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7,一个让老一辈韩国政府和民众谈之色变、暗自神伤的年份。
1997,一个已经被军事“保护”的国家,又被经济和金融“保护”。
1997年曾是韩国全民的梦魇!
一、从“汉江奇迹”到“亚洲四小龙”——浮华背后正种下“罂粟花”
1、汉江奇迹
20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是韩国国运昌隆、经济活力爆表的30多年。
60年代初的韩国,人均GDP不足80美元(同期美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几乎没有重工业,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甚至远远落后于当时的朝鲜。
1961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朴正熙,决心振兴韩国经济。
朴正熙政府效仿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路径,确定了依靠“国家托底吸引外资、廉价劳动力输出、开放全面贸易自由”的核心战略,提出了“贸易立国”、“出口第一主义”、“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口号。
从1961年到1979年是朴正熙主政韩国的18年,韩国民众的艰辛付出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正好赶上了美国、欧洲等国家,从60-80年代不断开放自身市场、转移国内部分产能、输出美元资本的好时候。
于是韩国创造了“汉江奇迹”:1970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80美元。1979年,也就是朴正熙遇刺身亡的那一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770美元。
此时的韩国,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人均国民收入,都已反超当时的朝鲜。
2、亚洲四小龙
韩国从60年代末开始,积极促进产业改革、推广教育改革、落实土地改革。
进入70年代,在美国、欧洲等国家的支持下,韩国初级工业品贸易进一步打开了国际市场。
进入80年代,在“汉江奇迹”的鼓舞下,叠加三项改革成果初现,此时的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加大了对韩国开放自身国内市场、向韩国增加投资力度和中低端技术转移。韩国经济进一步崛起,在船舶制造、钢铁加工、电子代工、汽车零部件等方面有了更快发展。
于是到了80年代中期,韩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
1987年,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3510美元。1988年,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4681美元。
1988年韩国举办了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即“汉城奥运会”。
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国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进入90年代,韩国继续在中高端制造发力,增强了在电子 、医药、汽车整车等方面的投资和发展力度。
当时的韩国,风头远超“楼市泡沫”刚刚破灭后的日本,成为全世界经济活力的亮点。
3、韩国经济发展为何能得到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支持?
这个问题不是本文的主题和重点,所以就简单概括一下:
(1)数十年的冷战背景和美国的战略需要,是韩国能够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打好重工业基础的根本原因和时代红利。
(2)对于美国、欧洲、日本来说,帮韩国,是阶段性的、偶发性的;割韩国,是长期性的,必然性的。在美元潮汐面前,只有早晚,没有例外。
4、快速发展背后的代价与隐患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国的经济畸形、金融隐患,其实是在“军政强人、经济狂人”朴正熙手里就种下了。
(1)巨额外债。当年,仅仅靠劳务输出、经济援助根本无法推动韩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改革,韩国国内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没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融资。怎么办?朴正熙大笔一挥:国家举债、吸引外资。
于是,韩国的外债规模逐年攀升:1985年韩国外债余额为467亿美元;1992年超过900亿美元;亚洲金融危机的前一年即1996年,韩国外债余额更是达到历史性的1100亿美元。
(2)企业负债。这个很好理解:90年代以前,外国资本进入韩国,一般都是以债务的形式,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一直上不去,于是银行向国外借钱,然后再以贷款的形式放给国内企业。
1996年,韩国国内企业的平均负债率超过180%,每年仅支付的利息,就达到企业全年营销额的5%,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负债率,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负责率,是非常惊人的,只要有风吹草动,基本没有还手之力,肯定破产倒闭。
(3)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受制于韩国自身区域狭小、人口有限的客观条件,从1961年到1997年,韩国经历4任总结:朴正熙、全斗焕、卢泰愚、金咏三等,他们全都是“举债发展”、“贸易第一”、“全面开放”的奉行者和执行者。
尤其是1993年2月25日—1998年2月25日担任韩国总统的金咏三,不仅放任国家和企业继续高举外债进行低效投资,而且还进一步推动国家对各类商业银行的兜底,把国家信用、银行贷款和企业负债完全捆绑在一起。
(4)国内形成寡头经济。截止90年代中期,韩国所有的优质资产、工业结晶和经济成果,几乎全部集中在30-40家大型企业手中,当时的韩国,如果用门阀政治、寡头经济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
(5)外汇储备波动极大。这个也很好理解,进入90年代,韩国已经形成极端畸形的外向型经济模式,而且汇率长期绑定美元。因此,20世纪80-90年代的几次石油危机、粮食危机和工业原材料危机,韩国一样不落,全部中招。
再叠加每年外债的还本付息,韩国的外汇储备一直是“大进大出、永远饥渴”,这就导致一旦出现金融危机,韩国就会裸奔。
二、精准狙击掀起金融海啸——索罗斯与量子基金
90后、00后的朋友,可能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索罗斯、量子基金等关键词感觉到陌生。
70后、80后的朋友应该是有一定印象的,这里简单说一下,因为他们是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的间接爆破手和间接受益者。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欧美资本家们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前面说到美国和欧洲从来不会“只种韭菜、不割韭菜”,如果没割,只是时间未到而已。
以国际热钱和游资为代表的欧美资本,很快盯上了繁荣多年、财富累累的“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亚洲四小虎”(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
国际炒家之一的索罗斯,90年代初他就带着“量子基金”在全世界进行“货币(汇率)狙击战”,专门在新兴市场国家,通过操控汇率和做空主权货币来赚取超额利润。
1992年索罗斯做空英镑,成功;1994年做空墨西哥比索,成功。
1996年以后,“索罗斯“们(其实不止一个索罗斯,他只是国际炒家中的一员,下同)盯上了“亚洲四小虎”中的泰国。
20世纪70-80年代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四小龙”还是“四小虎”,发展过程和经济模式都高度雷同,基本都有7点共同特征:
1、大量向国外借债;
2、本国企业负债居高不下;
3、本国汇率锚定美元;
4、金融和贸易自由化;
5、楼市和股市都存在泡沫;
6、政府与银行绑定且银行负债率很高;
7、外汇储备不高且不稳定。
以“亚洲四小虎”之一的泰国为例:外债余额占到国家GDP的50%以上,1996年已超过800亿美元。而且看看这些债务结构,你会发现60%以上都属于每年付息、5年内还本的中短期债务,这对泰国的经济稳定性和外汇储备余额的要求极高。
1997年5月开始,“索罗斯”们正式做空泰铢。
由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都属于金融和贸易自由化市场,允许自由兑换外汇和泰铢,“索罗斯”们先是通过各种渠道借到了大量泰铢,然后投入泰国市场换成美元。
随着市场上短期内泰铢的大量抛售、外汇不断减少,泰铢开始快速贬值,金融市场内外产生恐慌,各类投资者均采用跟随策略:抛售泰铢、离场观望。
泰国政府紧急投放外汇储备,以求换回泰铢稳定汇率,失败。
泰国联合新加坡等国家一起挽救泰铢,还是失败。
随着泰铢的快速崩盘,首当其冲拉爆了本就虚胖的泰国股市和楼市,进而在短期内导致巨量外资加快出逃。
泰国政府不得不取消泰铢锚定美元的固定汇率,主动大规模贬值后(一般至少贬值80%-100%以上),这个时候,“索罗斯”们又回来了。
按照现在浮动汇率,“索罗斯”们用很少的美元就可以买回足够的泰铢,然后把这些泰铢还给当初出借泰铢给“索罗斯”们的各种渠道,最后赚取巨额差价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国际热钱和游资挣得盆满钵满地离开后,泰国只会剩下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汇市、股市、楼市不断暴跌;大量银行和企业宣布破产;民众失业率飙升;国家货币和信用面临崩溃;民众开始集体上街暴走……
玩过多米诺骨牌的朋友都知道,当你推倒第1个,后面就不受控制了,它们会接二连三的传递危机的动能和势能,直到自己力竭……
1997年10-11月——亚洲金融危机的阴风就吹到了韩国。
为什么这里会把“索罗斯”们收割泰国等国家的过程说得略微详细一点呢?
是因为“索罗斯”们有两种:
(1)收割泰国等国家的,是第1种,这种凭得是稳、准、狠、快,干一票就跑了;
(2)第2种“索罗斯”们,玩法更高级、更深邃、更让某些国家深入骨髓,这将是后面韩国会面对的。
值得注意的是:
首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起点和重点并不是韩国。如果说韩国“躺枪”,有一定道理但肯定不是完全无辜的。谁让韩国连亚洲金融危机的余波都抗不住,一下子让人家看穿了底细和虚实,顺手一下就把韩国掀翻在地。
其次,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受益者、最大受益者,并不是以索罗斯和量子基金为代表的国际热钱游资,而是另有其人(国)。
三、多米诺骨牌推倒后——韩国被卷入金融危机
在1997年之前,美资和日资是韩国外资的主要来源。
1997年第2季度,作为过来人的日本——已经忍受楼市、股市“双市泡沫”破裂8年,风险控制意识极强,他们看到泰国及东南亚的金融市场情况后,马上感觉不对劲,立刻紧张起来。
泰国金融危机刚爆发,还没有向其他国家蔓延的时候,日本已经嗅到不祥的气息,他们不声不响,以各种名义有条不紊地从韩国的各大银行、企业抽调巨量资金,换成外汇后出逃,所以1997年7-8月份炎热的夏季,却让韩国的股市和楼市开始泛出寒意和诡异。
1997年第4季度,亚洲金融危机蔓延到了韩国,大恐慌开始在韩国经济的各个领域蔓延。美国资本虽然反应比日本慢,但动作比日本简单粗暴,直接釜底抽薪,集体逃离韩国。
危机降临,是该看看国家的国底了。此时韩国的家底是:外债余额超过110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不足100亿美元。击鼓传花,传到了金泳三政府的手里,这不是花,而是雷,核弹级的雷。
于是,韩国经济和金融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情形发生了:
1、所有海外银行停止对韩国政府、银行和企业的贷款。
2、韩元贬值的速度和幅度可以达到7天贬值超过50%。
3、韩国在略做抵抗后宣布放弃韩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
只用了7天,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韩国,利利索索、痛痛快快地输掉了这场涉及汇市、股市、楼市、债市等金融核心资产的战争,令人惊掉下巴。
接下来的时间,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刚刚现场直播过的惨剧,在韩国上演升级版:
1、第1个撑不住的是韩宝钢铁——韩国第2大钢铁企业,“大韩民国30大财阀”之一。
2、不到90天,“大韩民国30大财阀”中的19家宣布资金链断裂、已申请破产。
至于大量为大财阀做配套、做下流产业链的中小企业,不用说,是成片成片的倒闭。
速度快、反差大,没有做过任何心理建设的韩国民众,恍惚间产生一种错觉:昨天还在大干快上、莺歌燕舞;今天怎么就破产清算、上吊跳楼。
如果说经济危机还有一个缓冲期,那么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快”字,一旦爆发,不到尸横遍野,绝不收手。
后面的结果是,不到6个月韩国经济全面陷入瘫痪。金咏三政府不得不宣布:现在国家外汇储备已经枯竭,政府正向美国、日本、各欧洲友好国家请求援助。
四、号召全民捐金捐汇——韩国政府的自救行动
坦率地说:韩国政府既惊慌失措,又无能为力。讲真,韩国政府有力能做的事情,没有。
1、号召全民捐黄金捐外汇
1998年1-2月份,先是各类媒体呼吁:请求广大韩国民众把家里的各种黄金制品、外汇等拿出捐献给国家,兑换成美元来还债,帮国家和民族渡过难关。接着政府官员也下场呼吁、哭泣和跪拜,于是韩国全国开始“全民捐金”、“全民捐汇”的浪潮。
各种媒体持续报道了韩国各地捐金捐汇的爱国行动,女士们捐献黄金首饰,男士们捐献自己的金表金笔,有些教堂把金制的十字架、圣像等物品拿出来都捐给政府和银行机构。
我们不是冷血动物和无聊看客,关于这些方面的细节,在这里不多说了。总之,至少那个时候的韩国民众,相信国家,有民族凝聚力。
大约2个月左右的时间,韩国媒体报道说广大民众一共捐出了220多吨重的黄金,据说这场“全民捐金”、“全民捐汇”的运动,让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都极为惊讶和钦佩。
遗憾的是:民众捐献的黄金、外汇全部加起来,只有价值不到30亿美元,而缺口——仅考虑短期债务的还本付息和经济重启,至少需要500-600亿美元的资金。
2、低三下四地寻找国外支援
韩国政府是怀着救命的心、颤抖的手,去找前面提到的第2种“索罗斯”们借钱。
结果可想而知:日本首先拒绝,然后是美国、英国、法国等等。
3、直接赖账、一了百了——这种解决方案在韩国不会出现
原因很简单:钱在别人手里也就罢了,枪还在别人手里呢。赖账?先想想是钱重要还是命重要再说吧。
就在韩国政府低声啜泣、哀叹国家破产之际,有人提醒他们找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他们不仅有钱,而且有财务重整、资产重组的“丰富经验”。
是的,IMF不仅有钱有经验,而且比第1种“索罗斯”们高级得多——他们也是第2种“索罗斯”们。
五、与魔鬼交易的代价——出让金融等国家主权
割韭菜,IMF一向是专业的、负责的、明码实价的。他们派调查小组详细查阅了韩国经济、财政、金融等全方位的情况,任何经济机密,IMF都有权查阅。
经过近4个月的调查、谈判;再调查、再谈判,IMF给出了韩国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解决方案”,这套方案很专业,准确地说是非常厚——大家不会愿意细看。大致有4条核心内容:
1、要求韩国政府迅速大幅度加息,减轻通货膨胀。
代价:广大中小企业和私人业主,会承担更多的利息债务,短期内破产跳楼的只会更多。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个动作叫“出清”。
2、要求韩国让所有综合金融社强制破产清算。
代价:韩国的综合金融社是韩国专门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这样的代价就是,未来韩国经济只会更加垄断、更加巨头、更加集中。
3、要求韩国全面开放外资,允许海外资本并购韩国企业。
代价:前面我们说过,90年代以前外国资本只愿意借钱给韩国,不愿意直接投资给韩国。现在好了,他们“愿意”了,因为“价格”很划算。
4、要求韩国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参与韩国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监管。
代价:经济和金融自主权,是一个完整国家的基本主权之一。搞成这样,也没啥分析的,就是字面意思,大家都能看明白。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说第2种“索罗斯”们更高级、更高明、更狠辣了吧,低价优质资产、长期免费饭票还有各种金融特权,你说香不香?
结果毫无悬念:韩国政府全盘接受了IMF的条件,顺便还选举了新总统,“金融危机”的大锅稳稳地扣在金咏三先生的头上。
IMF既为难(戏还是要做足的)又痛快(心里是真高兴)地拿出350亿美元,然后美国和其他国家也拿出250-300亿美元,共计600多亿美元,帮助韩国重启金融、恢复经济。
现在我们经常调侃,别看三星、现代等韩国财阀很厉害,其实也是打工仔——他们给西方老板打工,而起源就在1997。
结语:
有一种痛叫国家不可承受之痛:韩国“1997创伤后遗症”
1997年金融危机,韩国仅用了1年左右的时间,就恢复了金融功能,非常幸运!
1997年金融危机,韩国仅用了1年左右的时间,就丧失了金融主权和经济自主!
两个故事,你更愿意听哪一个?
25年过去了,2023年的韩国又站在了经济危机的边缘疯狂试探。
这里大胆预测一下:
1、这次韩国解决危机的办法绝对不会再是“愿赌服输、欠债还钱;保持立正、打不还手”,原因无它,韩国举国上下再也不愿意重演1997年,再也无法承受1997年。
2、这次韩国会一意孤行地紧跟美国及其盟友,企图用政治、军事等力量转嫁自身的危机——因为人类的经济危机从来都没有彻底解决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