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写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者陈衍英老师曾在民国时期蒲塘抚康中学任教。陈老师为抚康区留下很多宝贵的历史记载文章。文章记载的古道是抚康区解放前重要交通命脉,蒲塘圩民国时期商业极为繁荣全有赖此古道畅通。
交通事业乃国家要政。如果路政不修,交通不便,与地方的繁荣发展,攸关至大。我国古代官方设有驿道,俗称官府大道,是陆路交通主要干线。至于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则有乡村小道,互为交通往来。旧社会里若遇路面年久失修,桥梁崩塌,都是依靠民间自发地捐助修建,所以修桥补路的事,蔚然成风。玉林市(旧称鬱林州)北区多属山岭地带,且与浔州接壤,向有官府大道贯穿其间,是具有历史价值的交通干线,值得记述下来,以留后代参考。
玉林市北区包括现在的城北、大塘、卖酒、龙安、小平山、北市、蒲塘、高峰和沙塘十个乡镇。在这些乡镇地域之内,过去没有汽车公路,其主要的交通道路,计有三条古道,兹分述如下:
1.东支路线;是从旧县城的北门为起点,经城北镇的谷山村、而潘岭、而松城圩,再向北行,经排榜、过木场东面,越俗称的鲶鱼湾,经寒山村的冯罗庙,沿文塔江西边的河城弯曲而行,经周覃村的垌心圩(已不集市)北上卖酒街,进入乐太村,跨过石惹岭冲,经白鸠冲黄社塘,再经素制造木器业闻名的珊塘,而球村,过白石岭,到小平山。折向东行,经平山村(今称浪平村),沿着石井江的河城,继续东行。过有教塘,而旺里山,而六拥村即登上三百多公尺的蜡烛岭岗。一般人到此都稍休息,然后继续东行,出六巡冲,是桂平县的南乡圩,再向东行,到沙坡圩,约行8公里,到中和圩。过鹏村后,即到桂平县的马坪村,经桐心圩(今因通汽车后,该圩已是搬过东侧的山上,叫做新桐圩)行约6公里,即到罗秀圩了。这条路线,在旧时代,多是肩挑的商贩,从玉林城步行而至桂平罗秀圩全程约150多华里。如今有了汽车路,这条旧路线,行人稀疏其中如乐太的惹岭冲,云拥村东边的蜡烛岭岗,除了牧牛、采樵者外,就无人行走了。
2.中支路线:也是由县城的北门为起点,直上卖酒街后,经苍院村过党州大桥,继续北行,至枫木营,越楼山峡谷到洛阳圩,即进入现在的新成水库,过出水冲,经北寮岭西麓,再过蒲塘圩,经现在的龙平村锦江桥,即是白马茶亭,向北行约8华里,即到桂平的大洋圩(旧称岭顶圩经罗播、木根可以到达。故这条路线,古称通州大道。多为肩挑的行商和北方南下的部分官员人马从这条古道行走。
编者注:清代提督广西全省学政朱佩莲从省府桂林前往鬱林州,由桂平经通州大道时为抚康蒲塘留下千古绝唱“发蒲塘”诗词二首,诗词载于光绪版本《鬱林州志》艺文篇。
发蒲塘
其一
平桥白马走蒲塘
村舍参差竹树苍
约有千家山坞聚
时闻鸡犬忆江乡
其二
小楼山外大楼山
晚稻芊芊早稻斑
如此乐都难就抚
不堪屡遣长官还
3.西支路线:是由现在的福绵镇的船埠为起点,北行经仁厚圩东面,罗汉村南边,过百牛坡的十字路口(在今三山园艺东侧),再向北行,经以前的平宁圩(在今林园北侧)过大龟庙,经龙安圩底,过腾冲大桥,经罗岗村面,上清水甲的关塘圩,向北再行,到木板山,即和中支路线相衔接。到蒲塘圩后,经东门坡,石奇、而龙文、即到高峰圩。然后行25华里,即到贵县东津街。这条路线旧时代一般个体盐商,以肩挑贩盐,成群结队从船埠街担盐北运所走的古路。(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