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个季节,天一黑,
我最爱在院坝头和其他娃儿一起逮墙墙猫
老汉喜欢泡杯老沱茶
睡到树下的凉板上,摇起蒲扇歇凉
一哈哈儿就要开始爪瞌睡…」
住在临江门的戴大爷,习惯晚饭后出门遛弯,往东走15分钟会经过一隅幽静的大院。
在城市匆匆繁忙的脚步下,亦或是在湖广会馆醒目橙色外墙的掩映下,如果不是刻意留意,大多时候我们就匆匆路过,但这座保存完好的大院已在这里经历近300年风雨,这便是今天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谢家大院」。
从上世纪80年代,戴大爷一家从谢家大院搬离,据他回忆,在这座1500多平米的大院里,最高时期登记在册的住户有48户。
后来,搬进了新建落成的小区房,水电气入户到家,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把屋内照得亮堂堂,刮风下雨也没有忧虑,也感受到曾经大院生活无法比拟的舒适。
生活场景的转变,戴大爷也在努力适应,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距离疏远,是一种常态。但,在戴大爷的内心深处,深藏着曾经大院的生活场景,时不时也会专程来看看。
作为这种变化的亲历者,或许我们在父母身上多少也听闻他们曾经的邻里生活,时间沉淀下来的美好,市井气息、一砖一瓦,你来我往的喧嚣热闹,活色生香的美好回忆,多得都数不清楚。
就像梁思成曾说「对中国人来说,有了一个自己的院落,精神才算真正有了着落」。
如何在关系疏离的现代都市社区中,重拾旧日的亲密和人情味?或许重拾「大院邻里」式的生活正是答案。
社交是终身制的,对于长者而言,不愿意搬离原本居住的地方,往往是因为无法割舍自己的「朋友圈」,怀念那些一起唠叨家常、稀疏平常的日子。
对于上了年纪的戴大爷来说,和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重回大院生活,是他余生梦寐以求的事。
约着邻居一起,换一个有小院的房子一起养老?
戴大爷也关注过抱团养老的新闻,比如「上海22位老人众筹5万,买下了一栋房子,重新装修后抱团养老」;「5位相识20年、平均年龄50+的单身闺蜜打造了梦幻般的养老之家」;「24户中产集资1.5亿买下一片地,回归村落,造房抱团养老」…
这不正是,即使老去,也能拥有诗与远方的生活吗?
看似「美好」的抱团养老模式,但戴大爷发现大都续存时间不长,身处其中,会不少冲突和弊端。
比如,同住一个屋檐下,需要每个人都要性格开朗豁达,不斤斤计较,且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专业的养老配套和服务作为支撑,抱团养老也抱不长久。
我们不能「同质化」老年,但太多的外在因素以及客观条件下,没有后顾之忧的抱团养老也就成了「伪命题」。
难道就没有适合「抱团养老」的大院生活方式吗?
中铁健康城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中铁健康城从长者的心理需求出发,推出了抱团养老专属定制的五合院,帮助长者重拾了昔日大院式的熟稔和亲密。
其实市场的合院别墅不少,而中铁健康城的五合院既能保留各自独立的空间,又能拆掉城市中被隔离的孤独感。
五合院示意图
五户围合式布局,如果把每户独立来看,是一个前有庭院、后有花园,二楼带露台的别墅。而前后两户约11米、左右19米。这样的间距一旦打开,约200平米的公共聚会空间让大院生活的梦想成为现实。
每5户成为一个小院落,既有独立私享的空间,邻里之间又可以互通往来,甚至举办小型聚会。
五合院意境图
可以用其中一个户型来感受下,一层空间前后花园,面宽达到约13米,中西厨设计、横厅客厅、宽幅餐厅、茶室的设计,都是方便朋友串门、聚会的场景打造。
户型装修示意图
通过预留的电梯空间,来到二楼,大主卧、双主卧的设计,通过不同老人生活习惯打造,打开门窗,步入露台,泼墨写画、沉思小憩。
在一动一静的空间格局里,于内,你可以在自己空间中独处,理想的生活和沉淀下来的喜好更需要展现其中。这让养老空间富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同时也保留自己的兴趣。
于外,一方围合院落的石榴树下,煮壶白茶,火红的榴花坠在茶席上,三五邻友围炉畅谈;长桌为席,庆祝丰收的家宴,让欢笑在这四方的格局中回荡。
五合院意境图
曾经大院生活的底色在这里被赋予了全新的美好场景,围合的空间下,和有趣的好友交谈,实现对每一个长者足够重视和尊敬,带来足以符合心中「美好」的生活享受。
五合院意境图
这是理想的抱团养老,院落与田地,老友与邻居,它更像是一种辽阔的心情、对自我需求的探索,它们一经唤起,就开启了想要寻找这种生活的旅程。
「没有后顾之忧地去享受抱团养老生活」,是很多老年人选择中铁健康城的初衷。
抱团养老,是老人们心里的刚需,是情感的依赖,而中铁健康城针对这一心里需求,则给出了一整套定制服务与配套做为保障支撑,让老人无忧抱团养老。
约3000亩自然绿意为社区生态底色,精彩的抱团养老生活埋下伏笔。
中铁健康城内部的千亩三担湖公园,湖岸草树野逸繁茂、层次丰饶,环湖漫步,竟有一种「穿越天然森林僻静深处」的感动。
三担湖公园鸟瞰
在这里,时常会看到三三两两晨练、漫步的长者,而将视野从岸边延伸到湖中,你会不禁惊讶,当下年轻人热衷的水上运动「桨板」,在这里同样受到追捧。
业主在项目内部的三担湖公园划浆板
从容站立的挥桨,泛波湖上,这些充满活力的「宝藏」老人们一人一桨一片湖,书写着他们的快乐生活与新故事。
对于那些喜欢走到哪里,种到哪里的长者来说,约2000亩的生态农业园成为肆意施展的舞台,农耕体验、果蔬采摘、休闲观光、有机食品等多方面的需求,享受自然体验田园耕作之乐。不少入住的业主包下一块地,每到收获的季节,五彩斑斓的果实挂满枝头。
业主在农业园区弹琴拍鼓
是的,湖光山色,良田与收获,不仅仅是一处自然的景观,是生活乐园,更是精神的牧场。
5000㎡健康管理中心、5500㎡综合门诊部,保障健康无忧。
从项目的规划看,中铁健康城几乎承揽下与「退休」有关的所有社会功能和配套,健康管理中心和综合门诊部,这是关于养老最为核心的问题,医养护理需求。
综合门诊抢救室
即将升级为一级医院的综合门诊部,2019年5月就已投入使用,涵盖7大诊疗科目,医护团队很多来自新桥医院,这在家门口就享受到甲级医院的医疗资源。
当老人身体不适,不方便外出,医疗团队还会根据业主需求,上门进行点对点服务,哪怕是有超声、心电图、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这些需要仪器设备的检测,同样也可提供上门服务。
管家帮助业主做康复训练
室内报警拉绳
已有业主接受了中铁健康城提供的居家护理入户服务,像这种社区上门介助介护与日间托老所的服务,只要你有需求便可随时安排到位。
一日三餐、贴心管家,从面到点,细微之处显真章。
大热天不用在家做饭,直接去「食堂」就能吃到营养可口的饭菜,吃完还不用洗碗,顺便和邻居一起聊聊天…
对于年纪大的长者来说,买菜,做饭,一日三餐是他们生活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在这里,下楼就到800㎡膳食中心,每天菜品不重样,炒菜、蒸菜、面点选择多,价格实惠,住在这里的刘叔叔说「基本上没开过火!」
膳食中心提供一日三餐
此外,小到取快递,大到策划一场生日宴会,定期上门健康巡检…快乐、生活、健康三大管家都能为之代劳,而这份无后顾之忧的「美好」,是需要强大的服务后盾做支撑的,这才是中铁健康城的内核所在。
三大管家贴心服务
除此之外,在这里还有一种生活方式——社群,只要萌生一个想法,就能链接到志同道合的人。如今已发展到30多个社群,涵盖书画、舞蹈、乐器、舞蹈、摄影……授课老师大都是「身怀绝技」的业主。
丰富多彩的社群活动
养老,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一起无忧的抱团学习、生活、娱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培养出独立的兴趣爱好,享受自己的生活、更拥有自己的快乐。
不管几岁,生活万岁。
每个人都会来到人生下半场,选择怎样的方式老去,是所有人都要面临的课题。
就像文章开始的故事,戴大爷当下面临的无奈,促使我们离开的,不止是老去的房子,还有当下淡漠的人际关系。
中铁健康城业主草坪音乐节
那么,改变不了当下的大环境,就从改变自己的小社区开始,每个地方的历史都是靠居住者自己去书写的,不是简单的在一起,而是一起创造当下。
中铁健康城率先给出了当下一个圆满的模板:养老,除了去养老院、社区,还可以是这样的: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五合院,抱团养老,后顾无忧。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
不变的是藏在我们心里的院落情节,试想不久后,戴大爷在后院依偎着摇椅,火红的石榴挂在枝头,精心打理的小院经历春绿夏荫、枯荣有秩,什么时候花开了,什么时候月亮从山头升起,什么时候落叶,又什么时候发芽…
身处其中,更懂得“顺应天时”的道理,只要水土天气适合,种子就会发芽,只要身处院落之中,听到昔日邻里间的畅谈与欢笑,又会重新充满力量。
业主在中铁健康城的草坪中欢聚露营
年轻向来与年龄无关,试问谁不想自己老去却永远保持着“归来仍是少年”的心态,从大院文化到小院生活,跟可以相谈的朋友们生活在恰好的空间下,并非在年复一年地变老,而是在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创造出同样精彩滚烫的人生。
若有意详细了解中铁健康城
可添加以下微信进一步咨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