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作为历史知名度比较高的皇帝,除了因为他开创了盛世,还有他为了上位不择手段,昔日的玄武门政变,造就了他这个千古一帝,不过玄武门始终是李世民的人生污点。为了避免后世子孙重走自己的老路,李世民对于国家继承人,可是十分的上心。我们都知道,大唐的储君一开始是李承乾,他是李世民跟长孙皇后的长子,自幼聪明伶俐喜好读书,十四岁做的国论,还被李世民当众夸奖过,不过这个聪明仁孝的少年,却长成了一个荒诞的青年,不仅喜欢胡人礼仪,甚至迷上一个叫称心的男乐工,结果李世民怒杀称心,父子俩从此结怨。
再加上李世民向来宠爱李泰,李承乾担心储君位子不保,于是跟侯君集等人密谋造反,之后消息泄露,被发配到遥远的黔州,没过多久郁郁而终。按理来说李承乾没了,太子之位应该轮到李泰了,毕竟能当储君的皇子,只能是皇后所生,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嫡系子孙,李泰又排在李治的前面,不管怎么看李泰都是最佳人选,李泰本人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李世民却有些犹豫,但心里还是偏向李泰这边。
因为幼子李治性子软弱,实在不是当皇帝的料子。就在李世民考虑让谁当继承人时,李泰站出来说,假如他当上了皇帝,会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等到百年之后传给李治,李世民对于这个说法并不认同,且认为李泰的心思太过残忍。虽然李世民也不是什么好人,在玄武门更是杀了两个兄弟,但即便他再怎么心狠,也没对自己的下过狠手,李承乾有造反之举,李世民也仅仅把他发配而已。
如果让李泰当上皇帝的话,其他的儿子哪里还会有活路。李泰不知道正是因为他的一番话,让李世民改变了决定,于是他将李泰封为顺阳王,让他离开长安搬去自己的封地,此举也是彻底断了李泰想当储君的心思。前面两个嫡子都失去了继承资格,仅剩下了一个李治,李治从小就跟几个兄长关系好,长孙皇后去世那年,李治只有九岁,在众多皇子当中,他是由李世民亲手带大的,两人的父子关系非常好。
李治虽说是个嫡子,但没有像其他皇子的野心,再加上重臣长孙无忌的拥护,李世民最终选择这个幼子当太子。而李治也不负父亲的期望,登基以后励精图治,将大唐的疆土扩展到最大,任用了一大帮有才之士,为今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很多人会误以为李治是个软弱君主,其实这是不对的,他在位期间的政绩比起武则天更加突出,只不过被女主朝政抢去了风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