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教育圈出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可以和大家讨论一下。
那就是锅内的几所高中联合搞了个C9联盟,当天还上了热搜第一,弄得动静很大。
情况是这样哒,3月12号,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多名实力人物的见证下,由宁波镇海中学发起的“新时代卓越高中九校发展共同体”成立。
全称: China’s 9 Excellent High Schools Development Community in The New Era(简称“C9共同体”)。
成员都有谁呢?
九所高中分别是:
●浙江省镇海中学
●河北衡水中学
●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
●南京外国语学校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根据“C9”首届理事会决议C9各校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
“它不是成为一个封闭的团体,它更应该是一个共同成长的开放的平台。 ”
但说实在的,这消息还是争议很大!
先说支持的——这帮人基本都是校友,突然荣升C9,收获意外之喜。
Mouarc :
托母校的福 我是C9学生了!
真的想去海边_:
哈哈哈哈哈哈,福州一中毕业,以后出门也可以咱也是C9毕业生了。
但总体去网上看了下,还是反对的声音比较多。
因为这些学校看上去都是名校,但你说他们可以带代表锅内顶尖水平的高中吗?
如果可以,那些更有名气学校为啥没在名单里?
比如北京四中、人大附中、上海中学、华师一附中、成都七中、长沙长郡、长沙雅礼、郑外、杭二。 。 。
不少人在网上“意难平”。
所以,里面学校只能说是总体水平高,部分顶级(衡中和镇海中学之外,其他说顶级多少有点勉强),但绝对不是锅内最强高中的前9名(很多是国内排名在10-20名的)。
那么加入这个联盟的标准是啥呢?
那些更牛的学校是不屑于参加,还是校长之间关系一般,或者有竞争关系呢?
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高中本来就是为大学培养人才哒,目的无非就是高考和竞赛。
高中阶段搞C9联盟,意义在哪呢?
当然,这些学校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是新高考一卷的八个省份,能在高考上互通有无。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高考,这9所高中向清华北大培养输送了400多个生源,而清北每年招生数量不过六七千人!
所以说白了,这一来是各个学校校长之间搞的朋友圈。
最终,二来就是为了提升一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更方便掐尖,将来更容易出高考成绩而已。
其实这种学校之间的拉帮结派的情况一点都不少见。
高中成立一个暗流涌动的C9,马上就让人想到这几年C9大学联盟不也是撕逼不断的嘛。
要把C9高中说明白,觉得咱们可以先插播一下C9大学的渊源。
C9大学,其实是从985来的。
1998年5月4日,江伯伯在北大校庆上讲话时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
这就是985了。
就在985计划提出当年,清北首先进入985。
到了第二年,复旦、上交、浙大、中科大、南大、西交大和哈工大也进来了,这也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一批大学。
他们都有自己的拿手专业,于是这9所大学在2009年搞了个联盟,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C9。
但这些年随着郭嘉经济的发展,一线城市和南方城市财力雄厚,发展得越来越好,所以考生当然更喜欢报考这些富裕地方的大学;
而二三线边缘城市经济落后,导致当地大学也跟着受冷落。
于是各个学校的发展就越来越不均衡。
到了2010年,郭嘉又提出了双一流的概念,原来的C9联盟也慢慢的淡化了,甚至内部搞起了撕逼!
一线城市的几个C9成员大学就觉得,您落后这几位跟不上我们步伐啊。
网上还有不少人发表意见,说C9应该把哈工大和西交大踢出来,重新搞个C7联盟出来。 。 。
而其他没进入C9的名牌大学也眼馋,你哈工大西交大占着茅坑排名还一溜地往下掉,我们排名上升的大学也可以自己组团玩嘛!
于是,一些新冒尖出来的大学,又和老C9里的强势成员重新组了几个朋友圈。
比如华五联盟(长三角经济区五所顶尖的高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E9联盟(也叫卓越联盟,是9所高校均是以理工科为特色的院校,有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还搞了一个“京四”高校联盟(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这个被网友喷得最惨,让人一顿奚落。 )
真是太热闹了!
看完你会发现,学校和学校之间跟人和人之间一样,是很喜欢拉帮结派搞小团体哒。
不过这从本质上说也不是坏事,如果各个学校在学科的实力、社会地位、行业领域方面都比较扎堆,就比较喜欢凑在一起玩,资源共享,互通有无。
不光中国这样,米国不是还有常春藤(咱的c9就是学常春藤的),加拿大有 U15 联盟,欧洲有ERASMUS+ 联盟等等,目的都是为了强强抱团,进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但高校,它是全国招生,甚至全世界招生,大家放在一个平台上去吸引生源,又有实验室和科研项目,搞团体还是不错的。
高中就不一样了。
这些高中本来就是在所在地招生,很多地方连跨县市招生都不可以。
那么C9高中在一起,除了自娱自乐,能玩出什么花来呢?
咱们来看一个网友汇报。
@终将谢幕
甚至早在二十年前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我的学校就参与过不少这样的联盟。
基本上都是有一个由头,咱们这几个学校都搞这个模式,或者都有国家相关部门特批的实验班,所以咱们就搞一个联盟,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
但实际也不过就是,几个学校之间的老师会互相过去参观交流和学习,然后挑几个时间点,利用期末考试的机会,来一个N校联考。
- 反正我中学时代对于此的最大感触就是,老师出去交流回来,一边感叹人家学校的孩子多刻苦多爱学习,不管上课下课,都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坐在教室里学习,生怕浪费任何一分钟。
再看看我们这些不争气的东西,整天一副嬉皮笑脸,吊儿郎当的样子,一下课就疯跑出去玩,一点都不惦记着学习,我们这个样子,怎么去跟他们竞争?
然后就是被选中要进行N校联考的那些考试,题目都巨难无比。
- 我们也问过老师,为什么N校联考要出这么难的题,高考又不会是这个样子。
老师的解释大概就是,表面上是N校联考,几个学校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实际上从校长到老师都在暗自较量,看谁更胜一筹。
题目是几个学校的老师共同出的,就看谁出的题更有水平,这是老师的角斗场,而最后考试的成绩,就是学生们的角斗场。
- 除此之外,我也没有感受到这种中学联盟的其他特别之处。
所以呢,高中的联盟,对学生而言其实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对学校来说,这些学校之间既是合作关系,又是竞争关系,指望他们像说得一样“振兴中国教育”那还是算了。
同时,还有人担心,这会不会让原本就不均衡的中国教育,更加内卷化呢?
如此一来,好的生源和师资会不会更加的集中在少数学校,导致资源更加不均衡?
这个担心不算多余,有研究发现,2017年,只占全国高中总数的0.7%的108所高中,就霸占了当年全国高校专项计划35%的录取名额。
中学教育的马太效应已经相当明显。
所以为啥这些名牌中学强强结盟会引发争议,正在于它撞到了大家心里的教育公平的红线。
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教育公平之间,本来就有着天然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且,思想差不多的人才能在一起耍朋友。
再一看这9个里面老大是衡中,让人很是担心难道以后这些学校都要走衡中模式? 孩子会不会从此损失了多样性?
本来这些学校就是高考赛道上的佼佼者,几个凑在一起,无非交流得也是怎么提升高考92双一流升学率的“考试学”秘籍。
就像有网友担心的——“9大高手共研葵花宝典,江湖恐再无宁日”。
将来到底会如何发展,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