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从来不知道故宫和重庆还有这么一段故事,那些护宝人真的太不容易了!”“这是我第一次来南迁纪念馆,回去我要把听到的故事告诉朋友们!”7月11日,童青小记者在参观完故宫南迁纪念馆后,纷纷感叹此行收获颇丰。
当天上午,童青小记者俱乐部“博物馆感知历史”系列活动暨第180次主题采风活动走进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近40名小记者和家长一同追寻当年文物保护行动的历史记忆,共同感受先辈们的“护宝”壮举。
“1938年5月,故宫的9000多箱文物几经辗转,由汉口进入重庆,3694箱文物被秘密存放于安达森洋行,是存放故宫文物最多一处。从此,重庆与故宫文物的故事便开始了。”在讲解员李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开启了当天的探索之旅。
在展厅里,小记者们通过图文、影像、实物相结合的形式了解到故宫文物为何南迁、南迁的故事等。“谁知道故宫文物南迁之路分为几条路线呀?”讲解员李老师向小记者们抛出一个问题。小记者杨梦涵立刻抢答:“我知道!总共是三条线路!”
李老师告诉大家,南迁国宝是故宫博物院精挑细选的历代宫廷收藏,包括商周青铜、战国玉器、唐宋书画等。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南迁文物分南、中、北三路向西疏散。小记者们纷纷拿起笔,认真地在采访本上记录下文物南迁的重要时间节点。
展厅陈列的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所书的《千字文卷》、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前半卷等文物,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而护宝人对文物南迁倾注的全部心血,更是让小记者们心生敬佩。现场,李老师还让小记者们在老照片上“赵院长”,并向大家介绍故宫博物院三位院长郑欣淼、单霁翔、王旭东与南迁纪念馆的“不解之缘”。
参观结束后,小记者们在馆内采访游客。“您好,我是童青小记者焦琬迪,请问您是怎么知道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的?”“您参观完南迁纪念馆后,有什么感受吗?”小记者们专业的提问、得体的采访礼仪,赢得大家连连点赞。
“护宝人对文物的热爱与付出的精神,让我印象深刻,值得大家学习。”最后的分享环节,小记者吴泽说出了自己参观后的感受。其它小记者也主动举手分享。小记者戴文逸说:“我觉得保护文物南迁的护宝人真的很了不起,让文物免遭于难。我们更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些文物,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历史,了解这段历史,同时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和平生活!”家长们也表示,今天跟着孩子了解了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故事,收获不小,希望以后能参与更多这样的活动,充实自己,与孩子一同成长。
END
I 声明 I 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如喜欢文章请点击右下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