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读三国最瞧不起刘备,慢慢步入中年,才发现刘备才是吾辈楷模,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时常寄人篱下,但屡败屡战,不坠青云之志,至年老方才创业成功。刘备少时有机会师从天下大儒卢植,却好华服和声色犬马,自己错失了积蓄早年政治资本的机会,这个锅得自己背。曹家、司马家、孙家的二代英才辈出,就刘备的儿子是出了名的阿斗,这也是需要从刘备身上找原因的。而曹家阉宦之后(哪怕有钱有权这都是令人不齿的出身)、孙家底层平民,是很难有机会师从卢植的。
刘备是出身底层的枭雄,能力确实很强,但吹成近乎完人就有点夸张了。刘备是那个时代底层人民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而且刘备在和袁术作战,后方被吕布偷袭不得已撤军时,虽然缺粮到了吃死去士兵的地步,也没有劫掠百姓,就冲这一点,真觉得刘备的仁义是货真价实的。
有一说一,刘备的背景给他带来的最大助益大概就是能在卢植手下学习了,然而刘备本人并不喜欢读书,混混做派,不是个好学生,生活上,时常靠叔叔救济,也要织席贩履为生,就好比一个靠家里关系进了一个好大学的学渣,天天宿舍打游戏,出来以后去叙利亚打出了一片天地,这样的背景,对他争霸天下确实是没什么帮助的。
刘备可不是底层人,他的背景差是和官二代,曹操袁绍这种人比的。他也相当于地方小富豪,有机会攀亲戚关系跟着卢植读书。底层人成功机会不可能。朱元璋也有亲戚关系,即使是陈胜吴广李自成之流也起码是个小小的公务员。其实曹操个人能力没有多强,在开创之君中甚至算不上一流,比起刘邦、李世民、朱元璋这种级别的有着明显的差距。
曹操和刘备都是一时人杰,不黑也不吹,如果刘备有刘秀一半的资本,我觉得可能还是谁也灭不了谁,虽然曹操的综合能力强于刘备,但我依旧喜欢刘备,尤其是作为三国时期或者说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仁义的君王之一,刘备临终前还是对刘禅说:汝父德薄,勿效之。刘备唯一德薄的地方可能就是取益州刘璋地盘,但临终前能发自内心忏悔,对儿子说出“汝父德薄,勿效之”,说明他内心是真觉得对不起刘璋,他的磊落与大气,远胜于那些欺世盗名之徒。这也是我崇拜昭烈帝的地方。
刘备的底层是相对来说的,相对袁绍袁术的四世三公家庭出身,相对的曹操20岁国防部长出身,刘备只是个地方小集团的边缘亲戚,靠着亲戚关系去了个好大学认识个日后混的好的同学跟着混起来了,而且日后发展还是打着皇帝亲戚的旗号,屡试不爽。相对来说更底层出身的孙坚,孙坚死的早,孙权是权二代。刘备底层也是和前期后期成就相当的几个大佬比,如果孙坚没死笑到最后分三国,再有些典故那么三国底层出身的名头就是孙坚的了。一个贫苦家庭的年轻人,靠着祖上余荫有机会师从一代宗师却不好好学习,整天声色犬马。这种行为算什么?绝对是教科书级的反面案例了吧。
为什么出身更低的朱元璋,儿子个顶个的出色,刘备的儿子却不行,朱元璋年轻的时候可是在要饭,读私塾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师从宗师了。还有努尔哈赤的儿子、铁木真的儿子、李渊的儿子、刘邦的儿子,秦始皇也有个扶苏还不错,赵匡胤的儿子是被太宗给清理光了,不然从只字片语的记载中来看也是不错的,就连杨坚的儿子杨广那也是自己好大喜功给玩脱了,能力方面绝对不能算平庸。靠自己打下江山的开国君主里面二代平庸的真的极少,刘备就算一个,这个锅只能他自己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