完全对口的,发行量也比我们之前做鹿书的时候多很多,这个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上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价值实现的问题,所以会有这两个阶段,我们要做的品牌会有这样的一些原因。


提问:我想问一下希颖老师,作为一名编辑的话,我们在选择创业的时候,我们要做哪些准备?一些简单的流程大概是什么样的?我想做一些简单的了解,谢谢。

陈希颖:你是编辑吗?

提问:是的。

陈希颖:可能大家有想要自己创业的想法。其实编辑创业有很多种的方法跟模式,就看你是想要怎么样,你可以做一个人的公司和一些大的出版机构做一些合作,也可以自己开一个公司,招一些同事什么之类的,但具体怎么做,我觉得是限于你自己个人的一个资金上的考虑,以及你愿意投入多少成本的问题。

如果你没有钱,你只有这个人,其实就是投入自己个人的一个时间,那就有一些方法,比如说可以策划一些选题和一些对口的出版机构进行一些合作,但在找出版机构合作的过程中,你可能要事先做一些调研,就是我可能适合擅长策划一些什么样的选题,那么哪些出版机构跟我的选题的方向是比较对应的,那么跟这个出版机构合作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这个出版机构的发行能力怎么样?宣传营销能力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人的时候,尤其一个人做编辑,可能相对而言就需要出版社承担更多的宣传营销的工作,在这个时候就要考量出版社的综合实力等等之类的,还有我资金是多少?我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出版机构合作?如果我的钱好像还有一些,那么我就可以考虑我用自己买下版权的方式来跟出版机构合作,那么你可能后期的利润也会比较高一些,如果我资金不是很够,我有可能跟出版社以一种策划费的方式来进行合作,我觉得主要是看自己有多少钱,自己喜欢什么东西,然后再去找出版机构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只是我自己的一些个人粗浅的经验,这里面其实还有不少的一些细节,今天可能也就只来得及分享这些了,周老师也讲讲。

周昀:创业是吗?

陈希颖:对,创业调研什么的。

周昀:我觉得首先最重要的肯定是你得把你的盈利模式给梳理清楚,比如说你的合作伙伴,你到底怎么样去合作,怎么样去卖书,是他们帮你卖还是怎么样?你如果有了一个比较信任的合作伙伴的话,其实可能就会简单很多,但如果没有,其实刚才希颖也提到了,就是说有很多灵活的方式,比如说像我们也合作过一些机构,它只提供给我们一个版权合作的方式,它都不管任何的制作,你也可以这样,就是你策划了书之后交给其他的一些品牌或者是出版社去做,当然也可以介入的更多,就看你自己跟出版社怎么谈,我觉得这个还是自己多主动的去找一些事情,然后把这个事情去做出来,事先就不用考虑那么多,就是多做,然后会给你一些非常有用的反馈的。

提问:我再问一个问题两位老师从事出版行业到现在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有点想听故事。

陈希颖:我就说一个,可能我在很多时间场合都分享过这个故事,就是关于《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这本书的一个故事,这本书其实是到现在发行量最高的一本书,它在上野千鹤子所有书的出版里面也算是相对而言比较起点的一本书,因为之前可能虽然国内也出过像《厌女》和《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就这样的上野老师的比较偏学术一类的书,但TA真正普及类的其实是从《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这本书开始的。而说起来其实我跟这本书的缘分要追溯到比较久远的时候,今天我就不再提了,就是想讲一个故事。

就是这本书出版之后,那个时候我记得还蛮清楚的,是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当时世纪文景就要征集一个关于读者读书的读后感的这样一个视频,当时在征集的过程中就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这本书的一个小读者,她投稿了,她拿着《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在大雪山下面一边走,一边说最近她在自己学女性学,在看的书以及这本《从零开始女性主义》,然后她知道了什么是“毒母”,她希望世界能够性别平等,然后就这么一句话,当时我是在办公室里看这个视频,我看着不知不觉地眼泪就流下来了,因为我还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特别爱哭,经常在办公室莫名其妙地这样哭出来的情况也都有,但是打动我的一个点是我觉得这个小女孩她看《从零开始女性主义》打开她的性别认识之门,但是她是不可能去看《厌女》和《父权制与资本主义》这样的书的。

我出这样的上野老师这样真正的普及类的书,真正触达了她想要触达的人群,让更多的人打开了看世界的另外一种方式,而且她才12岁,她更早地意识到这件事情对她来讲也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我会觉得这就是一个编辑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就是你做的东西能够真正地去改变一些事情的时候,我觉得应该也是很多编辑的一些想法和初衷,通过自己做的书也好,做的事情也好,一点一点的去触达想要的读者,想要改变这个世界那么一点点。

周昀:我可能还没有那么精彩的故事可以分享的,所以只能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讲一讲,从做惊奇成立开始到现在,如果让我说印象最深的一刻的话,其实我跟希颖之前也谈到了,去年我们出了第一本书的那一刻,因为我们去年独立出来之后,有6个月的时间我们都在家里办公,没有任何的产出,也没有书出来,一直过了半年才有第一本书出来。这6个月的时间非常的煎熬,因为你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做这个事情,因为你也没有后路了,你从你之前的单位离职了,然后你也从北京离开了,你还能逃到哪里去?这个事情如果做不成的话应该怎么办?你又一直没有进展。

所以到6月的时候,印厂给我发了一个装订样,拿到的那一刻,主要是因为那个手感也特别好,特别软,那本书软软的垂下来,我就感觉特别美好,特别安慰,好像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这个事情可以做下去,给我一个很大的鼓励,就是一个确定的、确实的感觉,让我安心的一个感觉,以至于当时我还把装订样自己手工做了一个精装版,很兴奋,但是在旁人看来可能不值一提,但是确实对我来说是印象非常深的一刻,在那之后,哪怕现在我们今年可能卖得一般,出书也很慢,我觉得可能倒还是有一个垫底的坚定的信念在里面,就觉得这个事可以继续做。

陈希颖: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手工做书,手工装订了一本。

周昀:后来再没做了。

提问:这边想问一下三位老师,从最开始进入出版行业到创立自己的出版品牌,然后再到现在去看未来出版业的发展,你们是一直充满了信心的吗?这个任务的信心,因为我看到活动标题是“活着”,其实我觉得有些是无奈,因为现在感觉到大环境,可能包括出版共同体,还有出版环境都在收缩,如果再来一次你们还会选择做出版吗?

陈希颖:我现在先可以回答你,不是一直都是这么乐观自信的,你说选择会不会重来一次,那应该是会,你既然想问三位老师,先让很久没讲话的刘松先来说一下。

刘松:周老师先说一说。

周昀:我肯定还是会做出版,因为我确实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因为我其实本来是学经济的,但是我上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就没有找过其他的工作,我全都投的出版社,因为我根本没办法想象我去从事其他的工作或者怎么样,就不知道从何而来得手,其实可能也是不太自信,或者是我可能就是这样。

我之所以做出版首先是因为我喜欢看书,大学的时候会经常去逛书店,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偶尔有一天好像看到了一篇博客还是什么,说出版是一门手工业。可能我刚刚讲的也透露出来,其实我这个人一直想追求一种很确定性的感觉,它说这个是一个手工业,我觉得它也是一个技艺,如果从事了这个行业,我掌握了技艺,我会让自己觉得安心一点。就像我去播种,我种了之后种子会长出来,会结出果实,它其实是一个很实在的东西,但是如果我学经济,我去做金融或者是做银行,我会觉得那个有点虚无缥缈,我没有看到我亲手种下的果实,种子结出果实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对我还蛮重要的,我会追求这种确定性和实在感。

陈希颖:刚刚周老师说他追求一种确定性和实在感,其实现在大家也可以发现其实出版行业这几年变化各方面其实都挺大的,刚刚哪位朋友提到“活着”这个标题,其实这个标题是刘松定的,我开始想把它改成“活着就好”,所以刘松为什么会说活着?这应该是你的感慨。

刘松:对,我觉得每个普通人生活状态都不一样,都是有一个过程曲线,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因为我是2005年入行一直做,确实也不会干别的,但我每次我干得不太好的时候,我就在想我要不要去干别的?我甚至也探索过,但是也都不太行,所以还是在干这个。

提问:它相当于一个没有办法的选择,它可能是你们唯一的选择。

刘松:因为我们做自媒体、办市集,每天接触很多读者。我觉得大家对这个行业,读者对这个行业有很多想象和一些认知,都觉得我们很多出版品牌的主理人、编辑对于出版行业、对于编辑职业有无比的热情热爱,这个是误解,绝对是误解,因为大多数的编辑其实就是一个工作,这也没什么问题,能把工作做好就已经很厉害了。尽职把工作做好,将来它或许不会变成我的终身的事业,做不好再干别的,并不是一定要绑在这个事情上面。

周昀:可能我自己是没有被逼到绝路上去,要不然我可能也会去卖保险或者是做银行,都没问题,我觉得真的是没有问题。

陈希颖:刚刚刘松讲的活着,活着就是在今年可能越来越会成为大家普遍的一种想法,一种心态,觉得活着就好,但为什么想说这个事情呢?因为刚刚周老师说想抓住一些实在的确定的东西,但我觉得其实是现在在这个时代是什么都没办法确定,你会越来越感受到这些东西,包括出版业其实也是,很有可能你以前能出的书现在不能出了,以前能做的一些东西现在不能做了,我觉得这个非常普遍,总之在这个不能确定的时代想要抓住一点确定的东西,相对而言,确定的东西还真的就是前工业时代这种记忆,是什么?就是做编辑。

为什么有的人会把它只是当成一份工作呢?我觉得如果当成一份工作的话,可能TA所经历的出版环境也好,TA所在的出版机构也好,其实是没有办法支持着TA继续去投入自己的梦想或者说热情的,因为很多人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挫败之中,TA可能永久地离开了这个行业。

因为TA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像是刚刚周老师自己也说,其实编辑在开始入行,TA自己策划选题到TA真的看到这个选题的成果出现的时候是要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里面TA可能会经历非常多的这样的事情,入行的时候TA自己可能会因为很多事情不懂而不安,TA遇到烂的译稿可能会痛哭,改到深夜,为什么?因为TA没有办法让这样的稿件出去,这是新人编辑遇到的问题,有可能TA的选题久久不能通过等等,可能传统出版机构还有一些别的等等这样的问题。

所以在这个时候新人编辑很有可能消磨掉自己热情,所以大家看到很多做了三五年编辑的这些人,有的编辑很可能会比较永久地离开了这个行业,有的去做一些别的事情,有的可能就不再投入热情,而是单纯把它作为一份工作。

我觉得可能明室想做的或者我想做的事情来讲,就是我们可不可以有一点点能够改变这种东西,让大家真正的在这种不确定之中抓住一些确定的东西。我希望每一个新人编辑入行之后都能切切实实地掌握基本的编辑技能,因为最近我也让我同事的很多小伙伴他们到外面去接受一些采访,有一些具体的曝光,为什么?因为我特别希望他们在做书这项事业中有一种具体的在场感,这样你会觉得你跟书也好,跟着公司也好,跟做书这件事是一起在成长的,我不希望你是一个局外人,让你真正的说去感受到你确确实实走出来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这样一个过程。

参与感我真的觉得是很重要的,所以刚才说一定要去做一些事情的话,我说希望从明室开始能改变,让更多的有激情、有热情、有理想、热爱书的人能够更加长久地留在这个行业。可能聊得有点偏,不好意思。

提问:你们会建议还对出版充满有热情的年轻人加入出版行业吗?

陈希颖:我以前可能会马上劝退,但现在我会说如果你喜欢做书,并且你愿意在这个行业有长久的坚持,我觉得你可以去试一下,我觉得即使失败了,你可能也不会后悔自己的一个决定,为什么以前会想说劝退?因为可能这个行业真的按照大家稍微知道的情况,就是说钱少活累,上司PUA等等。

周昀:话里有话,继续讲讲。

陈希颖:今天在市集里逛,买书,看到基本上价格已经是在5折左右了,有时候会感觉图书是一个特别神奇的东西,特别神奇的商品,可能没有什么商品能够像图书这样,一边让人觉得怎么这么贵,一边又让人觉得怎么这么便宜,这个定价体系已经很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因为我在线下书店做过,也跟书店打了很长时间交道,所以有时候我会觉得这个问题还挺麻烦的,所以我不知道各位会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周昀:图书定价的事情?

陈希颖:是的。

周昀:我其实也跟你有同样的困惑,因为定价实际上是按照它的纸张和印刷,也就是物质的成本来定价,但是实际上它是一个精神产品,它给你提供的满足感没办法用纸张来衡量的,而且很多它是有一个延时的效应,比如说这本书它给你带来的效用有可能是20年之后才会发现,那你怎么样去评判这个书的价值,如果你不按照估值来定价的话,好像你也没办法去给它一个精神上的定价,这也是我觉得很困惑的问题。

所以我之前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比如说我们出一批书,大概首印5000册,然后不再加印了,但是这5000册它可以像金融产品一样,就像炒股一样在做,因为它的价值会随着它在社会上发挥价值的作用而升高或者降低,就是它会贬值、升值,但是这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肯定不现实,我也不太懂。

陈希颖:刚刚这位读者提到的书价问题肯定也是出版行业的一种阵痛,每年人大代表白岩松老师都会去提,比如说我们要不要线上线下统一,因为线上线下如果价格差太多会导致很多实体书店活不下去,这是现实存在的一种问题。

另外就是说涿州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为什么很多保险公司不给你保?因为他们说图书定价太虚,不在他们参保范围里面,为了抵抗过度打折带来的这么一个伤害,出版机构其实是有办法的,它就通过能够提高你的定价去平掉打折带来的一些利润上的问题,但这会导致实体书店的生存非常困难,这其实也引起了我们自己的一个反思,我们是不能没有书店的,因为这么多书店也好,这么多出版机构也好,大家来到大屋顶这个地方摆摊,他们肯定是希望书价能够按照一定想要的折扣卖出去,可能大家都定5折,你定6折7折的话你的销售就不如别人,现在到了书如果不打折就没办法卖出去的时代,但实际上我们的书真的只配定这样的价格吗?

我自己做一个播客,其实你会发现很多价格的问题,弯弯绕绕最后绕到图书定价上面去了,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如果说我们出版机构真的要做一些事情来抵抗这个事情我们可以做什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理想国的书可能在网上就是打个7折、7.5折,像读库是有自发行的渠道,它们就是打8折最多了,而且也不是一直在打,可能偶尔促销才会打,基本上都还是全价卖的,但在这个时候我们出版机构就看你能不能在大家普遍降价的这样一种过程中能够暂时的去抵抗书销售下降带来的这样一种压力,需要很多出版机构去努力,一起来做一些改变,但是光一两个我觉得是不行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书的定价能不能再回到比较实在的这么一个区间上面去,而不是说其实我这个书成本只有这么多,但是我会定一个很高的价格,图书虚高价格,因为就已经预判了它会打折,这个东西我觉得还挺重要。

第三个政策上的一些东西了,我们能不能网上和线下即使不同价,那有没有一些线下措施?这个话题就会比较大,而且我还有一个感受,现在打折真的是越来越厉害,以前当当很少,可能就是一年中四次大促才会打5折,但现在基本上是常年5折,还有直播机构里面的那些书卖得就更低了。我就觉得很多书价就像白菜一样,用我们副主编讲的话,他就说这简直是对我工作的一种侮辱。

所以编辑还是很痛心,毕竟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但我觉得这需要全社会所有的人,包括读者在内,读者为什么觉得奶茶咖啡可能二三十块钱,大家都觉得不贵,那一本书二三十块钱TA就觉得很贵呢?还是书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所以这可能也是我自己为什么让一些编辑也好,让一些出版行业的朋友来,大家一起来上播客聊聊我们在这个书背后的工作,我们的付出,让大家真正知道书的价值在哪里,这可能是我觉得所有人都需要长期努力的一件事情。

刘松:你可以在现场征集你们的播客嘉宾。

陈希颖:也可以,如果谁有兴趣大家也可以,如果真正对出版行业包括这些问题有兴趣,我也建议大家去听听明室的播客“有关紧要”,在里面我会找一些作者、译者、编辑、同行出版品牌的一些负责人,或者跟出版行业相关的一些人来聊聊出版行业的话题,我觉得可能大家的疑惑也好,疑问也好,有可能在播客里面会有一些解答。

刘松:我可以分享一些我的困惑,因为我长期做自媒体,我们也做过很多和图书定价打折有关的文章选题,并且我们自己办线下市集,线下市集,读者买了票进场之后,现场作为摊主的销售折扣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部分,所以我们今年春季市集在北京,在做招展的时候,大家填的报名表有一项就是你要填你预计的销售折扣,为什么让大家填这个信息?因为我们要统计一下,现在大家的书会不会卖得特别贵,会不会让我们过后或者是之前被读者去骂,把我们挂出来。因为我们比较在乎读者的评价。

但是我们今年杭州在这个市集上我们就把这个选项给它放弃了,我们其实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因为我们自己也开线下书店,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如果图书折扣下不来确实卖不出去,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上,互联网发展、电商发展导致现在这么一个局面,可能未来只能够等待政府政策出一个新书定价的立法,我觉得并不是全部的书,可能是些年份已经久一点的书允许打折出售,但是新书必须需要被保护起来的。我觉得这个事情大家都非常的困惑,可能只能等待时间一点一点的发展,或许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提问:我想问一下几位老师,如果学生想要进入编辑这个行业的话,需要提前做些什么准备吗?要有什么积累之类的?

陈希颖:我就说一下我自己的评判的标准,不代表所有的出版机构,首先我会建议大家再去投出版机构的简历的时候,你最好先看一下这个品牌出什么类型的书,因为很多出版平台他们都有自己的出版风格和类型。

你再看你的阅读基础,你的阅读的类型是不是跟它相吻合,直接会决定了你以后就算进了这家机构,你的选题会不会通过,你也喜欢的书,会不会做到你自己有可能喜欢的选题,我觉得对一个新编辑长久的持续TA的职业生涯非常的重要,如果你都不喜欢TA的书,就建议你就不用去,如果你喜欢,那么你的阅读量,如果我们做版权书的话那么你对外版书的关注、积累,包括你自己想要做的选题,它有没有可能符合出版机构的调性。

我印象还比较深,我自己在面试的时候,那时候刚研究生毕业面试的时候,为什么那家出版机构会录取我?因为面试的人讲说我是现场唯一一个讲出来TA都没有看过的书的人,所以阅读量我觉得还是挺重要的。

然后就是你的外语,如果做版权书,他们要求你具备1到2门外语的基本的读写能力,不管是看外版书的版权信息还是评估外版书的书稿,我觉得这个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还比较建议如果有二外的话更好。

还有一个我自己个人的想法,特别是明室的小伙伴,喜不喜欢这个同事,我觉得还挺重要的,因为我们明室的小伙伴还是经常玩到一起,但是可能一时半会大家也不会看出来这是什么性格的个人,但是我是觉得在一个小出版机构工作的话,我觉得性格各方面还是蛮重要的,融入集体,是不是有协作精神等等,有协作精神这一点我觉得好像很多出版机构在出版招聘要求里都还会提到比较重点的位置,周老师可以讲一讲。

周昀:好,那我说一些实操方面的,因为我自己确实可能跟你的状态比较像,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想要进入这个行业,我当时还没毕业,研一的暑假的时候,我就通过我的导师去找了一家出版社,让TA推荐我去一个出版社实习,我觉得这个还蛮重要的,就是你有了实习的经历之后,其实很多出版社会觉得你算是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了,不管是现在我们这样的独立品牌还是出版社来说,TA肯定是希望招到一个进来以后很快能够上手,至少是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的新人,所以其实在你找工作之前你就可以做一些这方面的准备。

另外一方面的话,因为很多传统的出版社它会有一个所谓的笔试,也就是编校这方面的东西,我觉得其实也是一个很简单的可以去准备的东西,因为题目其实都是那些,然后你在网上找一找,其实都是很能够找得到的,我觉得这些都是所谓的能够确定的一些东西,然后可能可以在你去出版社求职的时候给你带来一定的优势,具体的话正好承接希颖刚刚说的,你再去对那些出版社和出版机构有一些了解,了解一下他们的招聘信息,我觉得相对来说应该没有那么困难,进入一个出版行业。

刘松:我觉得出于对咱们行业好的话可以先去干两年别的,学点本领带回来,如果仍然还很想干出版再回来会非常好。

陈希颖:刘松刚刚讲说干点别的其实也是一个选择,从别的行业转到出版行业来成功的例子其实真的还不少,拿明室自己来讲也有一些小伙伴,正是因为有对比才知道之前的工作有多么的空虚无聊。

开玩笑的,别的工作有别的工作好,但我觉得出版工作更多满足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不是说我们这行业是绝对没钱,大家也看到过很多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一些编辑,他们的收入也是挺可观的,那个确实是凤毛麟角,就平均薪资来讲的话确实没办法和其他的一些金融、互联网相比。

刘松:今天差不多到这,谢谢大家来参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伊朗总统坠机遇难,伊朗对华态度或发生转变,沙伊和解或成泡影

伊朗总统坠机遇难,伊朗对华态度或发生转变,沙伊和解或成泡影

基斯默默
2024-05-21 15:44:37
新东方:教唆46名孩子说谎,赴美被拒签,践踏诚信,别想再来了

新东方:教唆46名孩子说谎,赴美被拒签,践踏诚信,别想再来了

大风文字
2024-05-21 06:44:20
全球最大云计算公司暂停采购英伟达“超级芯片” 原因竟是升级太快

全球最大云计算公司暂停采购英伟达“超级芯片” 原因竟是升级太快

财联社
2024-05-22 00:34:11
799克黄金被制成挎包链条入境被查,网友:神操作

799克黄金被制成挎包链条入境被查,网友:神操作

三月柳
2024-05-20 15:20:54
历史重演..李哥曾因无力偿还3200万失去米兰所有权,结束中资时代

历史重演..李哥曾因无力偿还3200万失去米兰所有权,结束中资时代

直播吧
2024-05-21 11:46:16
NBA本季最佳防守二阵:卡鲁索、霍乐迪、杰登、萨格斯、怀特

NBA本季最佳防守二阵:卡鲁索、霍乐迪、杰登、萨格斯、怀特

懂球帝
2024-05-22 02:31:07
原来森林北也是二婚。还有个女儿

原来森林北也是二婚。还有个女儿

琼瑶史事
2024-05-19 19:01:44
泰国高僧通灵劳荣枝冤魂:与法子英前世是苦命鸳鸯,再轮回需1000年

泰国高僧通灵劳荣枝冤魂:与法子英前世是苦命鸳鸯,再轮回需1000年

古今档案
2024-05-18 11:31:51
禁停“电鸡”,三元里出现了退租潮...

禁停“电鸡”,三元里出现了退租潮...

广州楼市发布
2024-05-21 21:01:51
以太坊狂飙近20%,价格一度超3700美元!比特币突破7.1万美元!港交所现货ETF走强:三只以太币STF涨超19%

以太坊狂飙近20%,价格一度超3700美元!比特币突破7.1万美元!港交所现货ETF走强:三只以太币STF涨超19%

和讯网
2024-05-21 12:22:15
给《我是歌手》十位“候选歌手”实力排个名,孙楠第5,韩红第2

给《我是歌手》十位“候选歌手”实力排个名,孙楠第5,韩红第2

皮皮电影
2024-05-21 09:22:10
美国彻底摊牌了!6国首脑接连遭遇暗杀!

美国彻底摊牌了!6国首脑接连遭遇暗杀!

大国观察眼
2024-05-22 00:41:57
王心刚:泪目!一路好好走!再无国民第一男神,93岁与病妻爱65年

王心刚:泪目!一路好好走!再无国民第一男神,93岁与病妻爱65年

娱乐圈阿榨
2024-05-21 10:34:13
夺冠仅1天,英超冠军遭指控!3种处罚方式曝光:降级+被剥夺奖杯

夺冠仅1天,英超冠军遭指控!3种处罚方式曝光:降级+被剥夺奖杯

侃球熊弟
2024-05-20 21:00:28
历史首人!文班亚马新秀赛季入选最佳防守一阵

历史首人!文班亚马新秀赛季入选最佳防守一阵

直播吧
2024-05-22 02:18:13
博主声称小米派人堵家门口,不删微博就折腾他父母

博主声称小米派人堵家门口,不删微博就折腾他父母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4-05-21 13:18:19
中俄天然气管道,非绕道哈萨克斯坦,中国一步妙棋,给了普京大礼

中俄天然气管道,非绕道哈萨克斯坦,中国一步妙棋,给了普京大礼

吕喆有话说
2024-05-21 08:53:20
安徽画家关玉梅被执行死刑前,拒绝吃断头饭,行刑时已四肢瘫软

安徽画家关玉梅被执行死刑前,拒绝吃断头饭,行刑时已四肢瘫软

一个人讲故事
2024-05-05 21:46:11
汪峰官宣恋情,章子怡、葛荟婕赢麻了!小苹果力挺宇宙超可爱妈妈

汪峰官宣恋情,章子怡、葛荟婕赢麻了!小苹果力挺宇宙超可爱妈妈

旧梦影看世界
2024-05-21 14:23:25
黄奇帆:海南不可能超过香港,因为香港有10条致胜法宝无人超越!

黄奇帆:海南不可能超过香港,因为香港有10条致胜法宝无人超越!

蓝色海边
2024-05-21 18:43:36
2024-05-22 03:46:44
做書
做書
有关书籍出版的十万个内什么
1195文章数 177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中植系的销售,不退40亿被抓了

头条要闻

美媒:莱希之死基本为小哈梅内伊接替父亲职位铺平道路

头条要闻

美媒:莱希之死基本为小哈梅内伊接替父亲职位铺平道路

体育要闻

兄弟们,为了我,拿下冠军吧!

娱乐要闻

杨洋乔欣聊天记录曝光!还牵扯张天爱

科技要闻

小鹏一季度营收65.5亿,经营亏损16.5亿

汽车要闻

四排八座纯电MPV/续航超过800km 翼真L380开启预订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旅游
亲子
公开课

本地新闻

强制措施展铁腕 “交叉执行”勇亮剑

艺术要闻

挖掘艺术界未来的璀璨星辰 | 莱俪青年艺术奖获奖艺术家邓启鹏

旅游要闻

四川广元男子拍到会呼吸的泉水 反复涌出又消失

亲子要闻

坐月子这件事很重要,所以十多年,她一直为此操劳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