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灾难性的消息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当被告知种种危机和问题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逃避,不去想也不去看,而内心的焦虑感有增无减。
法国当今极具影响力的导演席里尔·迪翁看到了这一切,他知道,必须转变思路,去做些不一样的事。
他和法国当红影星、同时也是新手妈妈的梅拉妮·罗兰组建了一个6人团队,历时5年,遍访全球10多个国家,探寻属于未来的更合理的生产方式,以及更舒展的生活方式。
他们与50多位科学家、意见领袖和决策者深度对谈,走进位于写字楼之间的都市农场、旧金山的零垃圾处理车间、共享创新住宅区、坐落于贫民区的芬兰小学。
聆听穿草鞋的博士农民、给几万村民修厕所的村长、带领居民在工业小镇种菜的中年妇女等各行各业的人讲述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充满创意的工作,摆脱焦虑,让生活重新变得自由而有趣。
9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举办了一场名为《我们需要不焦虑的明天》的讲座,《人类明天》的作者席里尔·迪翁应邀来到了清华大学,他和一群有趣的年轻人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经历,他告诉我们明天如果要想不焦虑,就得从现在开始行动。
▲ 《人类的明天》作者席里尔·迪翁
我们需要不焦虑的明天
主持人:焦虑或者不焦虑这个词,对于在座的各位来说,包括我在内,都是不陌生的,我们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都会或多或少感受到焦虑,从而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自己说,我要不焦虑,我不要焦虑。
那么相信在今天的活动之后,大家对于焦虑,对于如何克服焦虑,缓解焦虑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席里尔·迪翁应中法环境月之邀,今天来到现场为我们分享《人类的明天》,分享他与法国知名女演员梅拉妮·罗兰等5位年轻爸妈,历时五年在世界各地寻找解决危机之道的故事,接下来我们有请席里尔·迪翁先生和他的翻译赵女士。
席里尔·迪翁:你好,这是我唯一会说的一句中文,见到大家很高兴。谢谢大家邀请我来参加这个活动。
在座的有哪些人看过《人类的明天》纪录片,或者读过这本书的,请举手?我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我大概做了十年的社会活动,之前做过一个非政府组织。
我一直在致力于告诉人们,现在的气候变化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威胁。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越是告诉人们,我们现在面临的困境有多可怕,越是告诉人们现在气候变化有多可怕,人们越来越焦虑,越少有人会想要去采取行动来对抗气候变化。
通常的情况下,我们看完一个美国电影,关于生态系统变化的电影,只是觉得我们啥也干不了,感觉很崩溃。
▲活动现场 · 圆桌会谈
我们会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当我们面临危机的时候,我们首先的反应通常就是去逃避这个危机,比如说如果我们在街上有一辆卡车向你开来,你第一反应就是躲开。
而气候变化也是一样的,如果我告诉你,气候变化会导致我们一半的人死亡,会导致有大量的物种灭亡,可能到2050年海里就没有鱼了,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时候你就会变得很困扰。
当我们听到这么可怕的后果,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想要逃避这样的危险,而不是找一些具体的行动去反击它,或者是改变这样的情况。
而我们做这个纪录片,以及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要赋予人们力量,我希望人们看完这本书,或者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可以更加有信心,更加相信自己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而我们在电影当中也向大家展示了许多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食品、能源、经济、社会以及教育各方面的问题,我想告诉大家这五个方面都是息息相关,互相联系的.
我们只有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才能找到解决它们的最好方式。而对我来说,我想通过讲述的方式,是唤醒人们意识的最好方式。
有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在我们了解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用理性去分析,但是我们怎么样才能采取行动呢?
我们必须要被感动,被触动,只有我们被触动了,我们才会想要真正去思考,去采取行动。
想要人们受到震动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当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比如说台来临,或者是干旱非常严重的时候,但是这种震动的方式已经为时过晚。而另外一种震动人的方式就是讲述故事。所以我们在这本书当中,以及在这部纪录片当中,向大家讲述世界各地每个人他们都在努力做的一些不平凡的事。
我们之前走访了法国一个小农场,这个农场已经完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循环经济运作模式。他们只用了10%的资源,没有用任何的化学药品,没有用任何的肥料,也没有使用任何的化石原料。
通过这种有机的方式,将空气中的碳储存下来,并得以循环利用,他们这种做法保障了生物的多样性,他们整个农场当中有很多的微生物和昆虫都可以共生,同时他们也为自己带来了非常健康的食物,给他们带来很好的生活。
因为他们可以将农场当中所生产出来的食物卖给当地,而不是把这些食物卖到一些大公司去。
我们也去了一些城市,他们也在做一些可再生的能源。
▲点击图片购买《人类的明天》
有些城市当中的居民只有20%是自己开车,而其他人都会选择用自行车出行,或者走路出行,或者是公共交通,像火车这样的方式出行。在这样的城市,他们的空气是十分清新的。
那个城市就是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
我们还去了旧金山,旧金山提出“零浪费”的理念,他们会把所有用过的东西进行循环或者是分解。我们也去了许多的公司,他们在用一些更加生态环保的方式来省钱。
▲ 活动现场 · 圆桌对谈
我们也到了一些地方,这些地方他们有自己的货币流通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不会依赖于大公司的投资,可以有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可以来经营他们的经济。
我们也去了印度一些村庄,在这些村庄当中他们会举行一些集会,以一种民主的方式决定村里面的有关政策。
我们到访芬兰一些学校,在这些学校里,他们会去鼓励和启发所有的人,让他们知道我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有哪些特别的天赋,让他们去享受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我们也见了很多人,就像在座的各位。我希望向大家展示的是,所有人无论身份大小,你不需要做一个大人物,就可以有很有意义的生活。
要知道,不是说每一个人单靠一己之力就可以拯救世界。
这些人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可能之前在银行或者金融业赚很多钱,但是突然有一天他们意识到我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时候他们可能就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到底特律、柏林、或者是法国一些地方发展当地的经济。
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希望他们每天早晨醒来,感觉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为世界带来改变。
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己之力,来改变世界。
我们要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我们要发现自己的天赋。我们可以为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区域做什么呢?
而对我来说,就是让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更加的具有可持续性。如果我们身边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我们要学会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我的建议就是可以在我们所生活的本土种蔬菜。
今天提出这个观点,主要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我们的生活过多地依赖于那种大型的网络,举一个例子,如果突然有一天没有石油了,所有的运输业都瘫痪了,那我们的食物也没有了。
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把食物从远的地方,搬到我们所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希望在本土就可以经营农业,比如我们今天就邀请了程存旺老师,他就有自己的农场。
▲中国有机农业及CSA农场领军人物程存旺
我们应该在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发展出一些可再生的资源,因为如果我们过度去依赖于沙特的石油,或者俄罗斯的天然气,一旦他们的资源切断,我们的生活就无法继续下去。
我们可以去利用身边的比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各方面的再生资源,因为政治因素或者是政治局势紧张因素,导致我们没有这些石油或者天然气来源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将我们的生活继续下去。
同样我们也要保障当地的水资源是洁净的,要让当地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源,这样就不会过度依赖于大的网络。
我希望大家可以改变我们对未来的看法,我们的生活不一定是要在一个大的局势里,而是可以在一个很小的区域,既有农民,又有工程师,既有哲学家、艺术家,也有政治家,我只是希望改变大家对未来的看法。
都不能在那儿留下任何东西。因为无论你拿走什么,还是你留下什么,这事儿干多了那儿就会慢慢变了样儿,等你再去的时候就不是我看到的样子了。
▲ 活动圆满结束
来自作者的一封信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新经典公司所有
图片来自网络/本期编辑:八寺宵独夜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