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埃德加·斯诺:为毛主席拍下“红星照”,临终留下一条遗言

0
分享至

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出版一本配有大量照片的书籍——《红星照耀中国》,该书向世界各国揭开了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

斯诺曾经为毛主席拍下了“红星照”,是毛主席和中国人民亲密的朋友,在他临终之际,用生命的最后力量讲出:“我热爱中国”,并留下一条遗言。

他与毛主席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他留下的遗言又是什么?

应邀访问

1936年,毛主席等人来到了陕北,这里的窑洞成为了我党新的起点,为了粉碎国民党的恶意“抹黑”,毛主席决定邀请正直的国际友人,让他们了解真实的情况,获取外部的理解和支持。

埃德加·斯诺就第一个应邀访问陕北红区的记者,他从大学之后,并没有选择继承家里的印刷厂,而是选择来到了中国,这一年他才23岁。

之后,他游历了东南亚各国,再次回到了这个落寞的东方大国,期望获得最新的一手资料,“一二八”抗战后,写了一本《远东前线》,这也是他的第一本著作。

1933年,他成为了燕京大学的一名老师,受当时爱国学生和中共地下的影响,他和夫人积极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心中也充满了疑问,辗转各地的红军是否是中国的火种,还是只是徒有其表,他想亲眼看看这支军队究竟为何能生生不息。

1936年,斯诺向宋庆龄表达了这一愿望,恰好她接到毛主席的电报,想让她帮中共中央推荐两名正直的外国人,到陕北进行真实的访问。

就这样,斯诺和另一位医生海德姆踏上了陕北之旅,他们随身携带着介绍信、相机和胶卷。西行的路上,斯诺的心情十分复杂,曾经的泱泱大国,却变成了列强口中的肥肉。

经过一个月的颠簸,他们终于来到了陕北,一位满脸胡子,双目却炯炯有神的青年接待了他,还能和他进行流利的英语交流,这让他大感意外。

后来他才得知,当时接待他的是周总理,周总理对他说道:“你可以将这里的所见所闻全部写出来,我们不会有半点阻拦!”如此热情招待,让斯诺对“神秘”红区多了一丝期待,彻夜未眠。

第二天,斯诺就见到了毛主席,但此时的毛主席状态并不好,长征刚刚结束,身体和精神还没恢复如初。

但斯诺却将当时的毛主席描绘成,看上去有些像林肯,头发很长,双目却有神,完全是一个精明的知识分子形象。

毛主席和斯诺见面之后,对当时的中日形势和中苏关系进行了深刻的交流,二人第一次交谈竟然聊到深夜,两人吃着馒头和咸菜相互表达自己的看法。

之后,斯诺多次邀请毛主席接受他的专人采访,让毛主席谈一谈个人经历和红军的历史,这也是毛主席生平的第一次。

红星照耀中国

曾经写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诗人,他的身上有太多的故事,曾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再到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的红军,这支携带希望的军队身上也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经过十几天的深夜交谈之后,斯诺好像懂了为何这支军队能多次创造奇迹。在满目疮痍的中国建立一个富强的新中国,所谓的理想是否成功,恐怕没人可以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可以说在痴人说梦,但他们好像忘了信仰的力量。

平时的毛主席总是留着长发,斯诺也拍过很多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合照,但他总感觉不理想,他想拍一张能代表红军的“官方”照片,看到的刊登在杂志之上。

他当然知道,毛主席平时穿着随便,不喜欢拘束,随心所欲才是他的本性,但斯诺仍然觉得要拍一张“正式”的照片,此举也得到了医生马海德的同意。

一天,毛主席找斯诺会谈,当时红日初升,阳光照射在毛主席的脸上,这让斯诺产生了再照一次相的想法,毛主席拗不过他,便答应了下来。

但斯诺总觉得好像差点了什么,原来是毛主席依旧光着头,少了一顶军帽,斯诺向毛主席表达想法之后,毛主席也同意了。但是毛主席和士兵的帽子缝缝补补的,并不适合拍照。

正当众人焦头烂额之际,旁边的马海德将斯诺头上的新军帽递给了毛主席,只听见“咔嚓”一声,一张震惊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国的照片出世了

后来,斯诺对这顶帽子十分珍惜,将它珍藏起来,虽然它只在毛主席的头上戴过几分钟,但他还是将它视为珍宝。恐怕,就连斯诺也不是知道,他是唯一一个让当时的毛主席戴上帽子的人。

1936年10月,斯诺结束了三个多月的采访,回到了北京,离别之际,他相信这支红色军队能够再次创造奇迹,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相信,但他深信不疑。

斯诺经过四个多月的整理,将毛主席的口述和陕北红区的素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写出来一本震惊全世界的书,《红星照耀中国》。

之后,他便在燕京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人介绍真正的毛主席和红军,直到这一刻,国人和各国人民才知道那支传奇军队还存在,毛主席竟然那么伟岸。

随着斯诺的宣传,世界各国媒体争先出版《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远销海外,毛主席第一次走进了国际视野,但这本书在中国并未热销,只因蒋介石的管控。

面对这种情况,斯诺也有自己的办法,他将这本书的名字改为《西行漫记》,以此来避免打击和管控,此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国内的轩然大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跟随毛主席。

蒋介石得知消息之后,勃然大怒,立即向美国施压,要求将斯诺遣返回国,不得已,他只能离开了中国。但不得不说,斯诺的书让人民对红军和毛主席有了新的认识。

临终遗言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多次邀请他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阅兵,此时的他满脸笑容,他终于明白了当时为何相信红军,相信毛主席,原来他们身上有信仰,有中国之魂。

1972年,这位中国人民永远的朋友离开了我们,临终之际,他说道:“我希望我的一部分仍像我活着的时候一样能留在中国。”

1973年,周总理主持了他的骨灰安葬仪式,将他安放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这里是他访问陕北的开始,也是他写下著作《红星照耀中国》的地方。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博学老K杂谈
博学老K杂谈
博学老k,在线科普
1874文章数 357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致8人窒息后遇难 河南叶县通报

头条要闻

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致8人窒息后遇难 河南叶县通报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健康
数码
本地
家居
公开课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数码要闻

PCIe 5.0 SSD终于要便宜了!群联E31T主控无缓存能跑12GB/s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家居要闻

空谷来音 朴素留白的侘寂之美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