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很硬,被46吨满载重卡碾压之后还安然无恙,还通过了极为严苛的针刺测试。
而最近的一次测试,可能会让大家对比亚迪的“硬”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
国内专业汽车安全类测试栏目TOP Safety对比亚迪海豹进行了一次严格的双面侧柱碰测试。
什么是双面侧柱碰测试呢?
简单来说,就是模拟真实场景,新能源汽车在连续多次侧柱碰撞后,整车的安全性以及电池的安全性怎么样。
大家应该知道,一辆汽车的车身是非常脆弱的。
在第一次测试中,比亚迪海豹以32km/h的速度,75°的角度,毫不留情地撞上了254mm的钢性柱,然后还进行了二次碰撞。
(注:这个速度是行业内统一侧面柱碰标准,能够模拟现实生活中道路上常见的柱碰速度。)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海豹车身已经变形,最大变形量达到183mm。
需要知道的是,在同样的情况下,传统燃油车的变形量平均在300mm左右。
这就意味着,比亚迪海豹的车身硬度甚至接近传统燃油车的2倍!
然后在第二次测试中,依然使用刚刚的那辆比亚迪海豹,只不过这次换了一个方向。
测试结果和第一次碰撞差不多。
不论是车身结构,功能表现,电安全表现,还是至关重要的乘员保护,都达到了优秀级别。
比亚迪海豹CTB双面侧柱碰试验挑战成功!
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我们把电池从这辆经过多次连续碰撞、车身已经变形的比亚迪海豹中取出来后,把它安装在另外一台车上也依然能正常使用,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这个水平,妥妥的行业顶尖,比亚迪确实够“硬”。
有些人可能会非常疑惑,为什么比亚迪海豹能够这么硬呢?还有人说,可能只是比亚迪海豹硬,其他系列就没那么硬了?
如果你也是这么认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比亚迪的“硬”从来都不是空穴来风,这里的重点有两个。
第一个我就不多说了,刀片电池本身的“硬度”懂行的应该知道,不是什么电池包都可以任由46吨满载的大卡车碾压而毫发无损的。
这是比亚迪海豹之所以硬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重点就是CTB技术。
这个技术首发于去年5月份,比亚迪海豹就是首款搭载CTB技术的车型。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这个CTB技术是什么?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电池车身一体化的技术,在行业内是一种绝对的创新,直接颠覆了以往的车身结构体系。
在这个技术的加持下,比亚迪海豹的车身扭转刚度超40000N·m/°,直接达到了百万级豪车的标准,让燃油车的上限成功成为电动车的下限。
而这次的测试,只能说是把CTB技术的优势更加完美地展现了一遍。
最后我想说的是,有一句话我一直非常认可,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
很多人之所以还留念于燃油汽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认为传统燃油车更安全。
而如今的测试证明,别的不敢说,搭载刀片电池、CTB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海豹,在安全性能上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说句不夸张的话,称其为新能源汽车领域“高品质出行的不二之选”也不为过。
如今的比亚迪不仅是电池“硬”,车身也够“硬”,希望比亚迪未来越来越“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