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是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年号是用来纪年的,大多数年号是有特殊寓意的,那么明朝十六位皇帝的十七个年号和南明的四个年号有什么寓意?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意为“宏大的武力”。朱元璋扫灭陈友谅、张士诚诸雄,驱逐蒙元,创建大明,武功盖世,“洪武”就是这个意思。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意谓“建立文治”,以与武功盛大的洪武朝相补益,有武也要有文。
明太宗朱棣——永清(永乐),本例拟定的年号为“永清”,但是朱棣不喜欢清净,后改为“永乐”,寓意“国家永远太平,百姓永享安乐”。(永乐在朱棣使用之前已经有三个人使用过这个年号)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寓意为“国家日益强大兴盛”。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寓意“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著名青铜器“宣德炉”便是用宣德年号命名,“宣德”年号为众所熟知。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指“大明贯彻春秋大义,永为中华统绪”。天顺,即“奉天顺意”。景泰八年正月十七英宗复位,改元天顺,所谓“取美名以彰天眷”。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寓意“国泰民安”。这个时期有一种瓷器比较出名,景泰蓝。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寓意“成果理化”。语出《文子·道原》:“天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弘”,辉煌、光大之意,“治”,指大治之世。明朝成化后朝政紊乱,国力凋敝。建元弘治,表明当时君臣的振作愿望。孝宗即位后任用贤能,驱逐奸佞,史称“弘治中兴”。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寓意“德坚意正”。语出《尚书.大禹谟》:“禹曰:……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孔颖达:“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嘉靖可不是“家家干净”的意思。寓意“美好的教化、社会安定平服”,语出《书·无逸》:“周公曰:……不敢荒宁,嘉靖殷邦。”《列朝年号辨误》载,朱厚熜继位后,内阁拟三个年号:绍治、明良、嘉靖。绍治,绍弘治之政,即继承弘治中兴,清除正德朝弊政。但朱厚熜选择嘉靖作年号而不是群臣普遍看好的绍治,意在表明自己继承帝位只不过是继统不继嗣而已,可以说大礼议之争在此时已在朱厚熜心中酝酿。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有“吉祥喜庆”之意。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寓意“大明朝与世长存”,也有皇帝“历世长久、万寿无疆”之意。朱翊钧为政荒怠,然在位最久(48年),在明代算得上“万历”了。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寓意“国泰安昌”。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寓意“奉天启示”。天启七年八月,思宗继位沿用。天启年号之前亦曾被多次使用过,如南朝梁永嘉王萧庄、北魏元法僧、南诏劝丰祐、元末徐寿辉都曾使用过天启年号。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寓意“崇尚祯祥”。《思陵典礼记》记载,朱由检继位时内阁拟定乾圣、兴福、咸嘉、崇贞四个年号。朱由检说:“乾者为天,圣者安敢当?”因弃乾圣。又不能以中兴之主自居,遂舍兴福。咸嘉之咸为“戈”,今欲止干戈,不可。乃定年号为崇贞,并改“贞”为“祯”。《烈皇小识》则记载内阁拟定的年号为永昌、绍庆、咸嘉、崇贞。最终确定年号为崇祯,或谓崇祯谐音“重振”而取之。然而朱由检并没有能重振大明江山。
南明皇帝。
明安宗朱由崧——弘光,含“弘扬祖宗基业,光复大明江山”之意。
明绍宗朱聿键——隆武,含“振兴武备、兴兵迎战”之意。很符合当时的时局。
明文宗朱聿鐭——绍武,含“绍隆武功”之意。
明昭宗朱由榔——永历,永历之“永”,寓意大明朝国祚永存(一说源于朱由榔崇祯年间曾受封永明王);朱由榔系神宗孙,“历”取自万历。郑成功及其后代在台湾沿用永历年号至三十七年(1683年)。
另外朱慈烺年号——永兴,意为永远兴盛,有记载他反清复明,吴三桂叛清拥立他为明帝时所建年号,不足一月。后下落不明。
淮王朱常清——东武,据《续明纪事本末》记载,桂王朱由榔1646年称帝(永历帝),而郑成功1648年春在南澳岛拥立朱常清为监国,年号东武。后朱由榔的使节1649年到南澳,郑成功奉永历帝正朔,淮王取消监国及年号,同年去世。
年号都有很深的寓意,皇帝也希望国家也能像年号的寓意一样,可是大多是事与愿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