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广东南雄游子的心里,都有一个“独特的味道”。人就是这么奇怪,对身边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在意。直到远离家乡,才知道什么是根。南下工作的南雄人曾说过一句话:“食在广州,味在南雄。”这句话引起了无数南雄游子的共鸣,但大家感同身受的还不仅仅是味道。饺俚糍是韶关南雄的一种独特传统美食,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在南雄的酒楼食肆,以及沿街的小摊里都有出售。饺俚糍的外表很像北方的饺子,只不过饺子是用面粉做的,而饺俚糍却是用米粉做的。
饺俚糍,又叫菜包糍,将白粘米用灰水浸泡后磨成浆,在锅里熬熟作皮,包上煮熟的酸菜、辣椒或茄子、辣椒馅,上笼蒸熟即可食用,具有馅料浓香、糍粑爽口的特点,是广受韶关市南雄浈江边一带船民喜爱的特色小吃。“饺俚糍制作技艺”现已列为南雄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饺俚糍是人们效仿北方饺子制作出来的。南雄珠玑巷一带居住的人都是在唐宋时期由中原迁徙过来的。中原人喜欢吃饺子,然而南雄不产麦子,故此人们只有用南方生产的米粉替代。饺俚糍还有一种叫法叫“船佬糍”,因其是南雄浈江边的船民常吃的一种小吃。
饺俚糍金黄色的外皮有传统和现代两种制作方法,传统用干净稻草杆烧成灰制作栀水,现代快速的制作方法是用黄栀子的果实制作栀水。整个制作主要包括选米、泡米、磨浆、熬浆与搓面、切面与压面、炒馅与包馅、蒸煮共七道工序。饺俚糍选用不能太精也不能太糙的米,用栀水浸泡3-5小时,然后磨浆,用中等火候慢慢熬制米浆,期间不停地搅动,使米浆形成金黄色的面团,熄火趁热搓面,直到搓成又软又韧的面团。然后根据自己喜好切面、压面,擀面时可薄可厚。再将多种口味的炒馅进行包裹。最后用大火蒸煮约20-40分钟, 饺俚糍就可新鲜出炉了。
南雄饺俚糍历史悠久,为南雄名优特产小吃,味道可口,享有盛名。曾是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上好小吃,现如今已成为广大食客所喜爱的南雄经典美食,大街小巷均有售卖,吃了令人赞不绝口。来南雄旅游的客人不妨放慢脚步,细细品尝独特南雄风味带给你味蕾的享受。小伙伴们,韶关南雄饺俚糍,你吃过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