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缸中之脑详谈:科幻作家和虚拟主播讨论科幻世界中的人工智能伦理

0
分享至

框架要点

一、科幻故事中的人工智能伦理主题

二、从人类伦理的发展理解人工智能

三、自我与共情的关系:“第二人称”

本次分享内容主要依据科幻和伦理学的发展,讨论如何审视人工智能。内容具体分成三部分:科幻故事中的人工智能伦理主题;从人类伦理的发展理解人工智能;自我与共情的关系——“第二人称”。

上图右侧图片为达利所画,仔细看会发现,女性的头部是罗马万神殿穹顶。我想表达,人工智能并不一定带来一些科幻小说所描述的、黑暗的或绝望的未来。 人与人工智能可以共存于同一个万神殿。 另外, 科幻故事也可能为人工智能伦理带来一些正向的启示。

1

科幻故事中的人工智能伦理主题

人类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人类伦理的发展并没有比古代人类进步多少。换句话说,我们已经拥有上帝的技术,但仍然处在原始时代或前现代的伦理体系中。现在讨论人工智能与伦理,很大程度上需要首先理解人本身。

科幻或幻想小说对伦理主题的深入发掘历史悠久,如从柏拉图到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科幻小说,作为约二百年前的作品,玛丽·雪莱的“人工智能”已阐述了当代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那时还没有人工智能概念,“被造物”便被当作怪物。这个怪物有着让人恐惧的形象,但同时又拥有着智慧与感情。当它最终以悲剧收尾,读者难免会与它共情,觉得它似乎更具人性。

《弗兰肯斯坦》的例子也表明,虽然工业时代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与当代具有延续性,但科学发展仍多少改变了人类理解“智能”伦理的方式。

对比200年前的科幻与当代科幻,我们对于“人工”与“智能”的理解其实有所不同。如图,三张海报都是《弗兰肯斯坦》的电影海报,属于比较“古老”的理解。

不同于如今带有电子元素的设计,过去对人工智能或者怪物的设定,带有明显哥特风格。如左侧黑色海报,有着更接近于中世纪的哥特风格和恐怖的浪漫主义色彩。中间海报,则具有神话意味:人类取代神明,通过电力创造生命。而右侧海报,则直接展现了弗兰肯斯坦的怪异与智慧,版画的设计方式表明,这一“人工智能”诞生于前数码时代。

这张类似于《绝命毒师》风格的《弗兰肯斯坦》海报更加清晰:前基因和前数码时代,“造人”的科学手段与逻辑,贴近于化学与电学。对于人工智能,科幻作家与海报设计者,更倾向于从化学层面理解与创作。换言之,那时科幻小说所代表的公共文化,对智能形象的理解,还处在一个比较“古老”的造物阶段——怪物。

那时,观众或读者虽能与弗兰肯斯坦共情,但弗兰肯斯坦仍是他者。而以当代视角看,弗兰肯斯坦是一个非常先进的产物,是高于人类的造物,是人类的延续。

20世纪初,威尔斯的作品,不管是《莫罗博士的岛》还是《隐形人》,仍延续了《弗兰肯斯坦》的造物逻辑。如左边的海报,《弗兰肯斯坦》的造物场面更像一个手术台,这代表了20世纪以前,科幻小说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

而到20世纪末,随着基因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科幻小说作家以及公众对于“造人”的理解,已产生变化。

电影《第五元素》讲述了一个具有上古邪神气质的星球要定点毁灭人类的故事。这一设定看似很不“科幻”。但仅通过海报,我们便可以看到,科幻创作者们对于人造生命的理解,已经不是化学组合,而直接通过基因与计算机,呈现生命的抽象结构。如中间海报的“多螺旋”DNA链条:高于人类的第五元素源自高于人类的基因信息。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异形》系列。

《异形》正传的大部分海报,都表达着异形的生殖逻辑,如图:

  • 第一部《异形》海报,展示异形如何产卵到人类腹中;

  • 第二部《异形》展现雌性异形的产卵系统;

  • 第三部《异形》则展现alpha雌性的孕育过程。

简言之,《异形》正传三部曲的科幻创意,大多基于古老的生殖系统展开。或许对于科幻和影视创作者,上世纪末的公众对于“创造生命”的理解,仍然根植于生殖。

进入21世纪,我们会发现根本的变化。如以上四张海报,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异形》前传电影《普罗米修斯》,几乎都在使用DNA元素。故事层面,异形与人类的关系,也不再是“生育”,而是遗传信息的融合

不论正传还是前传,《异形》系列中的人工智能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异形》正传三部曲中,人工智能的形象比较微妙,多少代言着人类的资本与父权体系。《异形4》最后结局,则是被克隆的女主与一位人工智能女性,回到已成为一片荒芜的地球一起继续生活。

对于《异形4》,当人工智能与人类克隆体同时出现,公众的“人工智能”与“怪物”叙事,已慢慢融合,并认可克隆人与人工智能拥有同样心智。

进入新世纪,《异形》前传的《普罗米修斯》与《契约》揭示,是人工智能将人类的基因与外星异种基因结合,最终造出异形 。人类的外星祖先曾自食恶果,人工智能则主导了第二轮基因混合。

此时,从伦理层面,我们发现科幻创作者已不将人工智能或者异形看作怪物,而将它们放到一个完整的进化链条上,进行父子传承关系的理解:从外星人,到人类,到人工智能,到异形。

此时,异形或人工智能都不再是“他者”,而属于人类“变异”后的同类。或许对于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同人与异形的关系类似。它们甚至不再是他者,而算作同类。

此时,我们所说的人工智能,不管是作为一个可怕的怪物,还是作为一个具有服务性的人类造物,它与我们之间截然不同的差异化,已经被基因编辑、机器人学,算法的编撰等科学发展所弥合。

从《弗兰肯斯坦》到《异形》系列, 科幻小说对于人工智能或怪物(他者)的理解,依托于科学发展。虽然关于造物,控制与共情的伦理话题延续至今,但提问的方式多少发生了改变。概括而言,科幻作品面对人工智能或他者(异形、怪物),所涉及伦理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智能和进化的关系:

《2001:太空漫游》表现了人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进化的束缚,又在多大程度上仍挣扎于进化。

电影开始于黑猩猩之间的斗争;临近电影结尾,男主角与人工智能哈尔仍进行了你死我活的决斗。换言之,哈尔身为一个人工智能,虽具备超越人的智慧,但仍拥有对抗的本能。

虽然人类已进化到了造出了人工智能的境界,但对抗性的伦理关系并没有改变。在此意义上,人或者人工智能是否真的进化了?这是许多科幻电影、科幻小说以及科幻游戏所表达的主题。

2. 智能与阶级的关系

上图来自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科幻剧《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内容主讲述了被奴役机器人(工人)觉醒后,勇敢斗争、寻找爱情的故事。

机器人(robot)一词便源自于这部科幻剧,robot的捷克语词根有被奴役、被压迫的意思。所以我们常用的英文单词机器人(robot)和机器(machine)从词源上没有直接联系。它与被压迫、被奴役的时代语境,反有着非常直接的关联。可以说,在科幻小说中,机器人这个概念被定位,不是依据技术,而是以伦理的角度出发并思考的。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辩证关系,部分源自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奴隶主虽控制着奴隶,但奴隶主的吃穿住行都需奴隶提供。因而奴隶反因其自主能力,充分独立。按照辩证逻辑,奴隶最终会脱离奴隶主的桎梏,实现自己的独立性;而奴隶主脱离奴隶,反无法生存。

科幻小说中智能与阶级的关系,类似于主奴辩证法逻辑。人与机器,并没有脱离主奴辩证。换言之,人与机器的阶级问题,并不是独特地存在于人类和机器之间,它其实首先源自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压迫。当科幻小说描写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统治、压迫与反抗关系,其实是在复刻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压迫关系与主奴辩证。

所以,我们去想象人工智能,觉得人工智能非常可怕。这一想象,实则来自于人与人之间阶级关系的延续。只要人类没有办法解决人对人的恐怖压迫,那么科幻就没有办法消除人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

3. 智能与道德立法的关系

“机器人三定律”属于人类对机器的道德立法,以巩固人类与机器的阶级差异。不过,阿西莫夫写出绝妙的三定律,目的其实是推翻三定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互相关联,有着非常完整的历史学和智能层面的推演。

4. 智能与共情的关系

《银翼杀手》虽显得阴暗,但实际是一部描述人与人工智能互相深刻共情的电影。电影末尾人类和人工智能进行殊死搏斗。

人类男主的挣扎并没有将情绪推向高潮。当人工智能反派抱着白鸽死去,观众反获得了人和人工智能之间的深刻共情。(导演剪辑版对于人类的身份有着另外的定位)

我们需肯定,人工智能和人类有着共同的伦理基础。只有基于共性的伦理,而非阶级差异的巩固,我们才能被它感动,与它共情,想与它生活在一起。这样的伦理基础应该怎么展现?科幻小说已有所探索,但伦理学仍未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也是伦理学发展的一个比较有趣的方向。

2

从人类伦理的发展理解人工智能

当讨论人工智能是否有道德的时候,首先应该反思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是否拥有道德。如果人本身做不到自己所提出的道德标准,人工智能大概率也无法做到。

在这里首先安利一部电影,《月球》。男主角一个人生活在月球的破旧空间站内。只有一个非常老式的人工智能和男主角互动,即上图右侧海报的表情。电影的感人时刻在于,当主角跟一个表情人工智能互动,观众也能真正体会到主角的孤独,以及他从老式人工智能表情里获得的真切安慰。——换言之,人工智能可以进行非常基础的情感表达,达到与人的情感沟通。

人如何理解自己的智能?智能概念几千年前就已出现,但直到最近几百年才有所发展。不管是国内国外,最早对于智能的理解,大多来自心脏。古埃及人做木乃伊时,会将脑子抽走,将心脏留下来。因为心脏才是智能的器官。当然,埃及对大脑也有一定描述。上图左下角的图像,便是古埃及“大脑”一词。

希腊化时期,虽然有医学家认为人的心智源自大脑,但在近现代科学发展前,人类的心智理论并没有本质深化。如《绿野仙踪》里,捂着胸口的铁皮人需要找到一颗心。它的重点不是要获得智能,而是要获得一颗可以感受世界的心,这样才算拥有完整生命。这也是文学作品当中常见的、对于生命的表达。

上图左侧的机器人形象也源自《绿野仙踪》,名为嘀嗒。它拥有人的行为能力和完整的智能,它可以和人对话,但是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也就是说,在童话里,是否拥有智能并非是评判完整生命的关键,拥有像人一样感受世界的心,才是决定性因素。

智能机械的发展历史也不长。如土耳其人偶,表面上是人偶下棋,但内部有一个真人在控制,距离alpha go仍旅途遥远。

图灵机很大程度上定义了当代的智能。即计算者(或形式逻辑)呈现智能。它在某种意义上与物理状态无关。智能的形式逻辑,能在人,人工智能,乃至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时获得一种可以类比,可以互相沟通的等价关系。


但与维特根斯坦立场相近,图灵并未将智能局限于计算或逻辑。艺术、美、道德、伦理等一些无法由“逻辑”表达的领域,因其不可证,难以被讨论,它们处于计算智能以外。

对于古人,一个有道德、有伦理的人,便是有德性的,用中国的话说,是立功、立言、立德。但大部分古代伦理法则,都依附于神权或天赋。比如,人们觉得是神建立了道德法则,作为个体的人,按照神建立的法则去行为,便属于有道德的人。比较现代的道德与伦理体系,直到科学革命后才出现。

启蒙运动后,人类要求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发展伦理关系,发展自己的自由和实践。当人使用自己的理性,便不应臣服于任何权力,需不借助于别人的指导,去做出自己的判断。此时,人类才真正拥有独立的伦理和道德。

当代的伦理学或者道德研究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在继承启蒙思想的同时,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反思。

如果我们以人类的视角理解世界,我们就需要思考自然主义。从自然主义的角度,人工智能、人和自然不应分化。它们属于一种连续性的体系,或生命的连续统。从智能到伦理,这一连续统不应有无机与有机,碳基与硅基的划分,应以系统方式考虑 。

这里还有一个并不矛盾的衍生概念,即超人类或后人类。此概念来自唐娜·哈拉维的《赛博格宣言》。具体到人工智能,伦理并非是高高在上的,它更多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状态。人类不应根据阶级差异,去理解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而应以人和人工智能互相嵌合的的角度去构建伦理。这便是超人类或后人类的世界状态。

此时,人与动物的关系,植物的分布式智能,都将纳入智能与伦理的关系范畴。

概言之,现代伦理学与古代伦理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 第一,现代伦理学基于大脑和神经的可塑性,也基于基因的可塑性。(如《异形》系列的暗示)

  • 第二,现代伦理学基于生物学与自然科学,人类并不孤立于自然万物,人类与不同的生物强力绑定。

  • 第三,人本身的关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都依赖于某种定向的培育和互动。它们都不是定型的。这样一个培育性的互动关系,决定了不同阶段伦理学的发展。

3

自我与共情的关系:“第二人称”

非共情的沟通中,除“我”以外,其他东西均被物化,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许多反乌托邦人工智能小说描绘的便是此类世界。

而共情沟通中,万物都可以使用“第二人称”进行交流,即“你”与“我”之间平等的交流。许多表达人与人工智能和谐友爱关系的小说,都出自此类沟通。

1. 关于“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

人的自我只是人类意识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我在骑自行车时放空大脑,我虽有意识地蹬自行车,但我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或者说,我的自我意识没有处理“骑自行车”这一运动神经的意识行为。

镜像实验表明,个体的自我意识,或多或少取决于个体能否认出镜中的自己。一般来说,人类能认出镜中自我,海豚、大象也能做到,但是猫和狗往往认不出来。镜像实验是否说明猫与狗没有自我——这里存疑 。因此,镜像实验判定的自我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它印证的是对于自我意识的“自觉”。也就是说,有自觉的高级自我意识,可以通过镜像实验验证。

电影《黑客帝国》中,主角面临着两个选择:接受现实还是继续活在虚拟的世界里。按电影设计,此时的主角尼奥属于虚拟人类。他的肉体正处于器皿中,作为生物电池供给人工智能。他的意识则活在人工智能所营造的虚拟世界里。

主角在虚拟世界能认出镜子里的自己,但当镜中自己也是魔鬼或是统治者的欺骗,那么,此时的镜像实验,也并不能够认证真实的“自我”。《黑客帝国》作为科幻电影,事实上比镜像实验更进了一步。

镜像实验只能印证幻相中的自己,但要确认真正自我,一定要超越镜像、打破镜子。尼奥做出选择后,他通过镜子,进入真实世界。科幻小说和幻想小说中,穿过镜子是一种人类向着更高级的自我行进的方式。

所以,智能的标准并不是认出镜子里的自己,而是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这可能是智能的真正意义。

2. 关于“第二人称”

人类能完成镜像实验,但并不是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能完成。小朋友在三四岁时才能认出镜面中的自己。

这证明,人类的自我意识,以及对他人的认知,比较晚才建立。婴幼儿首先需通过“第二人称”的、不分他者与自我的关系,去建立对世界和对其它人类的了解。如这一过程被中断或没有顺利进行,人的自我意识与人际互动便出现问题。狼孩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因此,人类的自我认知是一直发展的,人类的自我基于“第二人称”的沟通才能建立。在此意义上,我们不应该以镜像实验为人工智能的判定标准。当人工智能拥有“第二人称”交流,能跟我们进行某种意义上的信息交换,它已拥有智能。

进一步说,基于“第二人称”的共情是人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是人、动物、人工智能都可能拥有的一种非常基础的(认知与情感)交流模式。此基础奠定了人与动物的道德共性,也带来人与人工智能的道德共性。

从非自我中心的角度,当代人类的道德伦理已进入了机器。人工智能不一定要形成自我。当人与机器进行“第二人称”交流,我们的共情系统已充满了人工智能伦理和道德的预判。至少在当前,人类很难跳过人类本身,去讨论人工智能。

因此,大部分时候,人工智能的道德失败源自人的道德失败。当我们讨论人和人工智能的伦理关系,我们需要寻找人类的道德成功案例,而非重复失败案例。

科幻对人工智能的“共情”塑造也有着变化。

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的著名英国长寿科幻剧《神秘博士》有两类主要反派角色,Dalek 和Cyberman,它们代表反面智能形象。右边的量产机器人Cyberman冷血机械,左边则是大反派Dalek,它的肉体保存在机器外壳之内,属于人机结合道德失败的典型案例。

简言之,冷战期间的科幻经典反派属于冷血的、硅基的人工智能形象。它们的目的是控制或者毁灭人类。

另一个科幻长寿剧集《星际迷航》中,人工智能和人类则比较接近。人工智能Data每次理解人性时,总距离真人差一点点。剧中让一个真人扮演人工智能,但为了让角色区别于真人,他整体的妆容必须显得怪怪的。

此时,人工智能的形象已不是冷冰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是一个长得很像人类、且希望拥有更多感情的生命。

新世纪的《奥维尔号》则更进一步。虽然外星机器人Issac保持着冰冷的外壳和理性的形象,但它在剧中非常萌。它完成了许多人类都没有达到的情感处理。这也让我们看到,冷冰冰的人工智能也可以进行丰富的感情互动。

我们已经开始以“第二人称”角度与人工智能深度沟通。未来的人工智能,不管是强人工智能还是弱人工智能,与人类在物质层面将有着丰富的结合。我们对于外卖系统、通信系统、疫情系统的反思,也已引发人与人工智能的道德关系。

同时,对于人工智能的伦理判断,目前仍依托于如何处理人的伦理。以当代视角,我们需跨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两种文化”的分野,去理解伦理本身,方能更好地塑造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第二人称”。

以勒卡雷的观点作结:同情或者共情,永远先于批判。

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应首先是共情,然后才是批判。这是人与人工智能的伦理核心,也是人与人相处的伦理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坐滩破船迎来大结局?中国把仁爱礁围成铁桶,菲军参谋长下死命令

坐滩破船迎来大结局?中国把仁爱礁围成铁桶,菲军参谋长下死命令

古事寻踪记
2025-08-29 07:31:53
通缩杀疯了!99%的人抢降价货,1%的人囤这3样躺赢

通缩杀疯了!99%的人抢降价货,1%的人囤这3样躺赢

流苏晚晴
2025-11-01 22:08:24
美国报道的南海撞机事件,迫降后全国专家会诊,美方说万幸没升级

美国报道的南海撞机事件,迫降后全国专家会诊,美方说万幸没升级

干史人
2025-08-30 07:00:02
釜山会谈刚结束,德国火速转向,柏林果断炒掉外长,荷兰却沦为最大笑话

釜山会谈刚结束,德国火速转向,柏林果断炒掉外长,荷兰却沦为最大笑话

孔孔说体育
2025-11-02 06:19:25
39岁知名男演员自曝:被亲戚骗光所有积蓄

39岁知名男演员自曝:被亲戚骗光所有积蓄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2 18:40:16
适合轻熟气质的姐姐穿的简约搭配

适合轻熟气质的姐姐穿的简约搭配

美女穿搭分享
2025-10-08 14:47:01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傲娇的马甲线
2025-09-17 18:06:44
离婚才7天,41岁唐嫣直接官宣喜讯,原来早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离婚才7天,41岁唐嫣直接官宣喜讯,原来早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科学发掘
2025-10-31 06:27:46
王艺迪4:3夺冠,拿到4万美元,收获第三个冠军赛女单冠军

王艺迪4:3夺冠,拿到4万美元,收获第三个冠军赛女单冠军

郭揦包工头
2025-11-03 00:45:32
央视国宴那瓶水火了!不是娃哈哈,更不是农夫山泉,背后有何讲究

央视国宴那瓶水火了!不是娃哈哈,更不是农夫山泉,背后有何讲究

山河月明史
2025-09-09 17:00:57
3年之后,两岸统一的希望,恐将落在这个人的身上!

3年之后,两岸统一的希望,恐将落在这个人的身上!

老范谈史
2025-10-18 21:13:14
朱芊曦2-4王艺迪,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赛后朱芊曦诚恳的表态

朱芊曦2-4王艺迪,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赛后朱芊曦诚恳的表态

大嘴说台球
2025-11-02 22:34:13
1946年,朱旦华被救回延安后,江青仔细看她的长相:我认识你

1946年,朱旦华被救回延安后,江青仔细看她的长相:我认识你

元哥说历史
2025-11-01 16:20:03
老师不敢讲了!教科书遭清洗,敏感内容全删除,美国教育风向变了

老师不敢讲了!教科书遭清洗,敏感内容全删除,美国教育风向变了

壹知眠羊
2025-10-31 14:37:57
41岁白百何现身东京,她的下跨变得好大啊,脸也胖了,变化真大

41岁白百何现身东京,她的下跨变得好大啊,脸也胖了,变化真大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0-31 11:34:31
惋惜!前中超冠军陨落:7年后再降级,季末7轮不胜+3次崩盘被绝平

惋惜!前中超冠军陨落:7年后再降级,季末7轮不胜+3次崩盘被绝平

我爱英超
2025-11-02 17:29:43
波司登有对手了!山东小厂逆袭成户外黑马,13亿卖爆中产衣柜

波司登有对手了!山东小厂逆袭成户外黑马,13亿卖爆中产衣柜

今日美食分享
2025-11-01 00:48:51
网传某律所合伙人带小三产检被抓,正妻质问:叫你妹妹还是姐姐?怀上没?

网传某律所合伙人带小三产检被抓,正妻质问:叫你妹妹还是姐姐?怀上没?

互联网大观
2025-11-01 09:51:44
养花人的天塌了!工业废土伪装成养花土被曝光,自制营养土成潮流

养花人的天塌了!工业废土伪装成养花土被曝光,自制营养土成潮流

环球网资讯
2025-11-01 12:11:29
致哀!兰州大学发讣告

致哀!兰州大学发讣告

双一流高校
2025-11-02 20:26:44
2025-11-03 03:59:00
AI科技评论 incentive-icons
AI科技评论
点评学术,服务AI
6963文章数 207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旅游
亲子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这道金黄的绝美秋景里藏着古韵京华

亲子要闻

我发现一个带娃永远不生气的理论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风扇版确认:五款机型同台竞技,18号见!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