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央视宝藏综艺被「控诉」看不懂,却还能有8.9分?

0
分享至

  这几年,央视出品了不少神仙综艺。

  既有《国家宝藏》《朗读者》这样的文化科普类节目。

  又有《你好,生活》这样轻松愉快的旅行综艺。

  称得上是老少咸宜,有口皆碑。

  前不久,央视又推出了一档全新综艺。

  这次是回归老本行——历史文化向科普。

  然而让香玉万万没想到,豆瓣评论区竟然出现了一波一星差评

  还有人撰写长文开怼,言辞相当激烈。

  最热门的几个讨论帖,也都是控诉。

  甚至有人建议下架这档节目。

  至于为什么要骂,香玉最后会说。

  总之,它的确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央视老大哥,竟然也「翻车」了?

  咱们先从节目本身说起——

  《典籍里的中国》

  从小到大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类课文让人又爱又恨——

  文言文

  人们爱它博大精深,又恨它晦涩难懂。

  央视便针对这个痛点,打造了一档文言文科普节目——《典籍里的中国》。

  虽然顶着一星差评的冲击,但依然拿到了8.9的高分。

  说明大多数观众还是很买账的。

  节目最大的亮点,就是把文言文讲得通俗易懂。

  形式有创新:百家讲坛+话剧表演

  先由专家讲解古籍的文化内涵,再由老戏骨演出其中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节目组请来的学术支持,非常强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所主导,顶级高校、研究所学者亲自讲解。

  台前的表演,也丝毫不能拉胯。

  领头的就是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

  代表作《四世同堂》《生死场》《红玫瑰与白玫瑰》,部部经典。

  演员阵容有我们熟悉的老戏骨:

  倪大红、吴樾、李光洁、陶海……

  倪大红饰演伏生

  李光洁饰演宋应星

  他们用饱含情感的精湛演技,将观众带入历史的云烟中。

  只一抬眸,就能让人无比动容、热血沸腾。

  而我们的老熟人撒贝宁这次也没有缺席。

  他化身当代读书人,与这些历史人物来了场穿越古今的对谈。

  打头阵的典籍,是《尚书》

  它最早叫《书》。

  「尚」即「上」,意为上古之书。

  其作者是上古史官,姓名已不可考。

  相传,孔子晚年从3千多篇中选出数百篇精品整理编纂,方便后世学习和传承。

  很多人也许都不知道,「中国」一词最早就是出自《尚书》。

  统一音律和度量衡,也是由《尚书》最先提及。

  它记录了尧舜禹、夏商周的历史。

  按时间顺序,全书可分四个部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一共58篇,跨度上千年。

  它也因此被誉为「 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节目组精心挑选了几则关于《尚书》的故事,以话剧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这第一个故事,要从一幅名画说起。

  《伏生授经图》唐 王维

  现藏于大阪市立美术馆

  画中这个人叫伏生

  原是秦朝博士,即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员。

  秦始皇焚书坑儒,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但他甘冒生命危险携《书》逃回家乡。

  途中兵荒马乱、恶徒遍地,伏生的儿子因护书而死。

  后来天气转寒,众人忍饥挨饿。

  伏生的妻子又不忍烧书取暖,最后冻死在他的怀中。

  家破人亡的伏生,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乡。

  岂料这里也是生灵涂炭、朝不保夕。

  没办法,他只能把《书》藏于墙壁之中,又匆匆出逃。

  等战事平息,一切尘埃落定,伏生已在外漂泊了二十年。

  再回乡时,他发现墙内的百余篇《书》仅存28篇

  不禁嚎啕大哭,将自己视为历史罪人。

  此后他痛定思痛,于耄耋之年重新担起抄录整理,传授经书的重任。

  后人称颂伏生: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无法解读。

  假如没有伏生一家人的舍命护书、尽力传书,那么后世即使拥有原文,也无法了解其中深意。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一家人对《尚书》有再造之恩。

  一本无人问津的典籍是没有意义的。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就在于它的文化内核根深蒂固且绵延不绝。

  别以为古人迂腐,几千年前的观点拿到今天来看也毫不过时。

  例如最早的「 民本」 思想就出自《尚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只有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尚书》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周武王姬发在伐纣之前曾占卜,得到的结果是大凶。

  臣子们极力劝阻他发动战争, 然而姬发坚持作战,因为他坚信商纣王恶贯满盈,自己定会得到上天的护佑。

  得知消息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赶来声援姬发,很多商朝士兵也临阵倒戈,加入了他的队伍。

  最终,民心尽失的商朝被一举推翻,周朝开始崛起。

  朝代更迭,历史循环往复,但真理不朽。

  到了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孟子主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唐朝宰相魏征上奏《谏太宗十思疏》,其中一条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你看,无论是民贵君轻,还是君舟民水,这种爱民护民的思想古已有之。

  《尚书》播出近一个月后,才终于等来了第二期——

  《天工开物》

  「天工」,即自然的能量。「开物」,即开创万物。

  人类利用自然,开发出万事万物。这四个字,蕴含着人与自然相协调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天工开物》一共18卷,包括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技术。

  多达123幅配图,栩栩如生地展现着明朝的工艺水准。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

  他从小就是个神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熟读诸子百家。

  立志做神农,尝遍百草,走遍天下。

  初次参与乡试,他就考取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超过了大他9岁的兄长。

  如此天赋异禀,定能闯出一番名堂。

  意气风发的宋应星,和兄长、好友一道,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

  然而,宋家兄弟二人,经历六次科考,未能及第

  仕途不顺利的宋应星,却另有收获。

  这几十年赶考路上,他走南闯北,见识了各地劳动人民的智慧,记录下农业、手工业的各项创新。

  来到兄长所在的桐乡,发现了当地人遴选优质蚕种的育蚕之法。

  又从好友就职的军器处,取得了万人敌兵器、西洋大炮的介绍。

  集各家之所长,博天下之智慧,写就了《天工开物》。

  在好友涂绍煃的资助下,本书得以付梓。

  宋应星在序言中写道:

  「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一位淡泊名利的科学家,将毕生心血倾注为一部百科全书。

  这样的情怀,令现代人也为之动容。

  改朝换代之时,宋应星的兄长、好友接连身故。

  而他得以幸存,继续传承着「实用」的智慧。

  在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的指引下,宋应星穿越时间长河,来到现代。

  1961年的湖南安江农业学校试验田。

  在这里,他遇见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宋应星看着饱满的水稻,倍感惊奇。

  而袁隆平则与他分享了自己的愿望:天下富足,禾下乘凉。

  这也正是宋应星儿时的梦想。

  两位划时代的科学家,紧紧握住了双手。

  「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把重农固本视为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一代代人殚精竭虑,致力于提高农业技术,正是为了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贵五谷而贱金玉」的精神,从未变改。

  典籍,是这档综艺的面子。

  它的里子则是两个字——传承

  当代读书人,传承着伏生对知识的敬畏和保护。

  当代科学家,传承着宋应星的脚踏实地、淡泊名利。

  片中有一个情节,堪称整档节目的点睛之笔。

  从现代穿越到汉朝的撒贝宁,请教伏生:

  「《书》到底好在哪里?」

  伏生说:

  「让后世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阅读古籍,为的是温故而知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展望未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能在古籍中获得解答。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作为一个普通人即使知道这些,对自己也没什么大用。

  其实不然。

  一部好的典籍能让读者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不以偏狭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展,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所谓国家,就是一个个国民的总和。

  一个以史为鉴的民族,才能时刻保持清醒,不容易被狂热的舆论、廉价的真理所煽动,从而陷入长久的动荡和迷途。

  近年来,央视出品了不少广受好评的文化类节目。

  从《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经典咏流传》《故事里的中国》,再到如今的《典籍里的中国》。

  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向普罗大众科普知识

  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通过有新意的、浅显易懂的方式了 解我国的历史文化。

  虽然,《典籍里的中国》的确像一星差评所说,存在一些争议性的表述。

  比如目前反响最激烈的两点:

  一是节目中没有明确《尚书》今文、真古文、伪古文三个不同版本的概念;

  二是片中出现了宋应星留辫子头的形象,不符合其反清立场。

  豆瓣讨论帖

  但香玉认为,不必过于苛责。

  就让学术归于学界,综艺归于大众。

  《典籍里的中国》已经完成了它的科普使命,让古籍活了过来,走向大众。

  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曾这样说: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随附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中华文明就是有这样一种魅力,你越是了解,就越庆幸自己生在这片土地。

  文言文即使艰涩生僻、拗口难懂,也不能成为我们放弃它的理由。

  毕竟,中国的文化内核就深藏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典籍里。

  希望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能畅通无阻地阅读经典。

  中国的文化,本该由自己人守护。

责任编辑:李昭欣_NS35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国足18强赛分组抽到上上签!亚足联送来大礼包,6分将提前到手

国足18强赛分组抽到上上签!亚足联送来大礼包,6分将提前到手

阿牛体育说
2024-06-18 23:05:26
网传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看望姜萍,校方回应

网传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看望姜萍,校方回应

奔流新闻
2024-06-18 19:09:28
实惨!中企从俄罗斯买2千万美元铜凭空消失,工厂都找不到

实惨!中企从俄罗斯买2千万美元铜凭空消失,工厂都找不到

非虚构故事
2024-06-18 13:12:03
3-0!本届欧洲杯第一个至少打进两球的人!C罗率葡萄牙迎开门红

3-0!本届欧洲杯第一个至少打进两球的人!C罗率葡萄牙迎开门红

体育世界
2024-06-18 21:13:53
卸任7年后,主动交代问题的市政协原主席被逮捕

卸任7年后,主动交代问题的市政协原主席被逮捕

上观新闻
2024-06-18 17:02:09
日媒曝仁爱礁冲突战果:7名菲兵受伤, 1人手指截断,8枝枪被没收

日媒曝仁爱礁冲突战果:7名菲兵受伤, 1人手指截断,8枝枪被没收

大风文字
2024-06-18 19:21:31
取消对华免签,还拒绝中国的高铁,甚至放言:“不欢迎中国人”!

取消对华免签,还拒绝中国的高铁,甚至放言:“不欢迎中国人”!

星辰故事屋
2024-06-18 10:54:05
黄一鸣“杀疯了”!直播间卖大葱养孩子,王思聪被整得完全没脾气

黄一鸣“杀疯了”!直播间卖大葱养孩子,王思聪被整得完全没脾气

萌神木木
2024-06-18 21:18:32
闹大了!大使馆车违停堵路,女司机被劝阻后叫嚣:我有外交豁免权

闹大了!大使馆车违停堵路,女司机被劝阻后叫嚣:我有外交豁免权

洛洛女巫
2024-06-18 14:53:07
半场-葡萄牙暂0-0捷克 C罗失单刀莱奥假摔染黄

半场-葡萄牙暂0-0捷克 C罗失单刀莱奥假摔染黄

直播吧
2024-06-19 03:52:35
历史罕见!今天,彻底“杀疯了”!

历史罕见!今天,彻底“杀疯了”!

中国基金报
2024-06-18 19:10:00
你无意间看到过什么不该看的东西?网友奇趣回复第三期

你无意间看到过什么不该看的东西?网友奇趣回复第三期

石辰搞笑日常
2024-06-06 12:50:10
烧光百亿,离奇破产!顶级天才,让广东损失惨重

烧光百亿,离奇破产!顶级天才,让广东损失惨重

金错刀
2024-06-16 15:47:42
这位满口“外交豁免权”的大妈,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位满口“外交豁免权”的大妈,到底是何方神圣?

麦杰逊
2024-06-18 21:37:50
王晓晖、黄强、施小琳,有新身份

王晓晖、黄强、施小琳,有新身份

政知新媒体
2024-06-18 21:34:27
深圳一学区房,三年前14万元/平方米,现在4万元/平方米!

深圳一学区房,三年前14万元/平方米,现在4万元/平方米!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8 00:16:07
莱茵金属再次援乌大杀器,沃夫昌斯克被困俄军伤亡已过半

莱茵金属再次援乌大杀器,沃夫昌斯克被困俄军伤亡已过半

史政先锋
2024-06-18 21:24:06
形势严峻!广东省长在赴受灾现场的列车上分析情况

形势严峻!广东省长在赴受灾现场的列车上分析情况

政知新媒体
2024-06-18 21:09:46
动真格了!江西、福建、江苏、山东接连发文,释放了什么信号

动真格了!江西、福建、江苏、山东接连发文,释放了什么信号

石辰搞笑日常
2024-06-18 20:28:57
失去中国国籍代价有多高?身价千亿依然是待宰的羔羊

失去中国国籍代价有多高?身价千亿依然是待宰的羔羊

枫冷慕诗
2024-06-18 19:09:58
2024-06-19 04:04:49
独立鱼
独立鱼
独立鱼是最大的电影知识平台。
5762文章数 43363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被曝新恋情,张碧晨王琳凯发声辟谣

头条要闻

欧洲杯-皇马19岁天才世界波 土耳其3-1格鲁吉亚

头条要闻

欧洲杯-皇马19岁天才世界波 土耳其3-1格鲁吉亚

体育要闻

对于凯尔特人来说 谁是MVP根本不重要

财经要闻

官方:税务部门没有倒查30年的安排

科技要闻

第一批小米车主,已经开始卖车了

汽车要闻

全球最低价 现代IONIQ 5N预售价39.88万

态度原创

艺术
手机
旅游
家居
健康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手机要闻

曝三星Galaxy S25系列将全系采用高通骁龙移动平台

旅游要闻

直航加免签,利好中国—古巴旅游往来

家居要闻

在用什么吃饭这件事上,中国人仪式感拉满了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