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红楼梦非常重要的一环,贾家的基本架构、每个人的基本情况,都在这里被交代出来。
也就是说,这一回是红楼梦的人事档案库。
我早年看这里,如天下读者一样,仅仅把它当作简介。
后来理解得深了,再回头看,发现大有文章!原来曹公用了很多微妙的字词,来表达长幼嫡庶,表达各种尊卑差异,也暗示了很多家族隐私。
可以这样说:贾府每个人的出身机密,都藏在冷子兴的介绍里。
01 宁国府前三代
首先声明,本文是《红楼梦的怪现象:遍地是二爷,到处藏续弦,背后是何玄机?》的续篇。如果你是新粉,请务必先看前文。
如果你不想看前文,就请止步绕道吧。因为我下面的解读,对门外汉而言,肯定是“想多了”。
以“想少”为荣的朋友就不必看,我只写给喜欢“想多”的人。
看过前文的朋友知道:贾府盛行二爷,还颇多续弦。
当你理解了作者的苦心孤诣,再来品味冷子兴的介绍,会大呼有趣!你将发现更多从未想到的秘密!
第一个有趣的规律是:
对真正的嫡长子,冷子兴绝不简略。他会使用【长子】两字,加以标注。
正说的是这两门呢。待我告诉你。当日宁国公【甲侧:演】。与荣国公【甲侧:源】。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甲侧:贾蔷、贾菌之祖,不言可知矣。】
1、宁国公贾演
宁荣两公是同胞兄弟,即同父同母。
这兄弟俩都是人中龙凤,优秀若此,当然只能是嫡子。(不必跟我杠,古人的观念就是这样)
【宁国公居长】,这说得多清楚,妥妥的嫡长子。
为了渲染他嫡长子的地位,作者又特意交代,他生了四个儿子!
四个啊!贾氏一切男性里,有如此高产的吗?是不是位居冠军?
按照古代人的观念,优秀的男性,是既能建功立业又能传承香火。生的儿子最多,代表基因最优秀。
对比下后面诸人的介绍,你就知道,作者给予了宁荣二公多么高的赞美,对长门长子宁国公又有多少偏爱!
这种赞美是无声的,就藏着他的出身、他的传承、他的子嗣情况里。
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
2、贾代化
作者并没有交代贾代化那一辈的齿序,请特别注意这一点。
宁公既然儿子多,有可能有夭折的。贾代化虽然袭爵,却未必是嫡长子。
反正作者没交代,这里要打上阴影。
3、贾敬
到了第三代,作者再次明确交代齿序。这种写作法,是用来描写嫡子的。
可悲的是,之所以交代,是为了表明袭爵者贾敬并非嫡长子。
【只剩了】这三个字,好是万般无奈啊!一种孤苦无依感,油然而生。
从贾敬开始,这个家族的“二爷魔咒” 就上演了。
把前三代的情况汇总给你看:
第一代贾演:嫡长子
第二代贾代化:未必嫡长子
第三代贾敬:确定嫡次子
是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呢?依次降级的感觉吧!
再看他们的子嗣情况:
第一代贾演:四个儿子
第二代贾代化:两儿子
第三代贾敬:一个儿子
也是一代不如一代?没错吧!
02 荣国府前三代
让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再来看看荣国府。
再说荣府你听,方才所说异事,就出在这里。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
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
1、贾代善
被明确交代是长子。
贾代善的妻子,出自一门两侯的史家,当年那是文臣的魁首啊。这门联姻,足以证明贾代善不仅是(荣府)长子,还是嫡长子。
这跟贾代化的待遇,明显不一样嘛!
由此,就反衬了贾代化。他是(宁公)嫡长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贾赦、贾政
荣府第三代被明确标识,都是贾母所生。
娶了某某为妻,生了某某——此语法结构就是标识!
在这个语法结构下,娶的必为嫡妻,生的必为嫡子。
【长子贾赦,次子贾政】,一个是嫡长子,一个是嫡次子。像这样被明确标注齿序的,肯定都是嫡子。
奉劝红迷不要再乱猜胡说了,他们两人的确是贾母的亲儿子。
03 贾珍是嫡长子吗?
贾珍是什么出身呢?
浅看阅读红楼梦时,你肯定以为他是嫡长子,但是现在你还这样认为吗?
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甲侧:第四代。】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甲侧:伏后文。】
书上说贾敬【幸而早年留下一子】,这能是嫡长子的表述吗?
【幸而】,勉为其难而已。好歹留下的那点血脉,绝不可能是优秀的基因。
注:古人认为嫡子尊贵,嫡长子代表了父母基因的顶配。这种观念是否正确,无须讨论,我们只能按照古人的观念来理解古典作品。
而且,贾敬只是嫡次子啊,按照一代不如一代的规律,往下推演,继承贾敬的那个,就只能是庶子了。
种种迹象表明:贾珍既非长子也非嫡子。
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贾珍为何人品那般低劣,作风那么肆无忌惮。
冷子兴跟他八竿子打不着,随口介绍下就说他【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
败家子、祸害精的人设,也太明显了点。这在写法含蓄的红楼梦里,太少见了。
然而我们可以推想,如果贾环做了大家长,不就是这样子吗?
古人对庶子歧视,庶子在成长过程里形成的畸形心态,一旦有机会释放,就必将祸及家族。
这其实就是因果。
贾珍拙劣的人设,完全符合古人对庶子的认知,也符合当时的客观规律。
这里你将发现第二个有趣的规律:
“养了”或“生了”,这类词语一般用给嫡子。而“好歹”“留下”这类词,是用给庶子的。
04 贾蓉的出身
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甲侧:至蓉五代。】
【倒生了】这三个字很有意思,有种不可相信的感觉,意外之喜。
你看,古人就是很相信规律性。贾珍已经是庶子了,冷子兴就觉得他没戏了。没想到他还生出儿子来,好生奇怪。
不过这个表述,恰恰能证明贾蓉是嫡子。如果是庶子,反而不值得惊奇了。
是否是嫡长子呢?作者并没提到齿序排列,貌似贾珍只生了一个独子。这个问题读者们可以自行探讨。
05 王夫人是原配吗
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论证王夫人并非贾政的原配妻子,而是续弦。
很多读者留言说,我给的证据太单一。呵呵,其实证据有很多,但我不想一次性告诉你。
请看冷子兴的介绍【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此表述就不是原配妻子。
介绍贾母时是【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
介绍凤姐时是【亲上作亲,娶的就是政老爹夫人王氏之内侄女,今已娶了二年。】
甚至还隐性的介绍了李纨【(贾珠)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
看到了么?一切原配嫡妻,都会用【娶】字!
这就是第三个有趣的规律。
你多去看看其他古典名著,再看看古代的官方文献,介绍原配嫡妻都会用【娶】字!并且,附带娘家背景(或来路)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叫“正统”。
王夫人娘家并不差,完全可以像介绍贾母那样,大张旗鼓来一番。但是很遗憾,冷子兴没这么做。
唯有王夫人不用【娶】字,为什么只有她?
毫无疑问,很多人会这样解释:冷子兴简略介绍,想那么多干嘛。
呵呵呵,请注意,冷子兴恰好是王氏帮派的,他是周瑞家的女婿,也靠着王夫人这棵大树存活。
如此背景下,他只会极尽所能地高抬王夫人。
要高抬,才不提续弦这回事,只用【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含糊带过。所谓某某夫人,既可以是头婚,也可以是二婚、三婚。
但是反过来想想:假如王夫人是原配,又生那么多儿女,作为贾政这门的重点人物,冷子兴会用多少高大上的词语来堆砌她,还不锣鼓敲得震天响?会如此含糊吗?
06 王夫人的三胎
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甲侧:此即贾兰也。至兰第五代。】一病死了。【甲侧:略可望者即死,叹叹!】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甲眉:一部书中第一人却如此淡淡带出,故不见后来玉兄文字繁难。】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甲侧:青埂顽石已得下落。】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介绍别人,都是男方生了某某,唯有到贾政这里变了方式。不是以贾政为轴心来介绍,而是以王夫人为轴心。
是王夫人头胎生了、二胎生了、三胎生了.........
读者当然以为,无论哪种介绍法都一样。其实大错特错!在三纲五常的古代,大不一样哦!
在古代,以男性为轴心来计算孩子,才能得出正确的齿序排列。而以女性为轴心来介绍孩子,不能搞齿序排列。
原因不用多解释!虽然具体到贾政夫妇这儿,并无差别,但人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必须放之四海皆准,不能只适合贾政夫妇。
因此冷子兴变了说法,前面那种【长子某某,次子某某】的语法结构不见了。
这种表达方式,暗示出贾政家的很多内幕:
1、贾政被王夫人完全垄断。(别看贾政有妾,那是王夫人不能生育之后的事)
2、冷子兴提到的三个孩子,虽然姓贾,但实则是王夫人的工具。本质意义上都姓王,不姓贾。
3、王夫人虽然是续弦,但她可不是邢夫人、尤氏那种。正相反,婚后的她不但不弱势,反而强势荡平了整个贾家。
贾政要以她为轴心,围着她转。在冷子兴的心目里,贾政的一切都属于王夫人。
4、冷子兴并未明确说贾珠是贾政长子,只说贾珠是王夫人头胎。
所以,贾政原配妻子是否有过孩子、是否夭折、又或者被王夫人害死,都是未解之谜。这是曹公故意留给读者的想象。
注:过早死去的孩子往往不被计算齿序,贾珠被称为“珠大爷”,完全合理。
总而言之,曹公一面竭尽所能的渲染王夫人的得势。另一面又竭尽所能的给她挖坑,让她疑点重重,暗藏杀机。
就连被普罗大众视为最高贵的元春,曹公在这一回里也给她挖了很多坑,明赞暗贬!只有慧眼才能看到风月宝鉴的另一面。
欲知详情,请等待另文解析。
07小结
红楼梦最值得探究的就是画外音,是那些该写而不写的地方。
当你以为,某些地方只是作者简略或口语化时,你就上当了!
九曲玲珑心的曹公费尽毕生心血创作的名著,没有你以为的简略,只有故意营造的假简略。
每个字词变化之间都有一番苦心,都藏着不能说出口的秘密。
冷子兴的介绍,占了整整一章的篇幅,绝对是大手笔、大制作。哪里是介绍几个人名给你听,这里藏的机密太多了!
贾府一切人的出身机密,都能在这儿找到答案。
甚至,每个人的生平故事也都藏在其中。
作者对每个角色的定位和评价,也都藏着其中。
本文仅仅解析了很少的一部分。许多红迷关心的问题,比如贾琏为何被称为“琏二爷”,贾珠因何而死,惜春为何誓与宁府决裂.........其实答案都藏在第二回里。
请等待另文解析。
【相关链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