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长知识丨古代人如何买卖房产

0
分享至

自古以来房屋一直是老百姓的重要财产,一纸房产证,到底有多重要?古代的人们是如何买卖房产的?几百年前的“房产证”“土地证”又是啥样?

从房契到房产证的演变

房产证,是房屋所有权证的简称。

在中国古代,用于证明房屋买卖的凭证是房契。房契是契约的一种,按照今天的标准去看应该属于房屋买卖合同。古代的房契往往只有一份,并且只会写明出卖方是谁,中间人、经手人是谁,一般不会出现买方的名字,并在买卖完成后将房契交由买方收藏。因此,在中国古代,房契一旦丢失,捡到房契的人完全可以以此自称买方,要求房屋的居住者腾退,即便对簿公堂,房屋的实际所有人如果不能请到中间人、经手人,甚至是原房主作证,也可能很难打赢官司。

古代的房契模式基本相同,一般均采用如下格式:立典卖房屋文契(卖方姓名),今将坐落(具体地址)房屋(户型、面积、间数、新旧程度和装修等情况)凭中(房产经纪人的姓名或者见证人的姓名),议价出典,由买方管业(只写买方姓或完全不写),三面议明时值(出售价格),当日一并收足,并无短缺。其房并无重叠交易,亦无他人争执,如有等情,由典卖人理论,与现业者无干。空口无凭,立此文契为证。(契约的底下是售房人签字、见证人签字、经纪人签字,并注明签约日期,买方一般不签字)。

“白契”变“红契”不是无偿的

为了加强管理,宋、元、明、清等官府都开展了给房契备案的工作。而随着官府的介入,古代契约开始有了变化,未向官府备案的称为“白契”(也称草契),经过官府备案登记的称为“红契”。买卖双方订立“白契”后,经过官府验证并纳税,由官府为其办理相应手续之后,在“白契”上粘贴由官方排版统一印刷的契尾,钤盖县州府衙的官方大印,规正三寸许,方制,篆体,红色赫然,便成了“红契”,并由买方保存,作为房屋所有权凭证。

契约向官府备案并不是无偿的。买卖双方要去衙门购买官方印刷的格式合同;按照要求签订完毕之后,需要持签好的契约到官府办理交纳契税的手续。当然,还少不了给官府内办事的胥吏们敬送红包,不然这些人可能会故意刁难,拖沓处理。如此一来,导致买房卖房的人们不愿意到官府备案。

因此,古代房地产市场上的大多数交易都没有在官方留下记录,在这种情形之下,房屋所有人手中持有的“白契”,就变成了房屋唯一的产权证明,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清朝时出现分期付款

满清前期朝廷对旗人施行的是免费分房政策,原则上,一品官分20间,二品官分15间,三品官分12间,四品官分10间,五品官分7间,六品官分4间,八品官分3间,九品官和没有品级、没有工作的普通旗人每人分两间,只要是旗人,人人有房住。

后来公房不够分了,旗人内部苦乐不均,清廷开始搞“房改”,免费分房变成了福利购房——朝廷按优惠价把公房卖给旗人,一家只许买一所,不许多买,不许骗购。然而即使按优惠价,也有一些旗人买不起,不能一次缴清房款,于是从乾隆年间起允许分期付款,房款在千两以上的,可以首付一半,剩下的8年之内付清。嘉庆即位后,旗人分期购房成为定例,无论总价多少,都是首付一半,还款期限则视房款而定,500两以上的7年付清,300两以上的6年付清,100两以上的5年付清,如果房款在100两以下,限4年付清。

乾嘉时期旗人分期购买公房无需付给朝廷利息,只要在朝廷规定的还款期限内还清就行了,这也算是朝廷对旗人的一项优惠政策。

进入民国,分期购房不常见,按揭购房却在上海出现过。民国16年,著名中医陈存仁在上海老城区买房,一幢两层小楼,卖方喊价25000块大洋,陈存仁手头只有5000块,从朋友那儿借了10000块,钱还是不够,只好先签房契,然后拿着房契去某个钱庄求助。钱庄用房契做抵押,替陈存仁付清了余款,陈存仁住进新房之后,再向钱庄还本付息。什么时候清账,什么时候拿走房契,这就是典型的按揭购房,只不过当时办理按揭的是钱庄,而不是银行。也有银行提供按揭服务的,像在上海开设分行的花旗银行和香港国民商业储蓄银行,都有按揭项目。

整个民国,可以按揭购房的城市只有上海。民国时期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一枝独秀,房价畸高,原因之一就是可以按揭。

凭房契作为房屋所有权凭证的局面,是在民国32年开始出现变化的。这一年,上海市政府仿照租界当局给业主发“土地执照”的做法,在上海全市范围内推出“执业证”制度,土地或房屋的所有人可以拿着地契、房契到土地局办理“土地执业证”或“房屋执业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曾经一度颁发过“房产执照”。1950年夏,新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1952年土改基本完成,政府开始向房屋所有人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很多地方开始换发房产证和土地证。1997年,国家要求各地统一发放房屋所有权证。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女大学生相亲被7家相中,因“初恋脸”火出圈,网友:心都甜化了

女大学生相亲被7家相中,因“初恋脸”火出圈,网友:心都甜化了

雅清故事汇
2024-06-16 18:04:22
处罚俞莉博士的医学院,膝盖跪肿了

处罚俞莉博士的医学院,膝盖跪肿了

宾语观世
2024-06-17 10:38:39
南方医科大处分救人老师后续:俞莉已被停诊,校方二次回应太教条

南方医科大处分救人老师后续:俞莉已被停诊,校方二次回应太教条

六毛朵朵
2024-06-17 16:31:15
中国对欧盟进口猪肉进行反倾销调查!欧洲业界:中国一旦限制进口,将是一场梦魇

中国对欧盟进口猪肉进行反倾销调查!欧洲业界:中国一旦限制进口,将是一场梦魇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7 16:48:10
官宣!2024年养老金增长3%!三类退休人员可以多加钱

官宣!2024年养老金增长3%!三类退休人员可以多加钱

王五说说看
2024-06-17 16:34:19
“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安徽老太被全网吐槽,越看越窒息

“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安徽老太被全网吐槽,越看越窒息

莫问先生
2024-06-17 12:15:55
南京的股民瞬间0.001一股接到了70多万股 瞬间赚到了50多万

南京的股民瞬间0.001一股接到了70多万股 瞬间赚到了50多万

风风顺顺
2024-06-17 17:16:38
马伊琍16岁女儿为爸爸过父亲节,文章配合女儿歪头卖萌画风超有爱

马伊琍16岁女儿为爸爸过父亲节,文章配合女儿歪头卖萌画风超有爱

娱絮
2024-06-17 10:13:10
全中国熬夜看欧洲杯的球迷,都被这个东西硬控了两分钟

全中国熬夜看欧洲杯的球迷,都被这个东西硬控了两分钟

差评
2024-06-17 14:01:31
“70后”女厅官任上落马!上周还在主持讲座

“70后”女厅官任上落马!上周还在主持讲座

上观新闻
2024-06-17 16:40:26
*ST洪涛董事长发公开信:为了公司本人已濒临倾家荡产

*ST洪涛董事长发公开信:为了公司本人已濒临倾家荡产

财联社
2024-06-17 15:16:08
网友:青岛一售楼处被业主围堵!每平15000多元跌至毛坯7000多…

网友:青岛一售楼处被业主围堵!每平15000多元跌至毛坯7000多…

火山诗话
2024-06-17 06:08:53
中方如何看待乌“和平峰会”联合声明?外交部:没参加,不评论

中方如何看待乌“和平峰会”联合声明?外交部:没参加,不评论

澎湃新闻
2024-06-17 16:02:29
王思聪终于回复黄一鸣,网友直接笑不活

王思聪终于回复黄一鸣,网友直接笑不活

菠萝小九
2024-06-17 10:59:13
中国人狂买100英寸电视的背后:价格竞争激烈 已杀到7999元

中国人狂买100英寸电视的背后:价格竞争激烈 已杀到7999元

快科技
2024-06-17 08:29:56
6月17日俄乌最新:今年以来最关键的一战

6月17日俄乌最新:今年以来最关键的一战

西楼饮月
2024-06-17 17:27:31
人社部、财政部: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

人社部、财政部: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

澎湃新闻
2024-06-17 17:10:26
王思聪回应私生女事件,网友炸开了锅!

王思聪回应私生女事件,网友炸开了锅!

拾点先生
2024-06-15 19:00:02
最新重磅:2024年人均养老金增幅为3%,企退职工人均涨101元!

最新重磅:2024年人均养老金增幅为3%,企退职工人均涨101元!

水流云在草青青
2024-06-17 17:12:34
河南一冷藏车违规载人致8人身亡!8人都是妇女,为了省钱丢掉生命

河南一冷藏车违规载人致8人身亡!8人都是妇女,为了省钱丢掉生命

180°视角
2024-06-17 10:13:31
2024-06-17 19:02:44
大道知行知行堂
大道知行知行堂
传播儒学思想,分享管理经验
7695文章数 226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银行原董事长和代行长联手 勾结准90后大股东挪走26亿

头条要闻

银行原董事长和代行长联手 勾结准90后大股东挪走26亿

体育要闻

豪华阵容,原始战术 英格兰10亿天团就这?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定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

科技要闻

为什么你的iPhone,肯定用不上"苹果AI"?

汽车要闻

传奇新篇章 全新一代大众迈腾来了

态度原创

亲子
健康
艺术
数码
公开课

亲子要闻

中韩双胞胎萌娃四岁了!感谢阿姨奶奶的陪伴,给你们拍组照片看看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数码要闻

Keychron 旗下 Lemokey 推首款鼠标 G1:55 克,支持 8KHz 轮询率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