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河南再交夏粮丰收“答卷”仓廪充实从何来?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南频道

中原沃野,天下粮仓。

“今年夏粮总产762.61亿斤,同比增长0.3%,总产占全国1/4强,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夏粮单产每亩447.25公斤,同比增长0.4%。总产、单产再创历史新高。”7月29日,在2022年上半年河南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保仓自豪地介绍,中原粮仓再次稳稳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夏粮丰收,来之不易。汛情历史罕见、疫情多点散发、农资价格持续上涨……2022年,河南夏粮生产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此艰难的背景下,河南粮仓何以实现仓廪充实?

广播优质麦种,促成夏粮丰产丰收

金色的六月,中原大地一派丰收景象,一台台联合收割机驰骋在万亩沃野,从南到北,喜讯不断。

“‘郑麦1860’亩产856.5公斤,打破南阳高产纪录!”6月3日,在豫南方城县赵河镇中封村百亩小麦绿色高效高产创建示范方,经过拉尺、标记、计算产量,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尹钧“一锤定音”。随即,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6月6日,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赵广才等5名权威专家对豫北延津县通郭村“丰德存麦20号”千亩高产示范方进行现场实打验收。经验收亩产达到907.12公斤,再创全国千亩方高产新纪录!

据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介绍,2012年至2021年,10年间,河南小麦种植面积由8203万亩增加到8536万亩,只增加了4%,而小麦总产则增加了18%,由644亿斤增加到760.56亿斤;平均亩产由785.8斤增加至891斤,增幅为13.4%。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基石和源头。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雷振生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小麦平均亩产只有80多斤,现在800多斤,整整提高10倍。与之相对应的,正是河南小麦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产量跃上一个新台阶。

有关资料显示,仅“十三五”以来,河南省就审定小麦品种324个;在国审小麦品种中,河南选育的有152个,构成了蔚为壮观的小麦家族。“百农系列”“周麦系列”“郑麦系列”……一大批小麦良种扎根田野,为确保河南夏粮丰收,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南小麦丰产有多种原因,据有关资料统计,良种起到的增产作用达到了45%以上。”雷振生表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小麦种子,是丰收的关键‘密码’。”

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稳产增产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三夏时节,走进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蔚蓝的天空下,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一幅金黄的丰收画卷激荡人心。

“旱能浇、涝能排,这是种地的两大关键。这两项解决了,今年也就稳产了。”西平县种粮大户张卫平表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明年我还想承包更多的地。”

据了解,近年来,西平县通过土地平整,小块并大块,以及实施田、水、路、林、电等综合配套建设,高标准改造3.1万亩农田。同时,还配套了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等科技设施,通过智慧农业数字平台,对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指导和调整农业生产,不断提升抗逆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

“以前灌溉条件不行,产量看天收,有时六七百斤,有时七八百斤,很少突破一千斤。”西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振启介绍,“从今年的收割情况来看,亩产都突破了一千斤,产量有了很大提升。”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近年来,高标准农田日益成为河南粮食稳产增产的“压舱石”,而西平县高标准农田正是河南省众多高标准农田的一个缩影。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要让装满中国粮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需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而建设高标准农田,才能做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河南省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758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近七成,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至20%。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河南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粮食产量仍然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高标准粮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开展科学田管,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2021年秋季,受持续降雨影响,河南省有1000多万亩小麦晚播,开局不利。

“直到快穿棉袄时才种上小麦,想不到今年能有亩产1300多斤的好收成,真是没想到啊!”捧起金黄的小麦,鹤壁市浚县傅庄村种粮大户傅太华感叹道。

小麦丰产,确实出乎傅太华的意料。正如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所言,“小麦晚播面积之大、三类弱苗占比之高、冬前苗情类型之复杂、看苗分类管理难度之大历史罕见,一些受灾严重地区的农户,甚至产生了弃种撂荒的念头。”

牢牢扛稳粮食安全,河南上下全力以赴。

针对晚播面积大、苗情长势弱等情况,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聚焦强化技术示范引领、重大病虫防控、灾害天气防范、技术指导服务、加快农田设施建设、农资稳产保供,全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全省广大农业科技人员不辞辛劳,18个省级小麦专家指导组分区分类精准指导,通过电视、远程专家系统、12316等手段,指导农民落实促弱转壮、防控病虫、防范冻害等关键技术措施,为创高产提供了科技支撑。

过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在小麦不同生育期间,河南各地种粮主体汗洒麦田,抢时化除、合理肥水、防控病虫。“去年小麦播种以来,农技专家经常来我这里现场指导。根据专家建议,我们加强了谷雨时节的水肥管理,小麦长势很好。”安阳市滑县种粮大户王付强讲述,在农技专家的跟踪指导下,他的1000亩三类苗小麦田成功转化升级为二类苗小麦田,转化升级率达90%。

“从麦播开始,河南全省上下就齐心协力,狠抓晚播小麦‘四补’抢时播种、冬春促弱转壮管理、春季‘一冻两病’防控、后期‘一喷三防’等。”郭天财说,“这些关键增产技术压茬跟进、招招见效,加之天气条件总体有利,有效促进了苗情长势转化升级,终于创造了大灾之后小麦再获丰收的奇迹。”

应收尽收,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今年河南麦收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袭来。然而,中原大地仍是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麦田里,收割机劈波斩浪;小路上,农用车来往如梭。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在南阳市新野县新甸铺镇,来自河北邯郸的机手乔磊师傅正在麦田里加紧作业。“快割快打,麦粒不撒。”乔磊说,“一台收割机每天要加1000升左右的柴油,用量很大,中石化直接把油送到了田里。在疫情期间少了很多麻烦,省了很多时间。”

平顶山宝丰县商酒务村李青山外出打工,眼看麦收在即,却因疫情影响无法返乡,一时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很快,同村党员郭振勇站了出来。“兄弟,你安心在外挣钱吧,家里的小麦已经给你收完了!”接到郭振勇的电话后,李青山当晚感动得彻夜难眠。

据了解,今年“三夏”期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改委、卫生防疫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包含农机服务、防疫服务、通行服务、加油服务、应急抢收服务等内容的助农惠农十项政策措施,全力保障疫情防控下的机收工作。

同时,全省成立应急农机抢收队、应急服务小分队617支,对疫情封控管控区、无法返乡农民、困难家庭,提供代收代种服务,确保不漏收、不少收,应收尽收。

此外,麦收期间,河南还广泛开展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确保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机中心主任凌中南介绍,今年河南省小麦机收工作自5月27日大面积展开,到6月13日基本结束,历时18天,完成小麦收获面积8500多万亩,小麦机收率99.7%。高峰期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1.2万台,日收割小麦1002万亩,确保了小麦颗粒归仓。

“今年,河南各地小麦普遍呈现出产量高、质量高、售价高的‘三高’特点。”特殊之年,郭天财表示,在麦播开局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河南小麦再获丰收,体现了河南省把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牢牢记在心上、稳稳扛在肩上、实实落在干上。

沃野千里,田畴载绿。立秋后的中原大地,7600多万亩秋粮长势喜人,又是丰收在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真的吗?特朗普声称若再当选,将不再和中国打贸易战?

真的吗?特朗普声称若再当选,将不再和中国打贸易战?

阿离家居
2024-05-30 20:08:59
杂谈:奇怪,日本和德国不允许宣扬爱国主义!

杂谈:奇怪,日本和德国不允许宣扬爱国主义!

黄河新流域
2024-04-19 10:27:57
伯恩利球员谈孔帕尼:以他的能力执教顶级球队只是时间问题

伯恩利球员谈孔帕尼:以他的能力执教顶级球队只是时间问题

直播吧
2024-05-30 04:09:07
以军攻入哈马斯最后老巢中心,哈马斯已无路可逃

以军攻入哈马斯最后老巢中心,哈马斯已无路可逃

移光幻影
2024-05-29 16:07:15
任泽平:如果四大一线城市放开限购,选择在上海买房的人最多!

任泽平:如果四大一线城市放开限购,选择在上海买房的人最多!

王五说说看
2024-05-30 15:44:30
​乌克兰击毁俄洲际导弹雷达,莫斯科一言不发,午夜摧毁F-16机场

​乌克兰击毁俄洲际导弹雷达,莫斯科一言不发,午夜摧毁F-16机场

利刃号
2024-05-30 16:52:11
心累吃红豆,脑累吃核桃,眼累吃......这六种抗疲劳的食物,快收好!

心累吃红豆,脑累吃核桃,眼累吃......这六种抗疲劳的食物,快收好!

今日养生之道
2024-05-23 21:41:09
小米总裁卢伟冰自曝30年前高考化学148分,被调剂到清华化学系

小米总裁卢伟冰自曝30年前高考化学148分,被调剂到清华化学系

极目新闻
2024-05-30 22:03:26
22岁成为尤文宠儿,25岁却与尤文反目,切尔西新帅的性格是硬伤

22岁成为尤文宠儿,25岁却与尤文反目,切尔西新帅的性格是硬伤

足坛典故
2024-05-30 23:40:33
300日军进庙掠夺,老和尚将他们带到一口大钟面前,看后全体撤退

300日军进庙掠夺,老和尚将他们带到一口大钟面前,看后全体撤退

一定会顺利
2024-05-23 14:11:13
歌手降央卓玛:一路好好走,因丈夫高颜值疯狂倒追,婚后生3胎

歌手降央卓玛:一路好好走,因丈夫高颜值疯狂倒追,婚后生3胎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5-31 03:19:45
台湾艺人“被迫”力挺祖国统一?国台办反问台媒:是谁要他们噤声沉默

台湾艺人“被迫”力挺祖国统一?国台办反问台媒:是谁要他们噤声沉默

封面新闻
2024-05-30 09:53:08
男子喝多了,错把岳母当成老婆,一场误会引发家庭伦理剧

男子喝多了,错把岳母当成老婆,一场误会引发家庭伦理剧

社会潜伏者
2024-04-26 20:18:14
笑不活了,62岁刘德华成都演唱会票价最低680元,评论区炸锅了

笑不活了,62岁刘德华成都演唱会票价最低680元,评论区炸锅了

娱乐白名单
2024-05-30 14:32:09
甘地向妻子单方面提出第二次禁欲,与18岁的外侄孙女一起洗浴……

甘地向妻子单方面提出第二次禁欲,与18岁的外侄孙女一起洗浴……

百态人间
2024-05-28 11:37:36
宁波超杭州登顶,金华大跌40%!浙江各地1-3月工业利润排行出炉

宁波超杭州登顶,金华大跌40%!浙江各地1-3月工业利润排行出炉

水又木二
2024-05-30 17:50:58
70岁老头风流成性,把十多个会所小姐带回家当保姆,最后动了真心

70岁老头风流成性,把十多个会所小姐带回家当保姆,最后动了真心

叶天辰故事会
2024-05-22 15:49:25
反转了!20岁女生新加坡坠亡后续:多次遭父亲家暴,朋友圈惹泪目

反转了!20岁女生新加坡坠亡后续:多次遭父亲家暴,朋友圈惹泪目

180°视角
2024-05-30 14:13:31
刚刚A股再爆猛料,央视新闻滚屏播报,2亿股民期盼的王炸它来了!

刚刚A股再爆猛料,央视新闻滚屏播报,2亿股民期盼的王炸它来了!

静守时光落日
2024-05-30 16:47:11
让哈登羡慕的男人!30岁换队拿冠军,33岁换队进总决赛,命真好啊

让哈登羡慕的男人!30岁换队拿冠军,33岁换队进总决赛,命真好啊

球毛鬼胎
2024-05-30 13:07:07
2024-05-31 04:52:49
人民资讯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370436文章数 538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西藏驴友住酒店遇野熊觅食 居民: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人

头条要闻

西藏驴友住酒店遇野熊觅食 居民: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人

体育要闻

聪明的李凯尔,开窍的森林狼

娱乐要闻

法国这一夜,45岁章子怡惊艳世界!

财经要闻

卷成麻花的新茶饮:以价换量能突围吗?

科技要闻

"车顶维权"女车主被判致歉 赔偿特斯拉17万

汽车要闻

年内上市/纯电和增程可选 阿维塔07实车谍照曝光

态度原创

家居
亲子
艺术
数码
房产

家居要闻

联排别墅 莫兰迪色系空间

亲子要闻

一升二的孩子要背诵乘法口诀了,这款乘法口诀卡,银行卡材质不容易折断,自带尺子的设计特别方便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数码要闻

闪极碳纤维移动电源 C1/C2/C3发布,售价249元起

房产要闻

重磅!琼海出台楼市新政:住房出租、挂牌计划出售,都可减套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