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哈尔滨多地出现大量瓢虫,密密麻麻犹如“满天雪”,对人有害吗?

0
分享至

哈尔滨多地出现大量瓢虫

近日,据媒体报道,黑龙江哈尔滨多地出现大量瓢虫,密密麻麻一大片,其数量之多可以将一片居民区包围起来。从现场拍摄的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房屋外墙、窗户玻璃以及地面上都铺上了厚厚一层瓢虫。此外,在外面行驶的汽车也因为撞上这些瓢虫,以致于挡风玻璃全是“爆浆”的瓢虫尸体。据当地居民表示,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几天了,有时还要花上一宿的时间将这些瓢虫杀死,这让他们苦不堪言。

随着该视频在网上传播开后,引来网友们的围观和讨论,有网友称或许和秸秆禁烧有关,毕竟之前都没见过这么多的瓢虫。另外,还有网友疑惑道这些瓢虫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然而,这些瓢虫究竟是什么虫子呢?又为何会在哈尔滨泛滥成灾?关注探物馆,带你一起网罗全球科学趣事。

这些瓢虫究竟是什么?

据了解,经过当地有关部门前来实地调查后,发现这些瓢虫名为“异色瓢虫”。在我国北方,异色瓢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昆虫,由于身上颜色十分鲜艳,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花大姐”。异色瓢虫原产于亚洲东部,主要分布在我国、俄罗斯以及日本等国家,其体长约5-8毫米,体宽为3-6毫米,整体呈半球形,背面光滑但有多个小黑点。

从农业生产来看,异色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昆虫,专吃农田里的蚜虫、叶螨和蚧壳虫等害虫,在20世纪初作为害虫天敌被引进北美、南美洲、欧洲以及大洋洲等地。不过,随着异色瓢虫在全球范围不断扩散,其造成的生态影响也正在加剧。因此,异色瓢虫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入侵种数据库。可话说回来,异色瓢虫为何会在哈尔滨泛滥成灾呢?难道真的像网友所说那样是因为秸秆禁烧的原因吗?

在工业化之前,我国农民对秸秆有着五花八门的使用方法,比如用于柴火、家用品以及喂养牲畜等,但20世纪80年代过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煤、电和天然气的普及,农村对秸秆的需求逐渐减少,于是很多农民开始直接在田地里燃烧大量的秸秆。

在他们看来,焚烧后的秸秆是一种草木灰肥料,对来年种植农作物有极大的好处;再者,秸秆燃烧的过程中还能将大量害虫和虫卵杀死。最重要的是,秸秆已经不再具有以往的价值。那么,此次哈尔滨瓢虫泛滥成灾是因为秸秆禁烧的原因吗?

哈尔滨瓢虫泛滥成灾是因为秸秆禁烧吗?

虽然燃烧秸秆在以前确实能起到有效杀害大量害虫的作用,但在农业科技的发展下,已不再需要这一方法消灭害虫。所以说,此次哈尔滨瓢虫泛滥成灾与燃烧秸秆并没有任何联系。从繁殖周期来看,异色瓢虫从3月份便开始出洞繁殖,虫卵到成虫的平均时间约25天左右。而北方燃烧秸秆的时间在春天和秋天,这时异色瓢虫大多都是成虫状态,比较容易逃跑,因而,燃烧秸秆对异色瓢虫基本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燃烧秸秆不仅会产生空气污染问题,还会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等灾害,更重要的是会破坏土壤结构,致使耕地质量下降。目前,大部分北方地区已经严令禁止燃烧秸秆。如果无关燃烧秸秆,那哈尔滨为何会出现如此大量的异色瓢虫呢?

哈尔滨为何会出现如此大量的异色瓢虫?

实际上,异色瓢虫会集体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它们要准备越冬。一般来说,异色瓢虫的越冬场所较为温和且干燥,因为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越冬异色瓢虫的存活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它们通常会选择向阳的岩石缝隙缝、房屋墙缝以及屋檐下的角落等地方。另外,异色瓢虫具有聚集生活的习性。起初,科学家们以为它们通过分泌信息素发送信号和定位,但后来发现它们更喜欢通过视觉线索,比如被光线照亮的墙面。

所以,异色瓢虫并没有在哈尔滨泛滥成灾,只是因为它们喜欢聚集在一起越冬,所以会给人一种泛滥成灾的画面,而这也不是哈尔滨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每年这个时候异色瓢虫就会大面积出现,等到越冬后它们又会自动消失。上面我们提到,异色瓢虫是一种益虫,能够吃掉农田里大量的害虫,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它们对人们不会产生危害呢?

我们要知道的是,不管一种生物是有益或是有害,只要它们集体出现的话就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困扰,异色瓢虫也是如此。虽然异色瓢虫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它们面对危险时会释放一种名为“甲氧基吡嗪”的化学气味来防止被捕食或以此为退路来逃脱危险。而当它们集体出现时,这一气味会愈加浓烈,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另外,当异色瓢虫落在我们身上时,它们会以为我们是一种威胁,从而对我们进行撕咬。不过,当温度低于10℃时,异色瓢虫基本没有行动能力,所以若是受到困扰等温度降下来时可直接将它们处理掉。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代女神“余音绕梁”:纪念林徽因诞辰120周年特展举办

一代女神“余音绕梁”:纪念林徽因诞辰120周年特展举办

澎湃新闻
2024-06-15 16:56:28
粪坑藏百万现金,选妃146位,母女通吃,酒桌上比较母女“功夫”

粪坑藏百万现金,选妃146位,母女通吃,酒桌上比较母女“功夫”

古今档案
2023-09-18 14:52:10
太难了!网传有汽车品牌窘迫到连媒体的500块车马费,都要拖欠…

太难了!网传有汽车品牌窘迫到连媒体的500块车马费,都要拖欠…

火山诗话
2024-06-17 16:22:21
黄一鸣又晒女儿,回应长得像爷爷,王思聪再次否认,新女友仅21岁

黄一鸣又晒女儿,回应长得像爷爷,王思聪再次否认,新女友仅21岁

非常先生看娱乐
2024-06-16 23:36:24
资治通鉴:小人在背后阴你,不用去翻脸,用这3招轻松化解!

资治通鉴:小人在背后阴你,不用去翻脸,用这3招轻松化解!

李舟
2024-06-17 14:50:40
照片中,刘芳菲身穿一袭纯白色西装,干练潇洒,英气逼人

照片中,刘芳菲身穿一袭纯白色西装,干练潇洒,英气逼人

小米虫侃人物
2024-06-18 15:34:03
中国人狂买100英寸电视的背后:价格竞争激烈 已杀到7999元

中国人狂买100英寸电视的背后:价格竞争激烈 已杀到7999元

快科技
2024-06-17 08:29:56
以色列:哈马斯在拉法的一半人马被干掉,至少有550名枪手被杀

以色列:哈马斯在拉法的一半人马被干掉,至少有550名枪手被杀

桂系007
2024-06-18 03:06:58
安徽明天入梅 淮河以南地区将进入强降水集中期

安徽明天入梅 淮河以南地区将进入强降水集中期

环球网资讯
2024-06-18 13:49:11
气势大结局,末日威胁,军哥报了

气势大结局,末日威胁,军哥报了

金昔说故事
2024-06-18 15:30:30
国足是怎么把中锋角色弄丢的?14年前埋下的根,现在仍在付出代价

国足是怎么把中锋角色弄丢的?14年前埋下的根,现在仍在付出代价

篮球侍郎
2024-06-17 22:06:49
笑麻了!江苏酒厂慰问姜萍父亲送了俩大铁牛上热搜,笑死在评论区

笑麻了!江苏酒厂慰问姜萍父亲送了俩大铁牛上热搜,笑死在评论区

娱乐帝皇丸
2024-06-17 20:54:06
北大韦神近照曝光,弓腰低头袖口破烂引热议,网友:把姜萍嫁给他

北大韦神近照曝光,弓腰低头袖口破烂引热议,网友:把姜萍嫁给他

咖啡店的老板娘
2024-06-17 23:16:02
中华文化自信与燃放烟花爆竹传统习俗的历史选择

中华文化自信与燃放烟花爆竹传统习俗的历史选择

中国经济时报
2024-06-17 07:10:22
被一场大雨浇灭的AEB,从理想连环追尾事件看智驾系统的不可靠性

被一场大雨浇灭的AEB,从理想连环追尾事件看智驾系统的不可靠性

电科技网
2024-06-17 23:36:08
一进一出总价2.5亿!皇马变阵!清洗太子,解决内讧,姆巴佩满意

一进一出总价2.5亿!皇马变阵!清洗太子,解决内讧,姆巴佩满意

阿泰希特
2024-06-18 15:39:00
1985年,四川一农民宣布称帝,攻占县医院做皇宫,将护士都纳为妃

1985年,四川一农民宣布称帝,攻占县医院做皇宫,将护士都纳为妃

小金鱼的眼泪
2024-06-15 16:59:37
菲船擅闯仁爱礁,我方没抓人也没扣船,但干了一件“更狠”的事

菲船擅闯仁爱礁,我方没抓人也没扣船,但干了一件“更狠”的事

笔墨V
2024-06-18 06:17:57
西班牙喊话无效,中方打响反制“第一击”,欧盟业界:将迎来噩梦

西班牙喊话无效,中方打响反制“第一击”,欧盟业界:将迎来噩梦

靓仔情感
2024-06-17 20:57:49
深夜宣布大变化!实控人发文:“已濒临倾家荡产”

深夜宣布大变化!实控人发文:“已濒临倾家荡产”

中国基金报
2024-06-17 14:48:34
2024-06-18 16:48:49
科普大堂
科普大堂
这里是科普大堂,讲时事,观万象。
5521文章数 3033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工程师写"收获"日记:曾1年收红包339次 收钱有时令价

头条要闻

工程师写"收获"日记:曾1年收红包339次 收钱有时令价

体育要闻

对于凯尔特人来说 谁是MVP根本不重要

娱乐要闻

被曝新恋情,张碧晨王琳凯发声辟谣

财经要闻

深圳一学区房从每平米14万跌到4万

科技要闻

6·18的穷途:电商已不知为何而战

汽车要闻

全球最低价 现代IONIQ 5N预售价39.88万

态度原创

数码
艺术
时尚
健康
亲子

数码要闻

小米磁吸充电宝 5000mAh 7.5W 京东上架: 适配 iPhone,129 元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成熟女人的穿搭法则,高级感很重要,打造出精致感的LOOK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亲子要闻

好久没见到“老款式”小孩儿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