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诗评
第3期
说明:格律校对为目测,如有误判,请留言指正,谢谢!
本次活动图画
摄影:广西韦庆双 《平城晨意》
写作要求:七言律诗一首,中两联需对仗
本周的写作要求是一首七律,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既然是近体诗,那么就有十分严格的格律要求,也就是说,并不是把文字截成七字一句,两句一行,总共四行五十六个字,就可以算是律诗了。比如下面这首:
曙光染红山外天,岭前巧绣小平原。
天上高挂热气球,地面豪书彩虹篇。
山川林木秀壮域,江河湖汊润田园。
各族兄弟赞团结,三姐高歌唱丰年。
字数满了,句式对了,但这并不算真正的律诗哦,律诗要押韵,要讲平仄的。
晨雾朦胧涧谷饶,一条弯路向云霄。
站高望远畦田整,村落安排山半腰。
几抹霞光斜照远,迎接今日暖风飘。
清新幽静天然景,球越长空四野瞧。
这首作品押韵了,平仄也是没有问题的,那么是不是就可以算是律诗了呢?答案还是否定的,因为律诗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中间两联需要使用对仗手法。对仗,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个挺头疼的事,因为想要对仗过关,首先要词性过关,什么名词动词形容词,什么数词介词颜色词,都至少要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因为对仗讲究的是词性相对,拿古人诗句作下简单说明一下对仗要求: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首先说结构,一句诗一般都是由若干个词组(常见为两个字组成一个词组)加上单独的一个字组成的,‘沧海’‘月明’‘有泪’都是词组,‘珠’是单独的,两个字的词组简写为2,单独的一个字简写为1。那么,‘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句式结构简写为‘2212’结构,她的下一句,因为要对仗,所以也应该是‘2212’结构。用活动作品举例:
晨曦载曜平城野,远岭葱笼白雾缠。
翠树/依山/绕/庄屋,近村/傍水/袅/炊烟。
平田/水没/如/棋局,农户/荷锄/耘/稻田。
世外桃源祥瑞颂,青山绿水惠民传。
本作品中两联句式结构皆为2212结构。
广西五月好观光,晨晓平城显瑞祥。
松柏/崇山/随处/绿,风云/缥缈/满天/苍。
水田/块块/秧苗/嫩,宝宅/幢幢/翠竹/旁。
打造神州新特色,升空鸟瞰尽辉煌。
本作品中两联句式结构皆为2221结构。
最好呢,中两联的句式结构有所变化,比如颔联是2212,那么颈联就用2221。退一步,中两联实在没办法,只能句式结构相同了,那么上下两联相同位置的词组,词性变化一下吧。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再说词性,‘沧海’‘蓝田’都是专属名词;‘月明’‘日暖’都是名词+形容词;‘珠’‘玉’都是名词;‘有泪’‘生烟’都是动词+名词。前后两句相同位置的字词,必须结构相同,词性相同(近),这是对仗的基本要求。
说到这里,总会有人提出质疑,最常见的是拿出崔颢的《黄鹤楼》来作论证,唐代诸多诗选中的七律部分,《黄鹤楼》总会被作为开篇或压卷,这首诗被后世称为“唐人七律第一”,但是这个“七律第一”不但不合格律要求,对仗也是不甚工整的。于是就有人说了,既然“第一”尚且如此,我等又何必拘泥于形式?
那么,首先的说说律诗的由来,七律起源于南朝,初唐进一步完善格律要求,定型格式,至盛唐才趋于成熟。而崔颢是初唐人士,他那个年代,七律格式还未定型,他要自由创作应该是很正常的吧。但是我们生在形式早已定型的年代,笔者认为,趋于严谨才是正确的选择。当然,人各有志,有人执意洒脱自由,也是您的自由。
继续说对仗,律诗的对仗和格律一样,也是逐步定型的,古人七律中有四联都不用对仗的,有仅一联对仗的,有两联对仗的,有三联对仗的,也有四联全用对仗的。这次参加活动的作品中发现一首三联对仗的,特意贴出来看一下:
轻盈晓雾隐山城,淡袅炊烟罩岭村。
水幕平畴开镜影,云纱染翠举仙灯。
愚公后嗣追求见,大禹传人梦想真。
瘦岭穷川呈愿景,频传喜报首都门!
前三联全部对仗,古人作品中有不少,但是经过发展,最后定型的结果是,律诗一般都是中两联使用对仗,为正统格式。
了解了对仗要求,再说说对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诸多问题中,最该避免的问题应该是“合掌”吧,所谓“合掌”就是对仗的上下两句,都说同一件事,前后重复了,比如下面这首的第三联(颈联):
朝阳初起亮光欣,万物扶苏万象新。
峰翠青青闻鸟语,平城处处有花馨。
晨风舒适迎来客,瑞气祥和伴早宾。
绿野如诗天欲晓,有缘君至任君吟。
风,是流动的空气,所谓晨风瑞气,本是一物;客即为宾,所谓宾客,本是一体。所以颈联,是在说同一件事。
当然,合掌其实是很容易辨识,很容易避免的。而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那些说合掌吧,没合掌。但就是这些没合掌的句子,读着总感觉有问题,比如下面这首:
远道桃源不可寻,此间胜境慰吾心。
藤庐遍野隐深树,溪涧满山藏密林。
兴至常观云变色,闲来每赏鸟鸣音。
何时携酒共知己,流水高山付古琴。
‘隐深树’‘藏密林’一棵称树,多棵为林。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关系很近吧?
绿树浓荫碧草香,田园一派好风光。
远山缥缈藏诗意,近路蜿蜒绕水庄。
朝起晨霞迎丽日,晚来暮色裹斜阳。
平城正值新时代,快马加鞭奔小康。
‘丽日’‘斜阳’,两个时间段的太阳,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关系很近吧?
恬静山乡薄晓烟,彩球三五似飞天。
村村乐拥宜林地,户户勤耕免税田。
清朗野郊游子慕,雾霾城郭有谁怜?
更愁久在樊笼里,不解何时返自然。
‘村村’‘户户’一家为一户,多户为一村,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关系很近吧;‘宜林地’‘免税田’土地种树造林,围地开荒,进而免税,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关系很近吧?
这种对仗句中使用关系很近的词组,轻易使得诗境狭窄,给人一种在小圈子里打转的感觉,虽然没有合掌,但是也和合掌差不离了。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先看下面这首作品:
云衣半解远山濛,鸣凤声传廓舍中。
雨霁平城香隐隐,春深落木色葱葱。
方田阡陌增诗骨,和气人家入岁丰。
美景良辰今又是,乡关客路少飘蓬。
‘平城雨霁’‘落木春深’时间地点都是大不同的,一个气象概念,一个季节概念;‘香隐隐’‘色葱葱’一个源于嗅觉,一个源于视觉。如此对仗,显得上下两句的取景范围很广,境阔而具有纵深感。再看一首:
北国武陵何处寻,黄河东岸华山阴。
千重岚气塞天地,万里墟烟传古今。
布谷尚催田漠漠,朝霞将晓影沉沉。
雄鸡似听已三唱,村父牵牛出柳林。
‘岚气’不可见,但可感知。‘墟烟’可见。一虚一实,经纬交错;‘天地’可见。‘古今’不可见,但可感知。一实一虚,经纬交错。立体诗境就在虚实之间形成了。
一望青蓝大地新,浮云淡彩绕山循。
薇薇晨韵霞光好,袅袅炊烟米味醇。
远看田园芳草绿,近观院落小康真。
问天气象球高起,勘测先知我自身。
‘田园’‘院落’这首诗的诗境也不窄,但是‘远看’‘近观’都是观看吧?虽有远近之分,但是‘观看’两字是个近义词的缘故,还是显得有所局限性。
还是国南山水靓,天清地秀每时强。
晨星尽落祥云耀,艳日潜升俊鸟翔。
何处彩球添喜庆,谁家画畈沐霞光。
炊烟袅袅亲青岭,大道康庄向远方。
这首作品颈联诗境也不窄,但是‘何处’‘谁家’都是不明指向的设问吧?两个词的意思挺相近的吧?这种用近义词来对仗的句子,在对仗中最好能所有避让。比如下面这首:
峻峰叠嶂蜿蜒起,云映晨烟灿灿红。
不闻翠莺鸣绿柳,且看彩绣舞空中。
层层田野天穹碧,栋栋高楼日子丰。
疑是瑶池琼阁地,原来界下小山冲。
‘不闻’‘且看’两个递进词组。‘闻看’一个听觉,一个视觉。‘不且’带有反向意味。读起来就显得好看多了。
青山郭外共云生,半隐葱容待日晴。
陌上千田幽草绿,眸边万户曲烟轻。
伊人结艇飞天醉,白羽随风舞袖盈。
最是遥乡春好去,一潇新雨满平城。
‘陌上’‘眸边’陌眸主体不同,诗境随即显得开阔了。
再说说用词:
远山含黛曙微明,环列万峰云脚平。
魏帝开都存古迹,今民拭土弄新晴。
山青水秀描佳境,阡陌纵横绿小城。
十里霓虹犹自梦,山歌谁唱二三声?
‘山青水秀’‘阡陌纵横’都是成语,成语直接入诗句,是最好避免的,显得肚里词穷,靠成语凑字数了。
金轮喷薄映朝霞,翠嶂迷蒙笼帛纱。
袅袅饮烟墟里出,弯弯山道日边斜。
水田漠漠飞天镜,夏木阴阴掩谢家。
布谷声催晓行早,荷锄背笠弄桑麻。
而这种把古人句字直接搬来的法子,也最好少用。如果能翻出新意,倒也不错。怕的是,横梗在那里,显得刺眼。
晨曦破晓映霞光,醉染山峦醒陌桑。
俯瞰凌空云岫舞,凭栏仰望彩虹翔。
精描细画蓝图绘,作赋吟诗颂小康。
日嫩风鲜花蕾绽,乡村振兴正飞航。
至于‘蓝图绘’‘颂小康’这类词,更适合用于写表彰报告,写入诗句,容易显得泛泛而谈。
远山云雾春林早,四处青峰露彩霞。
田野忙耕勤近地,池塘鸣叫靠青蛙。
施肥稼啬千般壮,产富青苗万亩葩。
人不误时时养黍,丰仓万石禀生嘉。
‘鸣叫靠青蛙’理没错,就是这么一回事,但是诗不应该是这么写的,这么写就显得直白无味了。诗是需要使用修辞手法的,比如下面这首:
青山隐隐几人家,日月无忧度岁华。
晨起犁耕一坡露,暮归身背满天霞。
春时碌碌栽新稻,冬节闲闲煮老茶。
偶尔诗中亦得趣,佳词妙句尽堪赊。
犁耕的是土,不是露。晚霞是洒在背上,而不是人背着的。但是如此一错位,一夸张,就显得趣味盎然,平凡一幕,立增诗意。
熹光破晓意微凉,晴霭挤身入草堂。
却月匆匆成远客,长庚杳杳换朝阳。
荷锄新妇田为镜,驱犊小童岚作裳。
山卷帘栊看佳境,乡村最美是晨妆。
‘田为镜’‘岚作裳’比喻手法,可以让句子增添美感。
四月人间莫妒闲,须乘细雨灌秧田。
金鸡破晓五更起,杜宇惊春深夜眠。
翠黛众芳亭畔柳,芙蓉独秀水中仙。
若嫌孟夏时来苦,何有秋粮酿酒泉。
‘金鸡’‘翠黛’都是偏正词组;‘杜宇’‘芙蓉’都是连绵词组。在对仗上,连绵词组是可以和偏正词组相对的,但是该作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上下两联之间,‘金鸡’‘翠黛’形成了对仗,‘杜宇’‘芙蓉’形成了对仗,这是对仗手法中的扇面对。
初阳普照透层林,炫彩圆球舞倩魂。
云览群峰齐俊秀,风吹沃野绿氤氲。
连横陌路盘村外,碧草丛生沁翠茵。
莫怨艰辛农事苦,金秋酒酿耐人寻。
这首作品中‘连横’‘丛生’相应对仗,‘陌路’‘碧草’相应对仗,这是对仗手法中的交股对。
扇面对、交股对,和其他诸如错综对,隔句对等,都不是传统对仗手法,使用者最好能先把传统对仗手法学扎实了,再在写诗时,偶然得到这些句子,那么顺意用之。忌取巧炫技。特别是准备拿出去参赛的作品,使用这些个非传统对仗手法,很容易被判为对仗不合格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