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对话国宝守护人王其亨 :继承与创新“古为今用”的传统建筑文化思潮

0
分享至

随着“国潮”思想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思潮和生活改变。中国古典建筑作为特殊的建筑形式,是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我们应该侧重对其内在精神的理解,积极从传统的建筑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精神,并加以创新,将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样式。

由界面楼市与《城市 环境 设计》(UED)杂志联合策划的“界面城市观察专栏”,独家对话王其亨教授,聆听中国古建筑文化脉络进程,探究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的现代运用。

以下为对话实录:

界面楼市:中国传统建筑承载着中国千年的文化传承,暗含着中国古代的哲学脉络,也体现着中国山水自然之美,那么,请问中国传统建筑如何构筑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关系?

王其亨:不是中国建筑暗含着中国古代的哲学脉络,而是中国哲学长期蕴含着中国人的建筑观念。日本学者山田庆儿注意到中国传承下来最伟大的经典——《十三经》(包括《论语》、《周易》等十三部儒家经典)以及《老子》、《庄子》等里面有大量的建筑观、人居观。我们今天很多常见的哲学术语或文化术语都从建筑中来,例如“陶冶心性”中“陶冶”指制作陶器和冶金,源于建筑技术;再例如“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之类,将“建筑”、“基础”等名词融入哲学之中。哲学中的建筑观念往往被当代建筑教育和当代建筑师所忽略。

中国古代建筑观念也离不开山水,东周之前,“人民少而禽兽众”,居住的人口少,最易于被利用的完整生态链是湿地植被。例如“释菜礼”是古代凡始入学,须向先师行的释菜之礼,而“释菜礼”中的“菜”,按郑玄注则是“苹蘩之属”,即水生植物。此类问题鲜有人关注。

就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与环境关系,我举几为例而谈。

首先是教育环境。中国的教育从商周的贵族教育到孔子变成平民、布衣化的教育,在教育环境的角度上,孔子进行教育的环境称为“杏坛”,《庄子》描述孔子的教育环境是富有诗意的。这种教育传统延续到唐代出现大量的民间教育机构,建造了很多地方书院。例如,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最能体现将教育环境融进自然山水的理念。

朱熹一生创办过很多书院,书院的宗旨是成为培养圣贤之地。所以力图远离市井喧嚣,超越功利氛围。民国期间建立的很多大学,例如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都是在城市的风景名胜区。这是中国教育环境选址的传统。欧洲亦如此,欧洲大学起源于修道院,修道院需远离城嚣,才能专心面对心中更高的存在,去阅读典籍。例如,牛津、剑桥、哈佛、耶鲁,都是融于自然环境的校园,这是人类的共性。如今,高校的建造环境脱离的传统教育环境,缺乏清净的让人能展开独立思考、和拥有志同道合的老师和青年学者进行交流切磋的环境。

再者是居住环境。早在孔子之前,齐国晏婴、楚国伍举等对人类的居住环境提出了一系列的审美观念,认为每个人使用的空间有限,空间的体量尺度不能与人的心理感受相冲突,遵循自然规律和自然对话,这是贯穿中国几千年的建筑设计理念,也是扎根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居住环境境界。

关于人性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原本宜人的居住环境、城市环境,逐渐异化、被破坏。以成都为例,从前是宜人尺度的街区和城市环境,现在演变成在80公里长的人民南路两侧均是“玻璃盒子”的摩天大楼,缺乏人性。当然,成都仍存在文化传统,最近大力支持园林化,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每个小区周围几百米的范围就有园林,成都园林化已经进入世界前进行列,值得称赞。孟子曰:“充实之为美。”居住环境是会对人的情感产生直接影响的。

关于全局的建筑观。例如中国俗语“门当户对”、“开门见山”、“门庭若市”、“门可罗雀”,指门限定了空间,门外是社会行为,门内是家庭的情感交流。受西方教育的影响,这类概念在现代教育中渐渐流失。

2003年,日本一家出版印刷公司——凸版印刷株式会社,资助故宫博物馆制作“紫禁城·天子的宫殿”,我作为顾问,提出太和殿应该有日晷、嘉量。我们无法理解太和殿怎么能没有日晷与嘉量呢?《天子的宫殿》是一个虚拟的、先进的、投资巨大的裸眼3D数字电影,观看者可以原地不动,像鸟儿一样看故宫。但是,制成之后发现没有门槛,在中国古代,没有门槛是违背基本的礼制的。门槛的功能和意义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重要,等级越高的建筑门槛越高,门槛标志着空间的转折,承担约束人的社会行为的功能。孔子《论语》中“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指的就是建筑规范了人的社会行为。随着西方教育的引入,现代建筑教育对中国传统建筑观念逐渐忽视。这说明在古代建筑史的研究中,如果不理解中国人在古代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往往会忽略古建、传统建筑空间中的主要内容。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古代品质最高的居住方式是“山居”。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讲的就是他的居住环境,而山居则是回归大自然的居住形式。如今对于“山居”,鲜有人研究。美国在六十年代时城市中心衰落,城市向城郊偏移,大型超市、小住宅兴起。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富裕的人开始在城外购买别墅,这体现了人性的需要,但另一方面,这样也忽略了社会的人际交流。放眼中国古代,白居易在城市里经营居住环境,苏州园林亦是如此,追求居住在自然环境中的同时,也不能离开人间烟火。中国古代儒家认为自然人指“生活的人”,因此儒家不是禁欲主义者,“食、色,性也”(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 论语·乡党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人性化,人需要社会交流。如今的城市化的进程中,同样忽略了这一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中国的公园、公共图书馆成为了很好的交流场所,但目前就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公共交流场所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三、四十年代的瑞典,每一个卫星城小区中都有老年人活动场所、年轻人交往场所,一定会有图书馆。所谓的现代化,不能仅关注物质需求的现代化,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人的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也应被考虑到未来的建筑之中。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建筑应该是一种本体论意义的设计创作活动。不过远远在海德格尔之前2000多年之时,孟子就把建筑上升到了本体论的境界。“孟母三择邻”是因为“孟母”认为当前的环境不适合有教养的、有国家社会文化道义担当的人居住,孟母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选择三次迁居。“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摘自《孟子·尽心上》),“居移气”,指一个和谐的居住环境及空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移”指改变,“气”指“气质”;“养移体”,建筑能够满足人的生理发展需要——抵御风雨。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品味的要求也会随之转变。战国之前,唯天为大,孟子把居住环境上升到与宇宙一样大的范畴里,“大哉居乎”感慨“多么伟大啊”。所以,居住环境应该是宜居的。在研究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应该将“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作为建筑设计院、事务所的座右铭,成为每个建筑从业者的社会担当,让文化传承都包含其中。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研究从先秦到民国时期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所有的建筑,包括城市建筑、陵寝、皇家园林等,其建筑创作规划设计的本体是原有的环境,例如北京城、故宫、太庙、天坛。在从事建筑史学研究时,应该不仅是针对建筑形态、构造做法、形式演变集中精力,而是更多地投入去探究建筑背后深层的价值观和设计理念,这也是我几十年来投入文献研究、测绘调研、研究样式雷图的基本动力。

UED:作为“样式雷建筑”烫样守护人,三十多年以来坚持对“样式雷”文化的保护和研究让人敬佩和赞叹。您能简单科普一下“样式雷”的文化精髓,其中有哪些方面应该被讨论和关注?对当代中国年轻一代关注建筑文化又有着怎样的期许?

王其亨:截至今年,我对样式雷的研究整40年,投入如此长的时间,其中有管理体制的原因,例如1987年集中整理了样式雷陵寝的图档,共计5000多件,这是最难的部分,已经“死而无憾”了。感谢国家图书馆的出版社,1998年至1999年两次出版社项目部主任到天津大学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整理,直到今天,经过我们团队的整理及国家图书馆的努力,1万多件样式雷图都达到了可以出版的程度,可以有更多的研究利用。研究过程中包括许多预判,在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垄断性地把民间图纸买下,收藏到国家图书馆,如果没有前贤的壮举——考虑到民族大义,导致样式雷图流失,那么我们就没法了解中国古建筑的设计过程,这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致命的遗憾。通过对样式雷图的整理和研究,了解清代建筑的集大成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观念,选址、勘测、设计、施工、竣工的全过程图纸得以保留下来。

把握空间、控制建筑尺度。客观来讲,就是与环境对话。环境具有双重属性,一是既有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演化周期、生命周期比一个王朝长得多,所以它能够反应大地上一种永恒的观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清东陵石羊村神道是一片残迹,但是仍能感知其伟大。70年代刚开放的时候,许多外国景观设计大师来到前门参观,感叹到“这是最伟大的景观设计”。后来在东北研究以后,读到1902年至1906年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的著作,他被东陵的设计所感染并发现建筑融入了自然环境,评价其是“天才的设计”。我在八十年代来到东陵以后,感到十分震撼,在此之前读过很多外国学者的书,同时读了一些国内研究的书,其中没有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对话以及建筑与建筑的对话。所以,从此以后,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动力,激发我投入研究,希望填补空白。经过40年的努力,将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勘测、设计理清楚。

中国的建筑和城市都遵循宇宙图式,故宫前的金水河,走水方向是从西方进入,“元时名金水河,以其自西门而入,故名”(古代五行学说西方属于金,摘自《大清一统志》),商周考古资料亦是如此。中国古代的昆仑神话则是最早的神话系统,甚至认为中华民族的起源于西北,那是由于中国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所以可以理解商代的宫殿,西北来水,东南走水,因为宏观的地理格局是这样,因此局部的地理格局也是这样——例如北京小平原天然的地表径流也是如此走向。住宅建筑——四合院,很多前面都有风水池塘,理想的形状是半月形的,凸起的部分朝向外面,这其中自然蕴含着古人对水文和地质的研究和理解,在风水中把它图示化。

第二点,是和谐的人际社会环境。《礼记》中记载,在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不是高度竞争的环境,而是强调在伦理秩序下的社会中去发展。孔子认为,在发展中后天的教育和道德修养是可以不断超越的。“礼之用,和为贵”,“礼”的本质是社会的和谐。

爱新觉罗·弘历在修建自己的陵寝——裕陵的时候,“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摘自乾隆时期《工科史书》)。“遵照典礼之规制”,意味着根据处在何等社会的地位上,决定具有何等的社会属性、使用何等的建筑;“配合山川之胜势”,意味着建筑从属于环境。——这便是中国古代的建筑观念,自然和人文的环境是本体,这些环境提供了建筑创作的空间,其原则是尊重环境。“陵制与山水相称,难概同”(《明史》所记工部尚书赵璜言)反映了明代帝陵依照山水环境而建,因此建筑的制度不可能完全相同。

在我们现代的教育中,有必要将这些古代经典案例和相关理论写进我们的教材。我关心的是建筑史学怎样进一步发展,把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研究挖掘出来,这就是我在样式雷研究中最重要的收获。另外一点收获便是工匠的地位,历代皇帝、太后、亲王、大臣都十分尊重样式雷家族,样式雷家族不过就是建筑师,然而现在的建筑师远远没有这样的地位。建筑师执业活动的社会背景的相关研究至今仍是空白,样式雷家族从康熙25年一直到晚期是连续存在的,这是很珍贵的资源,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工匠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实际地位。

不仅如此,中国古代的地图学成就也是极高的,例如北宋《华夷图》,欧洲18世纪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华夷图》是如何画出来的,目前解释不出来,但通过了解样式雷图的一种形式,仅仅是在纸上写了一些数据,掌握了制图规律以后,将数据变成数字输入计算机,按照现代技术建模,就能绘制一个立体的地图。这证明了样式雷使用的方法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战国时期的中山王陵出土的《兆域图》的数理规律——“一百尺”的概念,用一百尺绘制格网,直到清晚期慈禧太后时期的设计图使用方法也是一样。由于我长时间的关注,在日本找到了大量的唐玄宗时代的这种设计图,发现这是一个连续的历史。

后来我们到英国举办样式雷展览,一位英国的老先生大受感动,他评价道“平格图是定量地描述三维地形的勘测方式”。直到今天,美国发射火星探测器测量火星的地表,应用的依然是这种方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美国高速公路的兴起,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道路的一位很优秀的学者,他想到不一定要用等高线(描述地形),而是将等高线通过内插法进行转换数据来计算土方量,可以在地面上水平投影的方格网,通过测量交点上的高程,最终得到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今天全世界所有的地图几乎都是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我十分庆幸,由于长期对样式雷的研究,意外地发现样式雷图中蕴含这样的奥秘,这是一种兴奋的体验,不知老之将至地做研究的基本动力,天天处于收获的快感之中。我愿意给大家分享的原因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尊重古代文明,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态,它的很多理念是超现代的。例如,中国古代数学是口诀化的,称之为算术,随着计算机发展演变为机械化数学。中国古代算术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平格图正是机械化数学的延伸部分。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工匠的算例,这是样式雷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以解释中国古代地图的成就之高,领先全世界二三百年。

我是个研究者,我深知我的普及不一定直指人心,但是希望媒体能“炒作”一下,讲好中国故事,因为这都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我甚至希望你们能把这些知识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这也是我今天参加“城市观察专栏”的动因之一。

界面楼市: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工业化社会形成,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潮流冲击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的住居生活。请问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设计理念应如何运用到现代建筑领域?中国当代建筑如何营造“古今交融”的意境?

王其亨:面对房地产开发住宅中的误区、盲区,我们应该借鉴新加坡政府以及六十年代以色列的住居环境设计方法。以色列的住宅中间架空,幼儿园、公共食堂等功能都在其中。根据中国目前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条件,绝大多数人喜欢自然环境、园林。但是,由于没有吸取中国古代的观念——没有私密的园林供人们放松,导致城市环境中布满了高层建筑。在中国做心理调查问卷发现,按照中国人的心理状态,大部分人认为每一个窗户就是一双眼睛,因此不愿意长时间呆在能被周边高层建筑凝视的公园里面。欧美人的心理状态却不相同,不同文化的心理状态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中去。

我曾向上海的开发商提议,高层居住建筑的底层架空,每隔6层设置架空层,根据南方的气候条件,为架空层布置绿化,喜阴耐寒的植物布置在北面,喜阳的植物布置在南面。根据人的身体素质,架空层上下各三层,步行至架空层并不吃力,这样便可以形成最多6层的交流空间,进而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关系。中国古代的居住方式,无论是山居、村居,还是北京四合院,都不会发生邻里关系淡薄的情况。这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反思的。

“古今交融”的意境很容易体现,例如,一块石头刻上诗词放置在公园里,文化品质就会提升,一块石头也可以被赋予人文的意义。一栋建筑拥有中国古代的特点,一定是有很经济的办法,例如通过文字穿透历史、超越时空,这是一种很高级的设计理念。1995年我曾写过关于“禊赏亭”的文章,讲解了禊赏亭还原了宁寿宫花园的原来真实的立意——宁寿宫花园的每个建筑都有命名,均应用典故,例如抑斋、倦勤斋、竹乡馆、符望阁。心迹与历史相通,这是穿越时空的设计手法。

北京静心斋(原名镜清斋)中几个卷棚顶两开间建筑式样上完全一致,楹联、题额的空间位置各不相同,但是恰如其分,没人会感到形式上的重叠。古代焙茶坞,摆放位置不同、楹联不同,可以和“陆羽茶圣”、“好一朵茉莉花”、“采茶扑蝶”联系起来,这才是中国人的意境。将它应用于现代小型公共空间之中,不用浓墨重彩,就能引导和提高建成环境的文化质量。

现在的人口总数已经过分超前,但是没有跟上人类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审美以及空间的需求。第一代工业化住宅体系起源于二战以后西方的发达国家,随着六十年代经济问题解决、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住宅已经不满足人们的需求。法国人将房子粉刷成五颜六色的颜色,丰富了城市景观,这是第二代工业化住宅体系。然而,这种体系的识别性有限,因为建筑中“空间”才是最本质的。

现在很多城市,哪怕进入老城,也会让人觉得所有建筑是排他的,没有地标性建筑,街道大同小异,这也是建筑设计中致命的盲区。在中国传统的城市中,城楼是城市中的对景、底景,例如市楼、钟楼、鼓楼、奎星楼等,另外还有大量的庙宇。街道的命名也是如此,例如奎星楼街,诸如此类。在现代的建筑创作中,如何根据目前的发展融进中国古代和西方的理念,是一个大课题。但是,起码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建筑设计理念,例如对玻璃幕墙的大量使用,不仅能耗高,还会造成光污染,这是我们建筑从业者的一个误区——认为玻璃盒子是现代化的标志。后来又流行什么欧陆风,花岗石、大理石的贴面,要知道花岗岩是火山岩,而石材普遍有辐射,会释放出有放射性的氡元素,在风水里也通常会把花岗岩当作禁忌。

建筑具备本体论的性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因此各方面都应该考虑。作为物化的空间,物质的要素也在考虑的范畴之中,例如材料的质感。日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为了考察哪种材料更适合小白鼠的发育,将它们放置在拥有同样食物、水分、阳光、通风的物理环境中,分别用木头、铁、铝、花岗岩做的笼子中,小白鼠寿命最长的是木头笼子。我们现在居住在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中,这并不符合人性。人类长期使用的空间中,除了办公室、学校教室、图书馆等空间,最应该解决的便是睡觉的地方——在家中的起居空间是人一生中使用时间最长的空间。再者应该关注城市的外部空间,因为外部空间对社会、对人类心理情感的影响更为重要。很遗憾,埃德蒙·N·培根的《城市设计》并没有变成我们的必修教材。建筑师、城市规划者更应该关注人类的审美,而非标榜业主或创作者个人的心志,以至于出现许多千奇百怪的建筑,这种风潮至今没有褪去。几千年来总结出的规律——均衡、稳定、尺度、韵律——才符合人的本性。针对现代城市中的通病,我提出的自己观点是——应该关注外部空间的人性化。

界面楼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各种传统非遗文化,例如国潮、国风产品,汉服等传统服饰,其背后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体现,我们认为这反映了现代中国年轻人的自我风格和生活态度。其实国风文化的美学,在建筑表现和设计风格上已经有些年头了,被称为“新中式”,请问您觉得“新中式”设计风格,在现代建筑领域的发展有着怎样的特点,“新中式”有标准吗?

王其亨: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地步,一定要回归根本的人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

很多人在中国出生、长大,有了思维的空间,甚至有了到周游世界的时间以及金钱的支持,在体验外国环境的过程中马上会联想到自己来自中国,思考外国的环境与中国有何差异。中国的文化现在在全世界获得认同,我们知道,甲骨文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然后我们有上溯四千年的传统,从陶寺再往前甚至到虞朝,中华民族上下堪称五千年,为什么我们的文明一直要向前?这背后是中国人的民族心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又回到了哲学的本体,人生的本体,去追问我们的根。全国各地大兴博物馆,民间的博物馆也在崛起,说明这种思潮到这个时间段一定会出现。“国学热”是必然的社会发展阶段,是一种社会反馈。

我长期从事园林研究,通过深度挖掘,发现“自然美”的理论思维是中国人发明的,欧洲到目前为止没有系统性的关于自然美的理论。在为泰山申报世界遗产的时候,意外地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了贡献。当时申报的材料中是把泰山作为自然遗产提交,同时我们知道,秦始皇的幕僚——书法家李斯的题刻也保留在那,这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此材料中将题刻也写进了申报材料。后来联合国官员到泰山考察,发现其也应该是文化遗产,因此第二次批下来的是文化遗产。按照西方以往的思维方式,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是自然遗产;人类创作出来的文化遗产是人工的,文化遗产往往赋予人文的色彩——这两种遗产通常是分开的。泰山给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极大启发,接着出现了一个新的遗产项目——文化景观。这不正是我们所熟知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嘛(笑)!西湖也是一样,它作为文化景观,富含了中国几千年来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美好感情因素,才有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东坡、白居易的题词都在那里,因此西湖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相当深厚。

成都的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都是年轻人塑造的,这是时代的反应。成都政府抓住了老百姓的情感需要,大规模的园林化,然而还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天府之国”作为四川的美誉,全世界最好的土地资源却被硬化、开发。我曾经问过邱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毕业于天津大学),“我小时候曾在都江堰一两米高的水头里游泳,如今还有几个水碾?”水碾——曾经有一段时间被视为思维落后的象征,后来大多数改为烧油、烧电。邱健回答到:“据我了解,只剩一个。”曾经几万个水碾是生态的、绿色的、低碳(甚至无碳)的、环保的,是不应该被忽略的。

川西平原是劳动密集型的村庄聚落,呈现规律性的布局形态,一个三合院,前面是园坝,后面是竹林,居民的作业半径是几十亩水田,拥有路网密集的道路系统。美国学者发现川西平原中机械化劳动的土地应用极其经济、合理、科学。然而现在耕地面积却大量减少。

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绝大多数城市走了追求高度上栖居的模式,导致城市中心的交通拥堵。我们的道路系统应该学习欧洲、北欧、巴西,以点状的、大量的分级的城市模式为主。城市化不等同于把人类都在空间上聚集在一起。新加坡政府号称2030年将完成全岛花园化,扩建新建的城市走廊和连道。希望我们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考虑我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我想,这就是“新中式”。

UED:我们这个栏目,有一个想尝试探索的主题:“当代中国人理想中的房子”。您觉得当代中国人理想中的房子应该具有哪些要素或者标准?

王其亨:对我个人而言,我理想中的房子,能够既不离开人间烟火,同时也能保证个人的私密性、保证我与学术好友有交流的机会。早年我曾与好友——清华大学的王贵祥——梦想在北京西郊建造类似别墅或者公共交流空间的方式,将文人聚集在一起。

要融通古今,首先,满足人的生物需要是建筑的基本功能之一,将古代住宅中天井利用自然风的做法考虑到现代建筑中来。再者是家庭伦理,小孩长大之后,要注重男女的文明礼仪教化。然后是进入社会之后的邻里关系、亲朋关系,这些都是我们社会未来宜居环境应该考虑的因素。总而言之,宜居、保证个人私密性、自然本性、与自然沟通以及不离开社会的交流的生活,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居住环境。

*此次对话由界面楼市与《城市 环境 设计》(UED)杂志联合出品。

感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杨菁老师、周俊良博士,为本次对话提供了大力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奥运女排分档出炉!中国女排仅第三档,总决赛对手出炉:再战日本

奥运女排分档出炉!中国女排仅第三档,总决赛对手出炉:再战日本

黑色柳丁
2024-06-16 22:11:03
变天了?英国《经济学人》头条:中国已成为科学的超级大国

变天了?英国《经济学人》头条:中国已成为科学的超级大国

互联网大聪明
2024-06-16 03:04:28
男子在军民合用机场发现外国乘客手机偷拍,怀疑是间谍,机场回应

男子在军民合用机场发现外国乘客手机偷拍,怀疑是间谍,机场回应

看晓天下事
2024-06-16 14:56:16
英格兰球迷背锅!德国警方:斗殴双方为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球迷

英格兰球迷背锅!德国警方:斗殴双方为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球迷

直播吧
2024-06-17 01:35:31
广东:女子离婚后去前夫家看娃,留宿后中奖了,女子纠结:复婚吗

广东:女子离婚后去前夫家看娃,留宿后中奖了,女子纠结:复婚吗

大有看头
2024-06-16 13:05:03
诡异的一幕:中产又可以开滴滴了,中国人排队出国……

诡异的一幕:中产又可以开滴滴了,中国人排队出国……

智谷趋势
2024-06-16 15:50:48
4人被查,3人被处分……

4人被查,3人被处分……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24-06-15 08:41:51
男人“羞羞”为什么冲刺几下特别重?完事还要顶两下

男人“羞羞”为什么冲刺几下特别重?完事还要顶两下

水白头
2024-06-17 00:15:02
医大教师因抢救患儿迟到被罚后续:举报者身份被扒,校方二次回应

医大教师因抢救患儿迟到被罚后续:举报者身份被扒,校方二次回应

洛洛女巫
2024-06-16 13:41:45
女排奥运冠军现场洒泪 龚翔宇哭了冲上热搜 全勤没轮休队友忙安慰

女排奥运冠军现场洒泪 龚翔宇哭了冲上热搜 全勤没轮休队友忙安慰

厝边人侃体育
2024-06-16 22:52:55
奚梦瑶携儿女为何超欣庆生,姑嫂合照好开心,5岁何广燊长高许多

奚梦瑶携儿女为何超欣庆生,姑嫂合照好开心,5岁何广燊长高许多

笑猫说说
2024-06-15 04:45:19
北京高考阅卷现场:语文已出现优秀作文,将作为满分作文备选

北京高考阅卷现场:语文已出现优秀作文,将作为满分作文备选

澎湃新闻
2024-06-16 21:16:28
乌克兰和平峰会,马克龙嘲讽普京
荷兰:普京和平建议非常愚蠢…

乌克兰和平峰会,马克龙嘲讽普京 荷兰:普京和平建议非常愚蠢…

侦姐有料
2024-06-16 09:27:04
创业板IPO|丘钛微提交注册近一年半仍未上市,过会当年净利润同比大降逾七成

创业板IPO|丘钛微提交注册近一年半仍未上市,过会当年净利润同比大降逾七成

时代商学院
2024-06-16 17:08:37
泽连斯基:神秘大国打来电话,绝不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泽连斯基:神秘大国打来电话,绝不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史政先锋
2024-06-16 18:51:25
怎么会有这么邋遢的女艺人

怎么会有这么邋遢的女艺人

刘空青
2024-06-16 20:06:28
为什么今年中国经济这么差?

为什么今年中国经济这么差?

趣说世界哈
2024-06-16 07:50:23
被俄罗斯企业骗了?浙江国企买的铜没到,1.1亿元货款也没了?

被俄罗斯企业骗了?浙江国企买的铜没到,1.1亿元货款也没了?

王五说说看
2024-06-16 15:12:41
越闹越大!南方医科大无法自圆其说,举报学生身份被扒出

越闹越大!南方医科大无法自圆其说,举报学生身份被扒出

看晓天下事
2024-06-16 13:10:53
这是疯狂祸害社会底层老百姓的血汗啊,太缺德了!

这是疯狂祸害社会底层老百姓的血汗啊,太缺德了!

雪中风车
2024-06-16 19:24:42
2024-06-17 02:52:49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597997文章数 12923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致8人窒息后遇难 河南叶县通报

头条要闻

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致8人窒息后遇难 河南叶县通报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时尚
本地
数码
旅游
公开课

伊姐周日热推:电影《沙漏》;动漫《眷思量2》......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数码要闻

PCIe 5.0 SSD终于要便宜了!群联E31T主控无缓存能跑12GB/s

旅游要闻

@毕业生,江苏这些景区可享免票或优惠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