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新郑市区西约13公里处的辛店镇有一个叫作欧阳寺的村子。
欧阳寺村西有“欧阳文忠公园”。
“欧阳文忠公园”亦即欧阳修墓,是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欧阳修,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6日)寅时,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宋神宗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卒于颖州(今安徽阜阳)私邸后,赠太子太师,谥文忠,追封兖国公。
宋代有关制度规定,朝中文武大臣死后,必须葬于开封京畿五百里以内。
欧阳修去世后三年的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被赐葬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今河南省新郑市区辛店镇)。
欧阳修葬于此后,陆续葬有他的祖母李氏,继配第三夫人薛氏,长子发、次子奕、三子棐、四子辩,以及其孙欧阳愻、欧阳愬等人。
陵园坐北向南,在南北中轴线上建有外照壁、大门、内照壁、东西厢房,大殿,直通陵墓。四周有围墙。
外照壁高5米,长6米。大门三间,门前左右有台阶,阶旁各有一衔环石狮。内照壁与围墙同高,将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分,左右各有便门。庭院中间修有南北甬道,直达大殿。甬道两侧立石猪、石羊雕塑,对称排列。甬道两侧各建厢房3间。
大殿又称拜殿,共3间。内设暖阁一座,牌位一座,神幔一挂,供桌一张,锡香炉一个,锡烛台一对。殿前有祭台,祭台前左右各侍立一文官石雕像。陵园有宋、元、明、清石碑40多通,其中有苏轼撰“神道碑”,松柏参天挺拔,四季常青。
欧氏陵园在1958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松柏被伐,碑碣流失,院墙倒塌。1994年,在政府和有关人士资助下,又修葺一新。
欧阳文忠公园环境优美,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溪流淙淙。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似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美称,为新郑古代八景之一。
2000年,被河南省文物局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图为:2015年的5月17日,瑞视觉初访欧阳文忠公园,大门紧闭,久叩不开。
想着以后还会有机会,怏怏离去。
没想到,六年后再访,依旧吃了闭门羹。
这分明是,要我再来啊!
会来的。
欧阳修在政治上积极支持范仲淹、王安石等人的政治革新运动;在文学方面积极倡导古文运动,以崭新的文风及高超的艺术造诣震惊当时文坛。欧阳修一生著书颇丰,其中编定成集的有153卷,另有《新唐书》、《新五代史》、《毛诗本义》等经史著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