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对话国宝守护人王其亨 :继承与创新“古为今用”的传统建筑文化思潮

0
分享至

随着“国潮”思想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思潮和生活改变。中国古典建筑作为特殊的建筑形式,是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我们应该侧重对其内在精神的理解,积极从传统的建筑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精神,并加以创新,将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样式。

由界面楼市与《城市 环境 设计》(UED)杂志联合策划的“界面城市观察专栏”,独家对话王其亨教授,聆听中国古建筑文化脉络进程,探究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的现代运用。

以下为对话实录:

界面楼市:中国传统建筑承载着中国千年的文化传承,暗含着中国古代的哲学脉络,也体现着中国山水自然之美,那么,请问中国传统建筑如何构筑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关系?

王其亨:不是中国建筑暗含着中国古代的哲学脉络,而是中国哲学长期蕴含着中国人的建筑观念。日本学者山田庆儿注意到中国传承下来最伟大的经典——《十三经》(包括《论语》、《周易》等十三部儒家经典)以及《老子》、《庄子》等里面有大量的建筑观、人居观。我们今天很多常见的哲学术语或文化术语都从建筑中来,例如“陶冶心性”中“陶冶”指制作陶器和冶金,源于建筑技术;再例如“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之类,将“建筑”、“基础”等名词融入哲学之中。哲学中的建筑观念往往被当代建筑教育和当代建筑师所忽略。

中国古代建筑观念也离不开山水,东周之前,“人民少而禽兽众”,居住的人口少,最易于被利用的完整生态链是湿地植被。例如“释菜礼”是古代凡始入学,须向先师行的释菜之礼,而“释菜礼”中的“菜”,按郑玄注则是“苹蘩之属”,即水生植物。此类问题鲜有人关注。

就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与环境关系,我举几为例而谈。

首先是教育环境。中国的教育从商周的贵族教育到孔子变成平民、布衣化的教育,在教育环境的角度上,孔子进行教育的环境称为“杏坛”,《庄子》描述孔子的教育环境是富有诗意的。这种教育传统延续到唐代出现大量的民间教育机构,建造了很多地方书院。例如,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最能体现将教育环境融进自然山水的理念。

朱熹一生创办过很多书院,书院的宗旨是成为培养圣贤之地。所以力图远离市井喧嚣,超越功利氛围。民国期间建立的很多大学,例如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都是在城市的风景名胜区。这是中国教育环境选址的传统。欧洲亦如此,欧洲大学起源于修道院,修道院需远离城嚣,才能专心面对心中更高的存在,去阅读典籍。例如,牛津、剑桥、哈佛、耶鲁,都是融于自然环境的校园,这是人类的共性。如今,高校的建造环境脱离的传统教育环境,缺乏清净的让人能展开独立思考、和拥有志同道合的老师和青年学者进行交流切磋的环境。

再者是居住环境。早在孔子之前,齐国晏婴、楚国伍举等对人类的居住环境提出了一系列的审美观念,认为每个人使用的空间有限,空间的体量尺度不能与人的心理感受相冲突,遵循自然规律和自然对话,这是贯穿中国几千年的建筑设计理念,也是扎根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居住环境境界。

关于人性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原本宜人的居住环境、城市环境,逐渐异化、被破坏。以成都为例,从前是宜人尺度的街区和城市环境,现在演变成在80公里长的人民南路两侧均是“玻璃盒子”的摩天大楼,缺乏人性。当然,成都仍存在文化传统,最近大力支持园林化,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每个小区周围几百米的范围就有园林,成都园林化已经进入世界前进行列,值得称赞。孟子曰:“充实之为美。”居住环境是会对人的情感产生直接影响的。

关于全局的建筑观。例如中国俗语“门当户对”、“开门见山”、“门庭若市”、“门可罗雀”,指门限定了空间,门外是社会行为,门内是家庭的情感交流。受西方教育的影响,这类概念在现代教育中渐渐流失。

2003年,日本一家出版印刷公司——凸版印刷株式会社,资助故宫博物馆制作“紫禁城·天子的宫殿”,我作为顾问,提出太和殿应该有日晷、嘉量。我们无法理解太和殿怎么能没有日晷与嘉量呢?《天子的宫殿》是一个虚拟的、先进的、投资巨大的裸眼3D数字电影,观看者可以原地不动,像鸟儿一样看故宫。但是,制成之后发现没有门槛,在中国古代,没有门槛是违背基本的礼制的。门槛的功能和意义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重要,等级越高的建筑门槛越高,门槛标志着空间的转折,承担约束人的社会行为的功能。孔子《论语》中“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指的就是建筑规范了人的社会行为。随着西方教育的引入,现代建筑教育对中国传统建筑观念逐渐忽视。这说明在古代建筑史的研究中,如果不理解中国人在古代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往往会忽略古建、传统建筑空间中的主要内容。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古代品质最高的居住方式是“山居”。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讲的就是他的居住环境,而山居则是回归大自然的居住形式。如今对于“山居”,鲜有人研究。美国在六十年代时城市中心衰落,城市向城郊偏移,大型超市、小住宅兴起。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富裕的人开始在城外购买别墅,这体现了人性的需要,但另一方面,这样也忽略了社会的人际交流。放眼中国古代,白居易在城市里经营居住环境,苏州园林亦是如此,追求居住在自然环境中的同时,也不能离开人间烟火。中国古代儒家认为自然人指“生活的人”,因此儒家不是禁欲主义者,“食、色,性也”(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 论语·乡党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人性化,人需要社会交流。如今的城市化的进程中,同样忽略了这一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中国的公园、公共图书馆成为了很好的交流场所,但目前就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公共交流场所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三、四十年代的瑞典,每一个卫星城小区中都有老年人活动场所、年轻人交往场所,一定会有图书馆。所谓的现代化,不能仅关注物质需求的现代化,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人的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也应被考虑到未来的建筑之中。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建筑应该是一种本体论意义的设计创作活动。不过远远在海德格尔之前2000多年之时,孟子就把建筑上升到了本体论的境界。“孟母三择邻”是因为“孟母”认为当前的环境不适合有教养的、有国家社会文化道义担当的人居住,孟母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选择三次迁居。“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摘自《孟子·尽心上》),“居移气”,指一个和谐的居住环境及空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移”指改变,“气”指“气质”;“养移体”,建筑能够满足人的生理发展需要——抵御风雨。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品味的要求也会随之转变。战国之前,唯天为大,孟子把居住环境上升到与宇宙一样大的范畴里,“大哉居乎”感慨“多么伟大啊”。所以,居住环境应该是宜居的。在研究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应该将“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作为建筑设计院、事务所的座右铭,成为每个建筑从业者的社会担当,让文化传承都包含其中。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研究从先秦到民国时期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所有的建筑,包括城市建筑、陵寝、皇家园林等,其建筑创作规划设计的本体是原有的环境,例如北京城、故宫、太庙、天坛。在从事建筑史学研究时,应该不仅是针对建筑形态、构造做法、形式演变集中精力,而是更多地投入去探究建筑背后深层的价值观和设计理念,这也是我几十年来投入文献研究、测绘调研、研究样式雷图的基本动力。

UED:作为“样式雷建筑”烫样守护人,三十多年以来坚持对“样式雷”文化的保护和研究让人敬佩和赞叹。您能简单科普一下“样式雷”的文化精髓,其中有哪些方面应该被讨论和关注?对当代中国年轻一代关注建筑文化又有着怎样的期许?

王其亨:截至今年,我对样式雷的研究整40年,投入如此长的时间,其中有管理体制的原因,例如1987年集中整理了样式雷陵寝的图档,共计5000多件,这是最难的部分,已经“死而无憾”了。感谢国家图书馆的出版社,1998年至1999年两次出版社项目部主任到天津大学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整理,直到今天,经过我们团队的整理及国家图书馆的努力,1万多件样式雷图都达到了可以出版的程度,可以有更多的研究利用。研究过程中包括许多预判,在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垄断性地把民间图纸买下,收藏到国家图书馆,如果没有前贤的壮举——考虑到民族大义,导致样式雷图流失,那么我们就没法了解中国古建筑的设计过程,这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致命的遗憾。通过对样式雷图的整理和研究,了解清代建筑的集大成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观念,选址、勘测、设计、施工、竣工的全过程图纸得以保留下来。

把握空间、控制建筑尺度。客观来讲,就是与环境对话。环境具有双重属性,一是既有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演化周期、生命周期比一个王朝长得多,所以它能够反应大地上一种永恒的观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清东陵石羊村神道是一片残迹,但是仍能感知其伟大。70年代刚开放的时候,许多外国景观设计大师来到前门参观,感叹到“这是最伟大的景观设计”。后来在东北研究以后,读到1902年至1906年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的著作,他被东陵的设计所感染并发现建筑融入了自然环境,评价其是“天才的设计”。我在八十年代来到东陵以后,感到十分震撼,在此之前读过很多外国学者的书,同时读了一些国内研究的书,其中没有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对话以及建筑与建筑的对话。所以,从此以后,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动力,激发我投入研究,希望填补空白。经过40年的努力,将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勘测、设计理清楚。

中国的建筑和城市都遵循宇宙图式,故宫前的金水河,走水方向是从西方进入,“元时名金水河,以其自西门而入,故名”(古代五行学说西方属于金,摘自《大清一统志》),商周考古资料亦是如此。中国古代的昆仑神话则是最早的神话系统,甚至认为中华民族的起源于西北,那是由于中国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所以可以理解商代的宫殿,西北来水,东南走水,因为宏观的地理格局是这样,因此局部的地理格局也是这样——例如北京小平原天然的地表径流也是如此走向。住宅建筑——四合院,很多前面都有风水池塘,理想的形状是半月形的,凸起的部分朝向外面,这其中自然蕴含着古人对水文和地质的研究和理解,在风水中把它图示化。

第二点,是和谐的人际社会环境。《礼记》中记载,在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不是高度竞争的环境,而是强调在伦理秩序下的社会中去发展。孔子认为,在发展中后天的教育和道德修养是可以不断超越的。“礼之用,和为贵”,“礼”的本质是社会的和谐。

爱新觉罗·弘历在修建自己的陵寝——裕陵的时候,“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摘自乾隆时期《工科史书》)。“遵照典礼之规制”,意味着根据处在何等社会的地位上,决定具有何等的社会属性、使用何等的建筑;“配合山川之胜势”,意味着建筑从属于环境。——这便是中国古代的建筑观念,自然和人文的环境是本体,这些环境提供了建筑创作的空间,其原则是尊重环境。“陵制与山水相称,难概同”(《明史》所记工部尚书赵璜言)反映了明代帝陵依照山水环境而建,因此建筑的制度不可能完全相同。

在我们现代的教育中,有必要将这些古代经典案例和相关理论写进我们的教材。我关心的是建筑史学怎样进一步发展,把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研究挖掘出来,这就是我在样式雷研究中最重要的收获。另外一点收获便是工匠的地位,历代皇帝、太后、亲王、大臣都十分尊重样式雷家族,样式雷家族不过就是建筑师,然而现在的建筑师远远没有这样的地位。建筑师执业活动的社会背景的相关研究至今仍是空白,样式雷家族从康熙25年一直到晚期是连续存在的,这是很珍贵的资源,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工匠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实际地位。

不仅如此,中国古代的地图学成就也是极高的,例如北宋《华夷图》,欧洲18世纪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华夷图》是如何画出来的,目前解释不出来,但通过了解样式雷图的一种形式,仅仅是在纸上写了一些数据,掌握了制图规律以后,将数据变成数字输入计算机,按照现代技术建模,就能绘制一个立体的地图。这证明了样式雷使用的方法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战国时期的中山王陵出土的《兆域图》的数理规律——“一百尺”的概念,用一百尺绘制格网,直到清晚期慈禧太后时期的设计图使用方法也是一样。由于我长时间的关注,在日本找到了大量的唐玄宗时代的这种设计图,发现这是一个连续的历史。

后来我们到英国举办样式雷展览,一位英国的老先生大受感动,他评价道“平格图是定量地描述三维地形的勘测方式”。直到今天,美国发射火星探测器测量火星的地表,应用的依然是这种方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美国高速公路的兴起,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道路的一位很优秀的学者,他想到不一定要用等高线(描述地形),而是将等高线通过内插法进行转换数据来计算土方量,可以在地面上水平投影的方格网,通过测量交点上的高程,最终得到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今天全世界所有的地图几乎都是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我十分庆幸,由于长期对样式雷的研究,意外地发现样式雷图中蕴含这样的奥秘,这是一种兴奋的体验,不知老之将至地做研究的基本动力,天天处于收获的快感之中。我愿意给大家分享的原因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尊重古代文明,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态,它的很多理念是超现代的。例如,中国古代数学是口诀化的,称之为算术,随着计算机发展演变为机械化数学。中国古代算术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平格图正是机械化数学的延伸部分。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工匠的算例,这是样式雷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以解释中国古代地图的成就之高,领先全世界二三百年。

我是个研究者,我深知我的普及不一定直指人心,但是希望媒体能“炒作”一下,讲好中国故事,因为这都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我甚至希望你们能把这些知识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这也是我今天参加“城市观察专栏”的动因之一。

界面楼市: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工业化社会形成,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潮流冲击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的住居生活。请问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设计理念应如何运用到现代建筑领域?中国当代建筑如何营造“古今交融”的意境?

王其亨:面对房地产开发住宅中的误区、盲区,我们应该借鉴新加坡政府以及六十年代以色列的住居环境设计方法。以色列的住宅中间架空,幼儿园、公共食堂等功能都在其中。根据中国目前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条件,绝大多数人喜欢自然环境、园林。但是,由于没有吸取中国古代的观念——没有私密的园林供人们放松,导致城市环境中布满了高层建筑。在中国做心理调查问卷发现,按照中国人的心理状态,大部分人认为每一个窗户就是一双眼睛,因此不愿意长时间呆在能被周边高层建筑凝视的公园里面。欧美人的心理状态却不相同,不同文化的心理状态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中去。

我曾向上海的开发商提议,高层居住建筑的底层架空,每隔6层设置架空层,根据南方的气候条件,为架空层布置绿化,喜阴耐寒的植物布置在北面,喜阳的植物布置在南面。根据人的身体素质,架空层上下各三层,步行至架空层并不吃力,这样便可以形成最多6层的交流空间,进而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关系。中国古代的居住方式,无论是山居、村居,还是北京四合院,都不会发生邻里关系淡薄的情况。这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反思的。

“古今交融”的意境很容易体现,例如,一块石头刻上诗词放置在公园里,文化品质就会提升,一块石头也可以被赋予人文的意义。一栋建筑拥有中国古代的特点,一定是有很经济的办法,例如通过文字穿透历史、超越时空,这是一种很高级的设计理念。1995年我曾写过关于“禊赏亭”的文章,讲解了禊赏亭还原了宁寿宫花园的原来真实的立意——宁寿宫花园的每个建筑都有命名,均应用典故,例如抑斋、倦勤斋、竹乡馆、符望阁。心迹与历史相通,这是穿越时空的设计手法。

北京静心斋(原名镜清斋)中几个卷棚顶两开间建筑式样上完全一致,楹联、题额的空间位置各不相同,但是恰如其分,没人会感到形式上的重叠。古代焙茶坞,摆放位置不同、楹联不同,可以和“陆羽茶圣”、“好一朵茉莉花”、“采茶扑蝶”联系起来,这才是中国人的意境。将它应用于现代小型公共空间之中,不用浓墨重彩,就能引导和提高建成环境的文化质量。

现在的人口总数已经过分超前,但是没有跟上人类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审美以及空间的需求。第一代工业化住宅体系起源于二战以后西方的发达国家,随着六十年代经济问题解决、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住宅已经不满足人们的需求。法国人将房子粉刷成五颜六色的颜色,丰富了城市景观,这是第二代工业化住宅体系。然而,这种体系的识别性有限,因为建筑中“空间”才是最本质的。

现在很多城市,哪怕进入老城,也会让人觉得所有建筑是排他的,没有地标性建筑,街道大同小异,这也是建筑设计中致命的盲区。在中国传统的城市中,城楼是城市中的对景、底景,例如市楼、钟楼、鼓楼、奎星楼等,另外还有大量的庙宇。街道的命名也是如此,例如奎星楼街,诸如此类。在现代的建筑创作中,如何根据目前的发展融进中国古代和西方的理念,是一个大课题。但是,起码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建筑设计理念,例如对玻璃幕墙的大量使用,不仅能耗高,还会造成光污染,这是我们建筑从业者的一个误区——认为玻璃盒子是现代化的标志。后来又流行什么欧陆风,花岗石、大理石的贴面,要知道花岗岩是火山岩,而石材普遍有辐射,会释放出有放射性的氡元素,在风水里也通常会把花岗岩当作禁忌。

建筑具备本体论的性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因此各方面都应该考虑。作为物化的空间,物质的要素也在考虑的范畴之中,例如材料的质感。日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为了考察哪种材料更适合小白鼠的发育,将它们放置在拥有同样食物、水分、阳光、通风的物理环境中,分别用木头、铁、铝、花岗岩做的笼子中,小白鼠寿命最长的是木头笼子。我们现在居住在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中,这并不符合人性。人类长期使用的空间中,除了办公室、学校教室、图书馆等空间,最应该解决的便是睡觉的地方——在家中的起居空间是人一生中使用时间最长的空间。再者应该关注城市的外部空间,因为外部空间对社会、对人类心理情感的影响更为重要。很遗憾,埃德蒙·N·培根的《城市设计》并没有变成我们的必修教材。建筑师、城市规划者更应该关注人类的审美,而非标榜业主或创作者个人的心志,以至于出现许多千奇百怪的建筑,这种风潮至今没有褪去。几千年来总结出的规律——均衡、稳定、尺度、韵律——才符合人的本性。针对现代城市中的通病,我提出的自己观点是——应该关注外部空间的人性化。

界面楼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各种传统非遗文化,例如国潮、国风产品,汉服等传统服饰,其背后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体现,我们认为这反映了现代中国年轻人的自我风格和生活态度。其实国风文化的美学,在建筑表现和设计风格上已经有些年头了,被称为“新中式”,请问您觉得“新中式”设计风格,在现代建筑领域的发展有着怎样的特点,“新中式”有标准吗?

王其亨: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地步,一定要回归根本的人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

很多人在中国出生、长大,有了思维的空间,甚至有了到周游世界的时间以及金钱的支持,在体验外国环境的过程中马上会联想到自己来自中国,思考外国的环境与中国有何差异。中国的文化现在在全世界获得认同,我们知道,甲骨文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然后我们有上溯四千年的传统,从陶寺再往前甚至到虞朝,中华民族上下堪称五千年,为什么我们的文明一直要向前?这背后是中国人的民族心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又回到了哲学的本体,人生的本体,去追问我们的根。全国各地大兴博物馆,民间的博物馆也在崛起,说明这种思潮到这个时间段一定会出现。“国学热”是必然的社会发展阶段,是一种社会反馈。

我长期从事园林研究,通过深度挖掘,发现“自然美”的理论思维是中国人发明的,欧洲到目前为止没有系统性的关于自然美的理论。在为泰山申报世界遗产的时候,意外地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了贡献。当时申报的材料中是把泰山作为自然遗产提交,同时我们知道,秦始皇的幕僚——书法家李斯的题刻也保留在那,这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此材料中将题刻也写进了申报材料。后来联合国官员到泰山考察,发现其也应该是文化遗产,因此第二次批下来的是文化遗产。按照西方以往的思维方式,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是自然遗产;人类创作出来的文化遗产是人工的,文化遗产往往赋予人文的色彩——这两种遗产通常是分开的。泰山给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极大启发,接着出现了一个新的遗产项目——文化景观。这不正是我们所熟知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嘛(笑)!西湖也是一样,它作为文化景观,富含了中国几千年来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美好感情因素,才有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东坡、白居易的题词都在那里,因此西湖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相当深厚。

成都的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都是年轻人塑造的,这是时代的反应。成都政府抓住了老百姓的情感需要,大规模的园林化,然而还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天府之国”作为四川的美誉,全世界最好的土地资源却被硬化、开发。我曾经问过邱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毕业于天津大学),“我小时候曾在都江堰一两米高的水头里游泳,如今还有几个水碾?”水碾——曾经有一段时间被视为思维落后的象征,后来大多数改为烧油、烧电。邱健回答到:“据我了解,只剩一个。”曾经几万个水碾是生态的、绿色的、低碳(甚至无碳)的、环保的,是不应该被忽略的。

川西平原是劳动密集型的村庄聚落,呈现规律性的布局形态,一个三合院,前面是园坝,后面是竹林,居民的作业半径是几十亩水田,拥有路网密集的道路系统。美国学者发现川西平原中机械化劳动的土地应用极其经济、合理、科学。然而现在耕地面积却大量减少。

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绝大多数城市走了追求高度上栖居的模式,导致城市中心的交通拥堵。我们的道路系统应该学习欧洲、北欧、巴西,以点状的、大量的分级的城市模式为主。城市化不等同于把人类都在空间上聚集在一起。新加坡政府号称2030年将完成全岛花园化,扩建新建的城市走廊和连道。希望我们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考虑我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我想,这就是“新中式”。

UED:我们这个栏目,有一个想尝试探索的主题:“当代中国人理想中的房子”。您觉得当代中国人理想中的房子应该具有哪些要素或者标准?

王其亨:对我个人而言,我理想中的房子,能够既不离开人间烟火,同时也能保证个人的私密性、保证我与学术好友有交流的机会。早年我曾与好友——清华大学的王贵祥——梦想在北京西郊建造类似别墅或者公共交流空间的方式,将文人聚集在一起。

要融通古今,首先,满足人的生物需要是建筑的基本功能之一,将古代住宅中天井利用自然风的做法考虑到现代建筑中来。再者是家庭伦理,小孩长大之后,要注重男女的文明礼仪教化。然后是进入社会之后的邻里关系、亲朋关系,这些都是我们社会未来宜居环境应该考虑的因素。总而言之,宜居、保证个人私密性、自然本性、与自然沟通以及不离开社会的交流的生活,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居住环境。

*此次对话由界面楼市与《城市 环境 设计》(UED)杂志联合出品。

感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杨菁老师、周俊良博士,为本次对话提供了大力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湖南多名85后省直机关下辖事业单位“一把手”履新县领导

湖南多名85后省直机关下辖事业单位“一把手”履新县领导

澎湃新闻
2025-11-01 21:40:27
乌克兰将在未来几天内收到德国承诺的爱国者系统

乌克兰将在未来几天内收到德国承诺的爱国者系统

桂系007
2025-11-01 23:55:46
印军官:当中国武力解放台湾,印度不仅要夺取西藏,还要吞噬新疆

印军官:当中国武力解放台湾,印度不仅要夺取西藏,还要吞噬新疆

近史博览
2025-09-22 15:47:35
日本可能与中国开战?日专家:与中国发生冲突,最长只能坚持两周

日本可能与中国开战?日专家:与中国发生冲突,最长只能坚持两周

徐徐道史
2025-10-31 21:45:00
没想到,邹市明承认亏空2亿三个多月,如今竟靠着6岁儿子扬眉吐气

没想到,邹市明承认亏空2亿三个多月,如今竟靠着6岁儿子扬眉吐气

科学发掘
2025-11-01 12:43:28
杨佑宁和老婆首同框,想拉手却遭拒绝,全程无交流眼神中都是嫌弃

杨佑宁和老婆首同框,想拉手却遭拒绝,全程无交流眼神中都是嫌弃

嫹笔牂牂
2025-11-01 07:46:21
川普的真实受欢迎程度:媒体谎言的帷幕终于撕裂

川普的真实受欢迎程度:媒体谎言的帷幕终于撕裂

斌闻天下
2025-10-31 08:00:03
宁可向美妥协,也不求助中国?俄罗斯愿有条件妥协,到底想干啥?

宁可向美妥协,也不求助中国?俄罗斯愿有条件妥协,到底想干啥?

吃货的分享
2025-10-12 16:02:07
半决赛对阵即将出炉!WTT法国赛11月1日赛程:王艺迪迎战张本美和

半决赛对阵即将出炉!WTT法国赛11月1日赛程:王艺迪迎战张本美和

乒谈
2025-11-01 11:05:41
Hi Young广州,好奇当初是如何过会的?

Hi Young广州,好奇当初是如何过会的?

慕容律师
2025-11-01 23:40:49
乌克兰俘虏俄罗斯稀有凯特族士兵,全球仅存不到1200人

乌克兰俘虏俄罗斯稀有凯特族士兵,全球仅存不到1200人

桂系007
2025-11-01 02:50:24
快递员捡到30万主动上交,失主却说少了20万,快递员一句话他傻眼

快递员捡到30万主动上交,失主却说少了20万,快递员一句话他傻眼

城事录主
2025-08-29 08:10:06
主动退出奥运申办!中国这一招,让西方媒体无话可说

主动退出奥运申办!中国这一招,让西方媒体无话可说

青梅侃史啊
2025-08-18 16:14:26
石榴立大功!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吃石榴,或能降低2种并发症

石榴立大功!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吃石榴,或能降低2种并发症

小舟谈历史
2025-10-18 09:25:25
被大陆立案侦查后,顽固台独分子沈泊洋到底有没有害怕?

被大陆立案侦查后,顽固台独分子沈泊洋到底有没有害怕?

总在茶余后
2025-11-02 00:34:57
五对夫妻的工地住宿舍,每晚轮流干活,女子坦言:夫妻都很自觉!

五对夫妻的工地住宿舍,每晚轮流干活,女子坦言:夫妻都很自觉!

第7情感
2025-09-16 13:36:45
爱车送去报废:这3个东西必须拆下来,不然你亏大了!

爱车送去报废:这3个东西必须拆下来,不然你亏大了!

生活魔术专家
2025-11-01 08:26:45
广州楼市10月大盘点,广州待售二手房从148133变成了147591套

广州楼市10月大盘点,广州待售二手房从148133变成了147591套

有事问彭叔
2025-11-01 21:03:50
万辆MEGA紧急召回!理想汽车承认:我们可能用了“假冷却液”……

万辆MEGA紧急召回!理想汽车承认:我们可能用了“假冷却液”……

DearAuto
2025-11-01 17:00:36
对“Hi! YOUNG 广州”的批评,有点过了

对“Hi! YOUNG 广州”的批评,有点过了

雷斯林
2025-10-31 17:43:41
2025-11-02 03:39:00
界面新闻 incentive-icons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954596文章数 13263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美貌与艺术的碰撞!9位摄影师,哪一位是你的菜?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游戏
时尚
本地
旅游
军事航空

《GTA》为什么经久不衰?丹·豪瑟透露制作理念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树影迷宫》;电视剧《锦月令》......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旅游要闻

运河明珠,千年守望:杭州拱宸桥的前世今生与文化密码!

军事要闻

卡塔尔:加沙可能陷入“无战无和”局面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