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最近,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Tehshik P. Yoon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可见光促进铁介导直接脱羧交叉偶联反应,可以实现C-C、C-O、C-S、C-N键的模块化构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Chem》杂志上(Chem2023, DOI: 10.1016/j.chempr.2023.04.008)。在廉价、丰富且无毒的铁(III)盐介导下,经可见光照射,一系列天然羧酸可以与芳烃、杂芳烃、醇、硫醇、磺酰胺、脂肪胺类亲核试剂发生直接脱羧交联偶联。该反应通过光化学脱羧和自由基-极性交叉机理发生偶联,有助于快速构建活性药物分子库。
背景介绍(Figure 1):
现代药物化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强大的交叉偶联方法,这些方法能够用于药物候选物分子库的快速构建。经典偶联反应中应用的合成子多是卤代烃和亲核性有机金属试剂(Figure 1A),存在不易获取问题。相比之下,商业易取的合成子如羧酸、醇和胺,自带亲核性,成为发展现代偶联反应的重要研究对象。所参与的偶联反应,可以将功能性与商业易取性相结合,更有效地跨越不同化学领域并加快药物候选物的发现。
已报道的氧化脱羧偶联反应存在两个需要解决的重要挑战:1)大多数反应都属于需经历还原消除步的过渡金属催化偶联反应,构建不同C-X键的通用性较差。反应中,亲核性配体的电性会对这些配合物的反应性产生显著干扰,因此在构建不同电性的C-C、C-O和C-N键时,通常需要重新优化金属催化剂和反应条件;2)反应中普遍使用末端氧化剂(terminal oxidants),所用羧酸合成子需要和氧化还原活性片段反应进行预官能团化(Figure 1B)。应用预官能团化羧酸活性酯会增加反应步骤,不符合原子经济性原则。同时,所得副产物存在毒性或致畸性,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Baran组曾在2019和2020年报道了羧酸参与的电化学促进偶联反应,但需使用化学计量银盐作为末端氧化剂。因此,发展天然羧酸和多样性亲核试剂的直接偶联通用方法,且使用廉价无毒试剂作为末端氧化剂,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重要挑战。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Tehshik P. Yoon课题组曾在2022年报道了一种铜介导的光促脱羧偶联反应(Nat. Chem.2022, 14, 94–99),用于构建C-O和C-N键。但该方法也存在底物兼容性差,需使用昂贵有毒性铜盐的缺陷。最近,该课题进一步发展出一种更完美解决方法。如Figure 1C所示,在铁(III)盐介导下,经可见光促进,一系列天然羧酸可以与多样性的C、N、O亲核试剂发生直接脱羧偶联。
(Figure 1,来源:Chem)
条件筛选(Figure 2):
作者首先以羧酸1和碳亲核试剂2为模板底物开展条件筛选研究。如Figure 2所示,通过对金属盐、碱进行细致优化,得到如entry 7所示的最优反应条件,反应能以94%的高产率和4:1的r.r.值(区域选择性)得出理想偶联产物3。控制实验(entries 8-9 in Figure 2)显示,铁(III)盐和光照对反应至关重要,缺一不可。详细筛选过程见SI。
(Figure 2,来源: Chem )
底物拓展和应用(Figures 3-6):
基于Figure 2优化出的反应条件,作者接着开展底物拓展研究。如Figure 3所示,一系列羧酸和碳亲核试剂都可以发生偶联反应,构建起C-C键,生成对应偶联产物3-31。其中:1)相比吸电子基团氯(8),碳亲核试剂苯环上带供电子基团时,能以更高的产率得到对应产物(3-7);2)羧酸苯环上带供电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时,都能以高产率得到对应产物9-13,但带三氟甲基时,只能以29%的低产率得到产物14;3)羧酸ɑ-碳上基团位阻对反应活性影响较小,都能以可观产率得到对应产物16-19;4)多取代的苯、萘(20、21),吲哚、苯并噻吩、苯并呋喃(22-24),呋喃、吡咯、吡啶(25、26、29),以及脯氨酸衍生物(27)、三级脂肪族羧酸(30、31)等底物也都兼容该反应。
(Figure 3,来源:Chem)
如Figure 4所示,通过对铁(III)盐和碱进一步优化,可以实现多种羧酸和醇、硫醇、磺酰胺亲核试剂间的偶联反应,构建起C-O、C-S、C-N键,生成对应偶联产物32-59。其中:1)多种羧酸可以和一级醇、二级醇以及硫醇发生偶联反应,生成对应产物32-48,包括:3-羰基-1-茚酸(40)、2-四氢呋喃甲酸(41)、酮基布洛芬ketoprofen(44)、洛索洛芬loxoprofen(45)、布洛芬ibuprofen(47)、普拉洛芬pranoprofen(48)等羧酸,苯乙醇(38)、苄醇(41-44、48)、环己硫醇(46)等醇;2)多种羧酸可以和多种磺酰胺发生偶联反应,生成对应产物49-59,包括:二级羧酸、三级脂肪族羧酸(51-53)等羧酸,唑尼沙胺zonisamide(54)、托吡酯topiramate(55)和舒噻嗪sultiame(56)等磺酰胺,所兼容的重要官能团包括:保护的糖基、苯并异噁唑、异噁唑、吡唑、脂肪族酮、二芳基醚和卤素。
(Figure 4,来源:Chem)
通过对比发现,相比组内已报道的铜介导光促偶联反应,铁介导光促偶联反应可以显著提高富电子芳基亲核试剂的反应性,以更高的产率得到产物16、3、31、52(Figure 5A)。在该反应中,作者发现一些有趣现象:1)反应停止后常常得到对应的烷基氯副产物;2)不加亲核试剂,会定量得到烷基氯代物;3)氯化亚铜无法介导类似的脱羧氯代反应,以及和苄氯间的亲核取代反应。基于这些现象,结合铁(III)盐能促进F-C烷基化反应的发生,作者提出如Figure 5B所示可行性反应历程。作者认为反应中铁(III)盐扮演着三个角色:1)光促下介导脱羧反应的发生,原位生成烷基自由基;2)通过氯原子转移,捕获烷基自由基,生成氯代物;3)促进烷基氯代物和亲核试剂间发生亲核取代,生成偶联产物。
(Figure 5,来源:Chem)
因为胺与路易斯酸性铁(III)中心存在很强的结合亲和力,简单的胺无法兼容该偶联反应。为此,作者尝试利用反应所得氯代中间体参与的叠缩策略(telescoped strategy)来规避这一限制。如Figure 6所示,羧酸先在铁(III)存在下光照24小时,然后加入胺和碘化钾,升至70℃过夜反应,即可实现形式脱羧氨基化。底物拓展研究显示,反应兼容多种简单胺,包括吡咯(60)、哌啶(61)、哌嗪(62)、吗啡啉(63)、二烷基胺(64)、烷基胺(65)、咪唑(66)、苯胺(67)。如果光照后加入亲核试剂对甲苯磺酸钠,则可以得到亚磺酰基化(sulfinylation)产物68;如果和铜催化硼化反应联合,可以实现脱羧硼化反应,得到产物69。
(Figure 6,来源:Chem)
总结:
总之,Tehshik P. Yoon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新颖的可见光促进铁介导脱羧交叉偶联反应。该反应具有操作简单、底物普适性好、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以避免羧酸的预官能团化以及昂贵有毒金属的使用。作者期望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光化学偶联反应的进一步发展。
论文信息:
Iron-mediated modular decarboxylative cross-nucleophile coupling
Grace A. Lutovsky, Samuel N. Gockel, Mark W. Bundesmann, Scott W. Bagley, and Tehshik P. Yoon*
Chem DOI: 10.1016/j.chempr.2023.04.008
微信号:chembeango101
投稿、转载授权、合作、进群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