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天安门城墙—周晓兰:五连冠救星,位至副司长,为何卸任定居美国

0
分享至

天安门城墙—周晓兰:五连冠救星,位至副司长,为何卸任定居美国

从九十年代到如今,“铁榔头”郎平的名誉响彻国际,仿佛中国女排除了郎平再无第二人。实则不然,群体竞赛的成功是靠每个参与者的密切配合,红花也需要绿叶配合,如果没有其他队员的有力支撑,郎平也不可能以寡敌众多得冠军。

很多人不知道,在郎平时代的中国女排队伍里的周晓兰被称为“天安门城墙”,是她成就了郎平。她是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救星,位至副司长,可是却移民美国拿了绿卡,远走他乡。

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周晓兰是南京人,1957年出生。五六十年代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很严格,不是只要求学习成绩的那种严格,而是各方面综合发展。生活环境的单纯和社会环境的良好,让周晓兰的性格非常阳光开朗。

13岁那一年,周晓兰响应上山下乡运动。这个运动从1956年开始,是为了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发起的。让知识青年到乡村去,迸发新的活力。

上山下乡有一种是插队。插队是去农场体验生活,挣工分,分口粮。插队之后可以继续回城市参加工作或生活。插队去农场只是暂时的。

周晓兰是跟着工程师父亲和医生母亲下的乡,他们到了一个山区。山区非常偏僻,路难走,生活很艰苦。他们和当地人一起用煤油灯,喝雨水。山区向来缺水,周晓兰就去挑水。挑水虽然累,但是锻炼了周晓兰的意志力和体力。实际上,年轻人多运动锻炼是对身体健康和意志力都有好处的。

可是有一天周晓兰走夜路的时候遇到了一只狼!山里的狼会袭击人的,周晓兰很害怕,但她反应敏捷,看到附近有个隐蔽的山洞,一下子钻进去躲起来。

小小年纪的周晓兰大气也不敢喘,为防止狼闻到人气儿寻找到她。待了一会儿之后,周晓兰听到脚步声,偷偷露出一个头去看,发现是村里的人,才爬出去跟着一起回去了。

周晓兰虽然年纪小,但是遇到危险能够急中生智,这种难得的品质也许是她日后能够功成名就的基础。

周晓兰在16岁才开始接触排球,也许是天赋吧,周晓兰一接触排球就发现自己很快乐而且学什么都是一点即通。教练看出来她是个好苗子,仅仅16岁身高就达到了1.76米,这么好的身体素质不从事体育未免可惜。

专业训练密集而且艰苦,想要比别人优秀,就要付出多很多的汗水和坚持。周晓兰也许是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不觉得训练有什么刻苦。身体灵活,头脑机敏,反应迅速,这是教练对她的评价。

训练两年后,周晓兰凭借过人的排球功底进入了山西女排。1977年,全球第一届青年排球锦标赛召开,周晓兰被选入中国青年女子排球队抵达巴西圣保罗打比赛。她当时担任主力副攻手。

代表国家队出战,周晓兰有些紧张但更多感受到的是兴奋。她在比赛过程中,与主力默契配合,拼尽全力。她灵敏的身姿,有劲道地回击,跃起的高度,她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沉静睿智勇敢点坚韧不拔,都让中国体坛看出来她是一个可以培养的排球天才运动员。

比赛打完后,周晓兰收到了国家队的邀请,让她进入国家队成为女排的一员。周晓兰又惊又喜,难以置信。这一年,周晓兰只有20岁。

进入国家队之后,周晓兰的心理素质让队友们惊叹,教练多次让其他队员以周晓兰为榜样。

中国女排当时的对手是日本女排,有印象的读着应该记得,七八十年代,日本女排常常蝉联全球第一。而且因此他们还拍了有关女排的电视剧,就是那个年代日本女排的缩影。

想要获得第一,就要挑战第一,打败第一。中国女排的初始竞争对手就是日本女排。

说起来,“天安门城墙”这个称号还是日本媒体给周晓兰起的。既然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是最大的对手,那么媒体给彼此的关注度也是非常高的。

周晓兰第一次在亚洲打出名声是在1979年的第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上。这一年,中国女排获得了冠军,周晓兰表现过于突出,获得了“最佳表现奖”。日本媒体开始注意到这个强劲的中国女排队员。

到了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周晓兰和队友郎平等人代表中国队出战。这场比赛异常激烈,是场艰难的拉锯战,双方皆拼尽了全力。电视机前的两国观众屏息以待不舍得换台,担心一分钟的换台时间会让他们错失看到精彩镜头的机会。

郎平是主攻,周晓兰与她打配合。在中国队一分落后的情况下,周晓兰迅猛拦截了日本女排队员的强劲扣球,顶住了日本女排的多次强攻。

郎平抓住机会扣球,拿下了分数。最终,中国队以领先日本队两分的成绩取得冠军。这是中国女排拿下的第一个全球冠军,举国欢庆!中国女排精神影响了一代人。

周晓兰、郎平等队员激动地抱在一起庆祝这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性时刻。

周晓兰被日本媒体称呼为“天安门城墙”,郎平被称为“铁榔头”。周晓兰跟着中国女排拿下三连冠之后得了急性阑尾炎又感染了肠道病菌,整个人瘦了十几斤,体力不支。

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周晓兰安心养病。身体好转之后,她又参加了1982年的女排世锦赛。尽管这一次,中国女排又取得了冠军。可是周晓兰感觉身体已经吃不消了,她告诉教练要退居非主力队员队伍里,休养一段时间。

看着年轻队员快速成长,一个比一个优秀,虽然周晓兰这个时候只有25岁,但是她已经感受到了什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代后浪推前浪是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不容逆转。

这以后,周晓兰进入替补席。虽然她不是主力了,但是并没有因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认真观察比赛状况,给队员们出谋划策,给他们递水递毛巾,给他们加油打气。

随着中国女排的出圈和骄人成绩,女排球员受到众人瞩目。周晓兰还登上了《大众电影》的封面。周晓兰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欢迎。

周晓兰见证了中国女排的五连冠,是大功臣。可是体育运动,素来是年轻人的天下。周晓兰在婚后退役了,她在1986年远赴美国进修,进入加州大学学习。

从美国加州大学回来后,周晓兰到了上海体育学院进修管理。难得的是,周晓兰在管理方面也有天赋。进修完成后,被国家体委吸收进去,她开始担任排球处长。

排球是周晓兰的最爱也是她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担任排球处长之后,周晓兰为中国女排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很多。她是个务实认真做事的人,为了提升自己,又在1991年远赴美国华盛顿大学进修。

介于周晓兰的管理能力突出,她被提拔为国家体委球类司担任副司长,同时担任排球处处长,位至副厅级。但是周晓兰并不开心。

中国女排随着郎平、周晓兰等第一代队员的退役,进入了一段长时间的瓶颈期,比赛成绩不理想。当年的人是不太能接受中国女排拿不到冠军这个现实的,曾经备受追捧的中国女排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抱怨。周晓兰心里也不是滋味。

周晓兰想要让中国女排重回巅峰,她日思夜想想到了老队友郎平。郎平退役后去了美国任教,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郎平在那个时期给国人留下的印象非常不好,她作为曾经的中国女排的一员带领美国女排跟中国女排打比赛,站在了对立面,大众怨声载道。

周晓兰切切实实听到了大众的声音,但是她只能想到让郎平回国任教,改变中国女排颓丧的局面。鼓起勇气和郎平联系,邀请她回国任教。

郎平满口答应,毕竟是中国人,郎平也希望中国女排重回巅峰。郎平此时回国是赔偿给美国一大笔违约金的,但是郎平不在乎这些。

郎平如此爽快,周晓兰非常感动。这说明,郎平不像外界所说那样忘记了祖国和中国女排,她的心还在中国女排身上。

只是郎平担任美国女排国家队教练的事情确确实实让国家体委一些领导心怀不满,这是人之常情,多多少少有点膈应。所以不同意郎平回国任教,多次给周晓兰施压。

周晓兰顶住了压力,明确说:“如果想要中国女排重回巅峰,就得让郎平回国任教。以前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能抓着不放。”

周晓兰的表态并没有换来部分领导的认同,但是周晓兰可是个坚韧不拔的人,她并不在乎那些人的想法,她要的是给中国女排和大众一个交代。

周晓兰力挺郎平回国担任中国女排的主教练,拍板之后,周晓兰联系郎平让她尽快回国。周晓兰提出去接机,部分领导出来阻拦。不能说这些领导小心眼吧,但是以周晓兰和郎平的交情,不去接机那太不像话了,所以周晓兰义无反顾去机场迎接郎平。

多年老队友见面,两个人有说不完的话。周晓兰解决这件事之后,在1995年提出卸任。同事百般挽留,周晓兰也坚持己见。

有人说,周晓兰辞职是因为在国家体委工作不开心,受到了排挤。这种说法有点小孩子气,不论周晓兰还是其他人,任何人在单位工作都不可能一帆顺风,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上嘴唇还经常碰到下嘴唇呢,何况人呢?

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是不同的,没有思想完全一致的人,左手和右手还打架呢。这世界上有几个单位有几个家庭你讲出一个观点就一呼百应全都顺着你的?

每个人都不是世界的中心也不是工作单位的中心,如果总是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上,只看得到自己,那肯定是觉得其他人处处跟自己作对,一些人排挤自己了。这是心态问题视角问题而不是客观事实问题。

对于郎平回国任教一事,确实有部分领导会因为有精神洁癖感到不能接受,这是人之常情。但郎平还是顺利回国任教了,这说明大家还是支持周晓兰的决定的,并没有实质性阻拦成功。

周晓兰到了这个年纪,她很可能是想回归家庭,想过自己的生活了。当她把郎平拉回国内接替中国女排的主教练之后,周晓兰对中国女排和大众也算有了一个交代。

周晓兰本身就不是一个特别爱操心的人,她是运动员出身,打排球对她是最简单的。如果涉及到管理以及和很多人打交道,她或许力不从心感觉疲惫。

而且她在1985年结婚生子,她也是个妈妈和妻子,当她在工作中打拼够了,想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不论女人还是男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不会完全把心思都投入到事业当中了,各有各的选择。

周晓兰在1997年出镜受到采访,她表示辞职不是因为工作中的人和事,也不是为了移民美国才辞职的。而是她想和丈夫侯晓非以及女儿生活在一起。

丈夫侯晓非在美国任教,周晓兰长期和丈夫分居,生活很孤独。当事业告一段落,她就远赴美国和丈夫女儿一起生活。这是她的个人选择,回归家庭。

周晓兰到美国之后,美国很多排球队邀请她出任教练,但是周晓兰都拒绝了。虽然她已经不是中国女排的队员,也不是女排处长,但是她的心依然在中国女排身上。看到中国女排重回巅峰,周晓兰比任何人都高兴,这也让她认定请郎平回国带领中国女排是一件最正确的事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智者思维者
智者思维者
福报共修,随缘随喜。
375文章数 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头条要闻

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致8人窒息后遇难 河南叶县通报

头条要闻

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致8人窒息后遇难 河南叶县通报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亲子
游戏
艺术
教育
时尚

亲子要闻

玩这个游戏的都是勇士

梦幻西游玩家炸出160愤怒水清腰带,西栅为服战连夜换“网吧”?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教育要闻

北京高考阅卷进行中,语文已有多篇作文有望拿满分!

伊姐周日热推:电影《沙漏》;动漫《眷思量2》......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