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武帝时期,推从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以儒学治理天下。正是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儒家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学问。此后数千年的文化变迁过程中,儒学成了古代大部分人民的思想。因此在现代人的历史观念中,汉朝可以说是从推行董仲舒思想后就成了儒家王朝。但历史中并不是这样的,在汉武帝之后,汉王朝与儒家学问分分合合,最为显著的是汉宣帝时期打压儒家文化。那么汉宣帝为什么会选择打压儒学呢,,此外儒学于汉朝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董仲舒
首先自汉宣帝继位后,治国方针就发生了变化,不再以儒学为主了,而是以法家之术治理国家。而汉宣帝本人更是热爱王霸学说,不喜欢条条框框的束缚,自然对儒家学说中的社会道德准则也不感兴趣。汉宣帝执政刚柔并济,对外采用汉武帝时期的扩张策略,但不主动发起太多的战争,以压制匈奴和西羌为主,进而一步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对内则讲究实用主义,一切从简,不依赖汉武帝时期的天命观政策。
汉武帝
汉宣帝之所以不再延续独尊儒学的治国方针,是因为感受到了儒家天命观所引发的问题,董仲舒的天授君权给帝王戴上了枷锁,使得帝王成了儒家道德绑架的人物。比如在汉武帝去世后,竟然有儒学大家提议恢复禅让制,给皇家造成了很多政治影响。实际上这帮提出禅让制的儒家学者是借这巫蛊之祸专门搞得政治手段,是通过滥用天命等隐喻来蛊惑人心的做法。
汉宣帝
此外汉宣帝之所以如此反对儒学还有一个原因:儒家学问和汉武帝之后的政治局势发生变化。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目的在于消除官僚阶级中的政治团体。比如说有些享受官为继承的家族将敌对政治势力排挤出去。汉武帝正是借助了董仲舒的天命观学说,把天命当做政治话语权,从而代表中央集权。到了汉武帝末期,儒学就不光是皇权的标志了,更是成了世族大家的象征。正是看到了儒家还成为了外戚的标志,所以汉宣帝才会刻意淡化天命观,不在推行儒学中的道德崇拜,因为汉宣帝知道儒家天命观既可以被皇家使用,也能被其他势力使用。
最后汉宣帝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汉元帝时期,儒学发展脱离了皇家控制,这就导致了汉儒有着一种太过极端的改造社会思想。另一个危害就是促进了家国天下的士族政治的发展和崛起,造成了严重的皇权政治隐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