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旅居在外的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而思念家乡的感受。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第一,《静夜思》的版本不一样
宋代版本(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是这样的:
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一个看月光和望山月,虽然没有现在的明月朗朗上口,但是更能流露出李白当时的心境。
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床前看月光”,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月光”是无形的东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特意“看”,也就不会错当成“霜”了。而说“明月光”,则似不经意间月光映入眼帘,下句逗出“疑”字,便觉得很自然;何况,“明”字还增加了月夜的亮色。第三句,“望明月”较之“望山月”不但摆脱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山月”的说法不免带点文人气——文人诗中,往往将月亮区分为“山月”“海月”等,“明月”则全然是老百姓眼中的月亮了。所谓“篡改说”、“山寨说”实在是言过其实。有学者认为,“《静夜思》四句诗,至少有50种不同版本,并且你很难知道哪一种抄本更接近‘原本。‘举头望明月’版本是在明代确定下来的”。
明代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流传度很高,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
第二,床指的是什么?
此字多有异议,今传四种说法。
一说指井床(栏);
一说是“窗”的通假字;
一说坐卧的器具,此为本义;
一说指胡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即“马扎”。这个马未都曾经就有过这种解释。
其实,到底是什么床,我们很难考证了,无论什么床,都是阻挡不了李白当时的心境和思念家乡的心情。
创作背景
《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当时李白二十六岁,在扬州(今属江苏)旅舍。开元十四年春,李白前往扬州,秋病卧扬州,客宿于当时的扬州旅舍。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的夜晚,月明星稀,诗人抬头望见天上一轮皓月当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