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过故宫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即使你逛遍了真个故宫,也找不到一个地儿写着“厕所”、“茅房”或者其他什么能表明是厕所的牌子。那么古代紫禁城里的人都是如何上厕所的呢?
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下,故宫有着九千多间的房间,但是却没有一间是厕所。在当时修建皇宫的时候,不修建厕所是有原因的。
先秦时期的厕所叫做圂,也就是猪圈的意思。当时的厕所都是在猪圈上面搭一个简易平台,你在上面居高临下思考人生,底下是一群等着开餐的猪,直接废物利用连冲厕所都省了。
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是流氓出身,当了皇帝也改不了一身痞气。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刘邦内急,为了不耽误开会,居然直接拿文官的帽子当厕所用了,就地解决。受到刘邦的启发,汉代的厕所也就越修越小。
到了唐朝,厕所都是围墙围成的方形,而在蹲坑的前面放了一条瓦片,防止污物溅到蹲坑以外,这个设置现在的厕所依然在使用。不得不提的是,唐朝厕所正面的墙上还设了一个孔,如果发现其他人想上厕所,就可以大喝一声,避免尴尬。
到了明朝厕所普遍高出地面,便器下方直接就是粪车,这主要是为了方便打扫,不过当时一个月之打扫三次,恐怕平时依然臭气熏天。
清故宫一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间,但没有一间是厕所,这是为了保证紫禁城的空气质量。
当时宫里人无论身份高低都使用坐便,身份的高低,坐便器的等级有着一定的差距。坐便是由便盆和便凳组合形成的,便凳中间有一个圆口,下面放置方便取出的便盆,排泄之后立马有专人倒入粪车运出紫禁城。
据说当时慈禧太后的用的便器,是用黄金镶边的。其坐垫还是用上好的木材制作。
慈禧说要如厕,手下的宫女就纷纷去准备,有的去叫专门管便器的太监,有的则去拿软软的垫子,还有的则去准备要擦的手纸,这样一来二去统计之下伺候她如厕的人足足有三十多个。慈禧太后的便器从外表上来看,是一只很大的壁虎,是用名贵的檀香木做成的。壁虎的四条腿是用来支撑地面的,而壁虎的肚子则是装排泄物的,而尾巴和下颚则是两个把手,使太监们可以抬着这个便器去慈禧太后的寝宫,而手纸则放在壁虎的嘴巴里,慈禧太后只需坐在壁虎的背上,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如厕了。
如果是宫女太监们怎么办呢?他们则使用公共厕所啦。不过,这种公共厕所也是没有蹲坑的,臭物不在宫里留存,里面有便桶,宫女们上完厕所,就会用旁边的沙子把便便收集到大桶里,再用水把便盆冲洗干净,以留后来人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