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属全国大区域流行病害,具有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危害损失较重等特点,主要危害叶片,夏孢子鲜黄色,沿叶脉排列成条状。小麦蚜虫主要集中在小麦茎、叶和穗部刺吸汁液,并分泌蜜露;这两种病虫均会造成叶片干枯,影响光合作用,致使小麦灌浆不足、籽粒秕瘦,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县植保站4月15日上午在小铺乡胡营村麦田发现1个条锈病发病中心,面积2平方米,病叶122片,严重度1%~80%,并开始散粉。县植保站和测报点4月13~15日调查,麦蚜平均有蚜株率35.3%,百株蚜量 501.6头;其中小铺乡胡营村、三家村、半坡店镇罗堂村麦田蚜株率分别为100%、100%、26%,百株蚜量分别为1700头、1230头、409头。近期田间温湿度适宜,主栽品种抗病虫性差,对条锈病、蚜虫发生蔓延极为有利,防控形势严峻。望各乡镇(街道)高度重视,吸取1990年因条锈病流行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的沉痛教训,在防治上实行“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的防治策略,立即开展条锈病和蚜虫的查治工作。
防治指标:条锈病病叶率0.5~1%;麦蚜百株有蚜500头。
防治方法:
防治条锈病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克、30%己唑醇悬浮剂8~12毫升、43%戊唑醇悬乳剂20毫升、12.5%氟环唑悬浮剂48~60毫升、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毫升或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30~50毫升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
防治麦蚜选吡虫啉、啶虫咪、吡蚜酮、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任何一种,与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菊酯类药剂混合均匀喷雾,每亩用水量30~45公斤。配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书用量使用,严禁随意加大或减少使用量,以确保防治效果。若病虫混合发生时,应选用上述药剂混合喷雾。
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治亩用药液量不低于1公斤。
滑县农业农村发布紧急通知
来源:滑县农业农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