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梦工厂出品的一部短片治愈了。
这部短片,片长8分02秒,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却带给观众无数感动,还获得了:2019年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
它叫《Bilby》(兔耳袋狸),值得你带上耳机,花8分钟静静品悟。
爱是看不见的羁绊,
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这世间,唯有爱与勇敢不可辜负。
位于食物链低端的兔耳袋狸,
生存环境险象环生,随时有丧命的危险。
而他一个随手的善良举动,
不经意间,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只是因为在荒漠里多看了你一眼,
于是开始了一段暖萌的守护之旅。
当我们有了想守护的人,
我们就会变得无比勇敢。
当我们要守护一个东西,
就在我们守护的这个东西里,
把自己练得完美练到无懈可击。
这是一个永不言弃的故事,
也是关于守护与责任的故事。
这世界并没你想得那么糟糕,
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
让人瞬间感动。
科普时间
▲Monarto动物园中心的4只Bilby之一
Bilby是什么动物?
在普通外国游客的眼里,袋鼠、考拉、鸭嘴兽似乎就代表了全部“值得注意的”澳洲野生动物。殊不知,澳洲野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其独特性一样令人震惊。仅举一例:澳洲境内大袋鼠(Kangaroo)和小袋鼠(Wallaby)的种类,共有三十九种之多,屡屡出现在明信片上的那种红袋鼠,只不过是其中体型最大、最讨人喜欢的一种而已。
▲袋狸
其它体型更小的有袋动物种类,原本还要繁多,然而正是由于它们体型太小,在野兔、野猫、狐狸等外来物种的竞争和捕食下,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不断灭绝的境地。袋狸(Bandicoot)家族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例子。
▲袋鼹
说到袋狸,澳洲有袋类哺乳动物里面,相貌最不出众的,大概就是这些酷似尖嘴大老鼠的家伙们了——那种更加见不得人的袋鼹鼠除外。然而谁能想到,袋狸科这个“大老鼠”家族里,竟然出了一门漂亮亲戚,它就是仿佛来自童话世界的Bilby。
今天人们常常提到的Bilby(中文称作:兔耳袋狸),确切地讲,应该叫Greater Bilby,学名Macrotis lagotis。
它这个属(Macrotis),在欧洲人踏上澳洲大陆之前,世界上原本有6个已知的亚种,但截止2012普查核实,目前仅存一种仅分布于在西澳大利亚和北领地之间的边界地区,以及昆士兰西南部,种群数量稀少,目前濒临灭绝。
同时消亡的,还有另外三种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袋狸科动物。它的英文俗名Bilby源自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Yuwaalaraay族土著语言。
▲动画短片中的堋翼狸还是很符合特征的
独一无二的兔耳袋狸
背部毛皮呈蓝灰色,腹部白色,尾巴细长,靠近身体的半段黑色,另外半段则是白色。它的体型大致与野兔相当,除了一副和普通袋狸相仿的、标志性的尖嘴外,还长了一对有趣的兔子耳朵,正是这副俏皮的相貌、和秀气的仪态,赢得了所有澳洲人、特别是小孩子们的心。我在埃德雷德的动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中,最喜欢看的,就是兔耳袋狸,每次看到它们,都难以说服自己离开。
▲悉尼野生动物世界的一只兔耳袋狸和Spinifex小跳鼠
兔耳袋狸的雄性个体大约可以长到体长42厘米,尾长25厘米,体重1.75公斤,雌性略小,体长约34厘米,尾长24厘米,体重0.95公斤。成熟期后全年都可交配生育,孕期两到三周,每胎产子一到两个。和其它穴居有袋类动物一样,兔耳袋狸的育儿袋向后方开口,幼崽通常要在育儿袋中待上十一周。
▲Alice Springs Desert Park 的兔耳袋狸
兔耳袋狸是杂食动物,以植物根块、果实、种子、菌类和各种无脊椎动物(如白蚁、蚂蚁、甲虫、蠕虫等)为食。由于能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水分,它们不必喝水。
这种听觉嗅觉灵敏、视觉奇差的小动物,只在夜间出没,动作缓慢,性喜独处,极不合群。即使是“一家人”,也就是说,一对父母和一两个刚刚可以独立觅食的年轻子女,都分别拥有自己的专属“领地”——一系列深约两米、盘旋下降的陡峭地穴。据说每只兔耳袋狸拥有的“地穴群”,其地穴数量最多可以达到十二个。
兔耳袋狸简介:
兔耳袋狸(学名:Macrotis lagotis):是兔耳袋狸属的一种。是世界上最小的有袋动物。体长55厘米,尾长23厘米;体重0.8-2.5千克。体形纤细。耳长超大似兔而得名。吻长,粉红色,无毛而粗壮。细长的后腿像袋鼠。皮毛柔软且很长。背部呈灰蓝色,腹部为白色。长尾是灰色和黑色,尾尖白色。
兔耳袋狸生活习性介绍:
兔耳袋狸栖息於干旱、炎热的地区,包括沙漠、沙丘和草原。夜间活动,不善结群。白天呆在地下洞穴中。隐于干旱草原的灌丛或草丛中。食性杂,既食昆虫及其幼虫,也食草籽、果实和真菌类。每年3-5月份繁殖,每次产仔1-3只。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和中部,是当地最奇特的有袋类动物之一。兔耳袋狸体长55厘米,尾长23厘米;体重0.8-2.5千克。
▲维多利亚博物馆的Macrotis lagotis骨架。[C 28214]
兔耳袋狸雌雄异形,雄性的体重是雌性的两倍(雄性0.8-2.5千克,雌性体重是0.6-1.1千克)。随着体型的增大,雄性也有了更大的额头和更长的犬齿。体形纤细。具超大的无毛耳朵,耳长似兔而得名。吻鼻长,粉红色,无毛而粗壮,富有活力。具有滑稽的外观,细长的后腿像一只袋鼠。前足有3趾,趾端粗长的爪适于挖土。
丝质的皮毛柔软且很长。背部呈灰蓝色,带有微妙的棕褐色标记;腹部为白色或奶油色。长尾靠近身体部分蓝灰色,其余为黑色,40%的尾尖是纯白色。兔耳袋狸奔跑的过程中,尾巴像一个僵硬的旗杆被携带着,并且有一束细长的毛发折叠在裸露的尾尖上。
当动物在穴居时,育儿袋会向后方开放,以避免土壤进入。前肢强壮,由三个爪位和两个无爪的趾组成。后肢纤细,与袋鼠相似,跳来跳去。兔耳袋狸用它们的腿在沙漠里驰骋。它们的舌头又长又粘又细,很容易捕到白蚁。兔耳袋狸不善结群,过着孤独的生活。尽管有些兔耳袋狸会结伴而行(通常是雌性)。
兔耳袋狸习半潜式生活,在2米深的地方挖出一些螺旋状的洞,长度可达3米。这些洞穴可能有多个出口,如果一个洞穴被捕食者入侵,就可以从其他出口逃跑,这一点尤为重要。这些洞口隐于干旱草原的灌丛或草丛中,可以作为保护,免受掠食者以及恶劣的太阳和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也可以作为一个安全的地方,在成年兔耳袋狸外出觅食的时候藏匿幼仔。
兔耳袋狸白天呆在地下洞穴中,夜间活动。太阳落山时,兔耳袋狸会离开洞穴寻找交配的机会。也会在夜间周期性地返回自己的洞穴休息或受到捕食者的威胁。但它们之间除了交配之外,没有多少社会联系。雄性兔耳袋狸似乎拥有一个线性的社会等级,这种等级由洞穴外的气味标记表明动物处于的统治地位。
兔耳袋狸的视力不好,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来感知环境。它们有敏锐的嗅觉,用来嗅出埋在地下的食物,也能感知到其他个体的气味标记。它们巨大的耳朵,能听到昆虫和捕食者的声音。然而,听觉似乎比嗅觉重要得多。兔耳袋狸的耳朵也被用来帮助调节体温。雄性之间的交流通常通过气味标记发生。
雄性在洞穴的入口处摩擦泌尿生殖区域来标记洞穴的外部。雄性也可以在它们与雌性交配的地方标记洞穴。气味标记与主导地位直接相关,占统治地位的雄性倾向于避免进入占其他已经被占主导地位的雄性标记过的洞穴。
兔耳袋狸不喝水,它们从食物中获取水分。食物包括种子和草籽。特别是那些植物的根、果实、真菌类、块茎和鳞茎,也吃幼虫、白蚁、蚂蚁、蜘蛛、水果、真菌、蜥蜴、偶尔也吃卵、蜗牛或小型哺乳动物。昆虫在植物中所占的比例取决于栖息地和季节。
兔耳袋狸嗅觉敏锐,有很好的听力,它们会将巨大的耳朵贴在地面上,能够听到白蚁和其他昆虫在地下掘洞。
然后,用自己锋利的爪子和强壮的前肢来挖出昆虫、鳞茎和其他被掩埋的食物。由于兔耳袋狸有柔软的皮毛,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白蚁叮咬,它们在挖地道通往白蚁室时,会用细长的舌头搭在自己身上。不幸的是,这种进食方法也会导致大量的土壤和沙子的消耗。
兔耳袋狸具一夫多妻制的交配制度,其中最主要的雄性会与最主要的雌性和其他雌性交配,而较低的雄性会与同等或低于它们的雌性交配。雄性通过接近和跟随雌性来发起性互动。紧随其后的雄性在雌性的脸、肩膀、侧腹、尾巴下面嗅嗅雌性,以及舔舔雌性的泌尿生殖口。雌性也可以嗅雄性。雌性可能会积极地拒绝排名较低的雄性的交配。交配似乎发生在地下,最长的交配记录在18个小时左右。由于兔耳袋狸的数量减少和半自由的夜间生活方式,几乎没有记录到在野外交配。
兔耳袋狸全年均可交配繁殖,但主要集中于3-5月,是否繁殖取决于环境条件。在干旱的环境中,雌性可能会推迟交配,直到合适的条件来支持哺乳和独立的营养需求。当环境条件适宜时,雌性兔耳袋狸每年最多可产生4只幼崽,一般产1-3只。雌兔耳袋狸在5个月大的时候达到性成熟(或体重560克时),而雄性则需要8个月的时间(或体重800克时)才能达到成熟。雌性发情周期持续大约21天。兔耳袋狸是所有哺乳动物中妊娠期最短的之一,只有14-17天。在怀孕后,幼小的后代爬进母亲的育儿袋,将自己附着在乳头上,并在育儿袋里停留75天的时间,它们继续以非常快的速度生长,在它们离开育儿袋的时候达到200克。一旦幼崽从母亲的口袋里出来,它们就不进去了,这期间雌兔耳袋狸已经交配并有了新生儿。这些出袋的幼仔被母亲藏在她的洞穴里,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她定期回来给她的孩子们喂奶。两周后,年轻的兔耳袋狸离开了洞穴,必须自己照顾自己,可独立生活。
兔耳袋狸数量稀少,仅见于澳大利亚干旱地区的孤立片状草丛中。因其毛皮具有商业价值,曾被大量捕杀。兔耳袋狸在过去的千百年中一直过着安定的生活,直到欧洲人涉足澳洲后它们才遭了灭顶之灾,狐狸、猫、野猪等外来食肉动物的引入,使得原本鲜有天敌的兔耳袋狸家族日渐消亡,另外过度捕猎以及畜牧业对其栖息地的破坏,更使得兔耳袋狸的生存前景雪上加霜。
如今唯一剩下的这种兔耳袋狸除了奔跑速度比较快之外,也是因为它们的体型还算比较大,野猫和狐狸想要吃掉它们也要费一番功夫。但饶是如此,这仅存的兔耳袋狸品种也依然随时面临着灭绝的风险。今天的兔耳袋狸可以说是活得比较凄惨,它们白天的时候只能躲在洞穴里面睡觉,只有在晚上的时候才敢出来觅食。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自己生存的概率,兔耳袋狸几乎什么都吃,无论是昆虫、真菌类、各类植物的叶子还是草根、草籽,只要能吃到嘴里,对于兔耳袋狸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不过这种卑微的动物曾与伊丽莎白女王一起登上过澳大利亚的纪念币,并且现在这种纪念币的价格变得非常昂贵。
![]()
爱是成年人的勇敢,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rlyl
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话用在兔耳袋狸的身上可谓最为合适,安乐窝中活着的它们,在面临危险的时候便彻底慌了手脚。所以,对于人来说也一样,安逸毕竟不是永久的,适当地经历磨难学会应对困境的办法,对于一个人来说才更为重要。地球上每年约有两万七千多个物种走向消亡,也许我们很难阻止这一切。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从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Editor:rlyl
延伸阅读:
娃娃鱼“分家”研究引关注:让“濒危学科”更好守护濒危生物
比起中国熊猫,袋鼠一定是全世界混的最惨的“国宝”,一言不合就被做成烧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