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沿黄各地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综合利用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黄河文化“实”起来。“践行嘱托争出彩”专栏,今天推出《天鹅湖到金堤河——河南沿黄八市的对话:黄河文化,开启文旅产业“新时代”》。
“臣本应随公子前去……”“卿夜观天象……”在古都开封大梁门城楼中,一场通过8k、6面、720度全沉浸虚拟环境实景打造的全沉浸式裸眼3D演出,再现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空前盛世。
开封市宋都城墙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辉说:
就是要把开封城墙打造成为一个大宋沉浸式体验景区,因势谋景、借景照景,未来将成为开封一条空中旅游线路,打造城市天街。
9月11日下午,距离2020年第三届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暨2020洛阳河洛文化节开幕不足1天,记者见到了忙碌的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胡大鹏。
记者:明天就开始了,这会儿是不是压力最大的时候?
胡大鹏:是,天天谋划着明天该做哪些事情,笔记本上都列出来,十几项内容,从早到晚。
可以说,“中华源黄河魂”是这届文化节的主题,黄河文旅产业的发展,则是这次活动的“主心骨”。
开封古城墙![]()
开封古城墙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开封古城墙是中国保留完整的第二长城墙。如今城墙之下叠压着的5层古城墙,见证了开封八朝古都的繁华和更迭。开封市宋都城墙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辉说,开封城墙正以“文化+”、“科技+”为抓手,让文物“活”起来,让遗产“靓”起来。
开封市宋都城墙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辉:
未来的开封,还将保护和修缮世界唯一的千年不改的城市中轴线,重新匡正和再现东京梦华‘四厢二十坊’的城市格局,与文创链、餐饮链、住宿链、演艺链等相融相生,打造出文化创意的城墙经济带。
城摞城因黄河而生,“清明上河图”以北宋汴河风光为依托。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杨晓伟说,开封正整合黄河文化资源,面向世界讲好黄河与开封故事。
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杨晓伟:
建设一条以沿黄旅游景观大道和黄河大堤堤顶路为轴线,生态多样性的黄河生态廊道,开发一座悬河城摞城文化展示馆,打造一个黄河文化浓郁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串珠成线,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带。
从人声鼎沸的博览会到水声潺潺的黄河岸边,旅游产业正在融入黄河岸边老百姓的生活中。洛阳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村民郭亚军说,沿黄生态廊道的建设,让他们的家园更美。
村民郭亚军:
绿道建设了以后,垃圾清理可及时,那环境都好的没法说。
如今,黄河绿道将汉光武帝陵、沿黄抗日碉堡群等景观串点成线,沿线传统村落民俗改造提升蔚然成风,区域文化旅游“物理组合”开始迈向“化学反应”。
孟津县白鹤镇党委副书记崔亮:
村里面有留存好多明清时代的建筑,和杭州慢村集团签订了合作意向,对我们明清的建筑进行保护开发,发展民俗供大家到黄河观光游览。
记者手记
在开封采访时,我看到一组数据:去年,开封累计接待游客近八千万人次,同比增长17%;文化旅游综合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近两成。
无论是“天下名园重洛阳”,还是“汴京富丽天下无”,无不蕴含着黄河文化的丰富底蕴。如今,黄河两岸正以黄河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发展黄河文化产业,使黄河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让黄河文化“实”起来,实现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部 作者:谭可 朱圣宇 赵勇生 张亦弛 张振华 杨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