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南方的农村度过的,在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农村的一切事物是童年的主要记忆。而有一个地方,是童年的记忆构图中重要的场景,那就是晒谷坪。晒谷坪,是80后不可或缺的记忆。
所谓晒谷坪,是农村用来晾晒粮食等收成的场所,那时候每个生产队都有。我们队里的晒谷坪,是两块挨在一起的硬化地,上下两块,又称作上禾塘和下禾塘。那时候的农村,大多数都住的土砖屋,路也是泥巴路,晒谷坪是各家各户主要的粮食晾晒场地。
夏天双枪季节,秋天大概十月份的时候,金灿灿的稻谷成熟,就到了晒谷坪最热闹的时候。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都在地里收稻谷,再把湿漉漉的稻谷挑来堆放在晒谷坪上,留在晒谷坪的老人或者小孩,用木耙把稻谷推开,平铺在地上,时不时的翻晒一下,大概晒个三四天,再用风车把秕谷去掉,就可以收回家里了。
当然,除了晒稻谷,晒谷场还会晒大豆、花生等,有时候也会用来晾晒柴火稻草。一年下来,除了冬季,晒谷场基本都是忙碌的。大部分的小孩,都是喜欢留在晒谷场晾晒稻谷的,因为干活相对轻松,而且大多数时候,总会有其他的小伙伴也干这个,几个人在晒谷场自由的玩耍玩稻谷。
把稻谷推来推去,一会儿中间留一条空隙,比谁推的空隙更大,一会儿比谁一木耙推出来的谷堆最高。再不然,就蹲在晒谷坪边上玩蚂蚁,都能玩好久。有些时候,还可以看戏。
看什么戏呢?看大人们的戏。因为晒谷坪是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的,每家人晒谷的地方是固定的。到了都抢着晒谷子的时候,就容易产生纠纷。赵家把李家的晒谷地占了,说也不知你家今天要晒,以为空着也就晒了,李家的稻谷挑回来没地方晒,两家自然就争吵起来;张家的鸡跑到晒谷坪吃了李家的谷子,还在谷子里拉了鸡屎。遇到脾气暴躁的,也曾因为这种摩擦闹得不可开交,这时候,小孩子就乐得在边上看戏。
当然,大多数时候能和解,抱怨几句,对面解释几句、道歉几句,总能过去的。遇到刮风下雨了,又会互相帮忙抢收晒物。等到中午回来吃饭的时候,大人小孩都端着碗筷到晒谷坪里溜一圈,大人们边吃边看看稻谷晒得怎么样,检查一下小孩有没有偷懒,顺便掰扯一下家长里短。
今年你家的收成不错呀,稻谷颗粒饱满;我家那谷种不行,没产量;我那田里今年干着了,谷子没长好。偶尔,也会有张家媳妇、李家老太婆又吵架了等等话题。小孩端着碗,跟在大人后面,首先的确保上午的顽皮不会挨大人骂,再者顺便听听大人们寒暄,也了解一下大人们莫名其妙的八卦。
晒谷坪除了晾晒农作物,更是大人的秀场。每年总有那么几次,会有张家奶奶或者李家婶子,一般挑的是大家都在家的时间,在晒谷坪开骂,声音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穿透力很强,总之她想骂的那个人是肯定可以听到的。
这个时候,往往大人们是不允许小孩从屋子里出来听的,我们歪着头从门框里探出头,好像这样就可以看到一样。有些时候,对方不服,就会声音更大地从自家屋里走出来,边走边骂,对骂起来。
大人们也不稀得管小孩了,端着饭碗或者拿着正在择的菜,就冲到晒谷坪上劝架去了。我们自然是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去看热闹,等双方都被劝下来才跟着大人回家。
但我们对晒谷坪最深刻的记忆,并不是上面的这些,而是因为它是我们的游乐场。我们在晒谷坪追逐嬉戏,围在一起玩弹珠、跳皮筋。甚至,趴在晒谷坪上写作业。特别是黄豆收货的季节,各家各户把黄豆杆堆放在晒谷坪里,形成一个个很高的豆杆垛,到了晚上,我们就在月光下面捉迷藏。
大多数时候,会把豆杆垛掏出一个洞,矮身钻到最中间去,有时候也会直直的靠着豆杆垛的边上,再弄一些豆杆把自己遮住。玩的时候不会觉得身上痒,等到依依不舍的回家之后就会感觉一身的毛气,身上痒个不停。挠着挠着就会被大人发现,总是免不了一顿骂的,边骂我们边把我们拖去洗澡。
在晒谷坪上,我们是真正的自由自在成长。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应该都会有这样一个地方,外在的形式或者发生的故事都不一样,但所承载的记忆却是相同的,内心深处的感觉也是一样的。你童年的“晒谷坪”,是什么样的?又是否还存在于你的记忆深处?那些在晒谷坪上发生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