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Milano - Bicocca大学的 Giuseppe Citerio教授对欧洲颅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的临床实施现状,以及气管切开时机对预后的影响做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2020年2月的 Intensive Care Med上(https://doi.org/10.1007/s00134-020-05935-5)。
01、研究背景
神经重症患者的气管切开率远高与普通ICU患者,但关于神经重症患者是否行气切,气切的时机,目前仍没有共识。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影响TBI患者气切的因素,以及气切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02、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欧洲19个国家,54个中心1358名患者,入选标准主要包括:1.临床诊断并有指征行CT检查的TBI患者,2.发病24小时内入院,3.ICU入住超过72小时。主要排除标准包括1.发病72h内死亡,2.ICU入住小于72h。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患者6个月的神经功能预后。
03、研究结果
是否行气切的影响因素:与未行气切患者相比,气切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更低(median 5 vs. 8, p < 0.001),瞳孔反应更差 (至少一个瞳孔无反应, 27.6% vs. 15.2%, p < 0.001),发生低氧血症(19.5% vs. 13.0%, p = 0.004)和低血压(21.1% vs. 12.0%, p < 0.001) 的比例更高,并且气切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更高(ISS; mean of 38.4 vs. 33.5, p < 0.001)
影响气管切开时机的因素:气切的中位时间是9(5-14)天。早期接受气切的患者年龄更大 (30.6% vs.17.4% aged ≥ 65 years, p = 0.002),低氧血症(24.4% vs. 16.1%, p = 0.054) 和低血压发生率 (25.9% vs. 17.6%, p = 0.059)更高。晚期气切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9.7% vs. 27.2%, p = 0.01)和呼吸衰竭(52.2% vs. 41.7%, p = 0.039)的发生率更高。
不同国家和中心对是否气切 ( tracheostomy rates ranging from 7.9 to 50.2%) 和气切时机(with the incidence of late tracheostomy ranging from 7.9 to 32.6%, and early tracheostomy from 0 to 17.6%)的决定充满异质性
气切时机对预后影响:与早期气切相比,晚期气切神经功能预后较差 (OR = 1.69, 95% CI = 1.07–2.67, p = 0.018),icu入住时间更长(38.5 vs. 49.4 days, p = 0.003)
04、研究结论
颅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率远高于普通ICU患者,不同国家和中心对TBI患者是否气切和气切时机的决定充满异质性。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晚期气切与不良的神经功能预后和更长的ICU入住时间相关。
点评:神经重症患者的气管切开率远高于综合ICU患者,但是是否气切,何时气切仍然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问题。神经重症医生经常会碰到“切还是不切”的难题,但目前的指南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此项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纵向研究,是目前为止涉及范围最广的一项关于TBI患者气切问题的研究,共纳入欧洲19个国家的54个中心的1358名患者。在是否气切和何时气切的问题上,各个中心的决定差异很大,远未达成共识。研究结果提示GCS评分,瞳孔反应性,是否合并缺氧,低血压和胸部创伤是决定是否气切的重要因素。而年龄,是否合并呼衰和血流动力不稳是决定是否早起切开的重要因素。在主要终点方面,本研究发现早期气切患者有更好的神经功能预后,和更短的ICU入住时间,和既往的小样本回顾性研究结论一致。但鉴于此项研究的“观察性研究”性质,早期气切与良好预后的因果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的RCT加以证实。
关注“钟书医生”公众号:专治脑脊髓病,科普医学知识,倡导文明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