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两个世纪以来(14、15世纪),长弓实际上成了威尔士人和英格兰人唯一的主要武器系统,因而,他们拥有了西方世界最好的轻步兵。
——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
十四至十五世纪的欧洲,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大规模地将长弓手应用于战争,而英格兰长弓手主要使用长弓作为武器。英格兰长弓源于威尔士,并在传到英格兰人手中后发扬光大。实际上,英格兰长弓是一类弓的总称,有着不同的分支种类,也因种类不同有着作战、打猎、训练等不同的功用。同时,长弓只是中世纪时期种类繁多的弓弩中的一种,亦并不是仅有英国人使用;中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都将长弓运用于战争中,但相对于长弓,更易于使用的十字弩在欧洲大陆更为流行。
英格兰人选中长弓作为军队制式装备的原因十分简单。长弓射出的箭矢威力虽强,但在当时的军用单兵弓弩中远不能算遥遥领先。但长弓的优点却是最适合英军需求的——首先长弓作为武器,成本相对低廉;其次,长弓的制作过程虽然严谨,但并不复杂,适于大量制造;而最重要的是,长弓同时具备可观的杀伤力,长射程与高射速,如果以现代的单兵武器标准来看,长弓这种武器的“火力”无疑十分强大,可说是远胜当时其他任何一种单兵投射武器。
正在挂弦的英格兰长弓手
英式作战用长弓,即战弓的弓背由一整根完整的木料弯制而成。由于弓背是一张弓中最重要的部分,选料和工艺的标准相当严格。制弓选用的木材最好的选择是坚硬而富有弹性的优质紫杉木,因为紫杉木材数量有限,榆木、榛木、白蜡木或橡木等材质坚硬的木材也是常见的制弓材料。英国进口木材的主要来源是地中海沿岸地区,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克里特岛等地。一般认为其中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的紫杉木质量较为优良,而在14 世纪后期和15 世纪,英国为保证弓料的可靠供应,甚至制定了用紫杉木充当关税的相关法律。到了15 世纪中叶,威尼斯成为了英格兰长弓木料的最大集散地。皇家兵器库和伦敦塔兵器库向欧洲大陆发出数额巨大的木料订单,英国商人们在这段时期以威尼斯为中据点贮存和海运优质木料。除了通过进口获取木料,英格兰本岛出产的紫杉木材同样也被用于长弓的制作,但得到的评价普遍不高。
英格兰长弓手常见弓术装备,包括弓与箭、护腕、手套、箭袋等
长弓成品总长一般为5 英尺7 英寸到6 英尺2 英寸(约1.7~1.9 米)之间,少部分长达7 英尺。根据记载,一般长弓木料的基本要求为“三指宽、七英尺长,质地均匀平直、没有结节的木材”。制弓木料通常来自树干中部靠近树心的部分;被制弓匠称为“腹部”的靠近树心部分的芯材柔韧性高而耐压,与之相对地,被称为“背部”的靠近树皮部分的边材材质抗拉性能较好, 分别可以满足弓背内侧和外侧的弹性与硬度要求。除了材质,弓背的形状也十分重要; 英格兰长弓弓背的横截面并非宽而扁的片状弧面,而是长宽比近似的圆柱型,而弓背内侧几乎为平面,这是为了在提升拉力的同时保护弓背相对脆弱的两侧。另一方面,弓背在弯曲时,理想状况下应当呈一个等半径圆弧,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弓背的厚度和宽度必须从中段向两端逐渐减小。这就需要制弓匠运用精细的切削工艺来达成这一目标。能否准确而有效率地将木料加工成理想的形状,是判断一个制弓匠是否熟练的重要标准。
百年战争期间英国官方对夜间制弓的弓匠进行查处
英格兰人拥有着独一无二的长弓文化。英国重视长弓传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很大程度上与英国历史结合在一起。但无论是全民射箭的风气抑或英格兰长弓文化本身,起到主导作用的都是英格兰的统治者们。
在征服者威廉到来之前,盎格鲁萨克逊时代的英格兰的文化与军备夹杂着维京与日耳曼特征。在黑斯廷斯之战中,哈罗德国王麾下皇家侍卫手持的丹麦长斧曾经让诺曼步兵与骑兵遭到重创。彼时的不列颠岛是英雄史诗与历史交汇之处。在随后的诺曼征服中,威廉将当时先进的封建主义政治体制带到了英格兰。威廉将土地分封给追随他的诺曼人,并压制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善于行政管理的诺曼人秉持的实用主义影响了英格兰的风貌,英国今日尚存的古典浪漫和实用主义夹杂的风气可以说由此而来。
1066 年,征服者威廉为了确立诺曼新贵族的地位,限制盎格鲁撒克逊贵族的权利,规定臣服的盎格鲁萨克逊有产者不得拥有骑士的装备。弓箭并非骑士装备,自然不在法令禁止之列;虽然并非威廉本意,这条禁令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在英格兰推动了长弓的普及。不过长弓也并非是任何人都可以拥有——下层平民及农奴持有长弓仍然是不合法的。
1415年,阿尔库金战役中长弓手的装备
由是,弓箭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仅次于佩剑、盔甲、骑枪等骑士装备的地位, 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随后在频繁的对内与对外战争中,英格兰的习射风气逐步发展。1252 年,在连遭军事上的失败后,英王亨利三世颁布了新的军队法案(Assize ofArms,1252 年)。该法案作为1181 年版本军队法案的扩充,强调了弓箭的重要性——根据新的法案,对于英国下层平民,置备弓箭也成为一项义务。在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继位英王后,全民习射的风气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爱德华一世的后继者们继承了重视长弓的传统。爱德华三世甚至颁布法案,规定所有15 到60 岁的男性公民需要在周日及假日于当地教会参加两个小时的射箭练习,并且禁止把时间浪费在除射箭以外的其他运动上。
长弓手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高超的射术和身体协调性。英格兰长弓的拉力达到120 磅,要做到短时间内多次开弓需要锻炼出相应强劲的膂力。因此练习射箭的过程十分艰苦,以至于不少熟练弓手的手臂骨骼与脊柱都严重变形。尽管如此,在对持有长弓的限制放松后,英格兰人对于习射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一方面下层平民认为射箭曾是本土贵族的特权,修习弓术在一定程度上是地位提升的表现;另一方面,在爱德华一世在征兵制的基础上推行募兵制后,优秀的长弓手将会得到作为志愿兵参军的机会,从军很显然比务农更加有前途。
卡斯蒂永战役中面对法军火炮阵地的英格兰长弓手
在募兵制度下,志愿兵和英王实际上是一种雇佣关系。长弓手作为志愿兵跟随英王或是其他贵族行伍作战,根据契约领取的军饷远比务农收入可观,更可以在战斗后依据契约规定和战功分得战利品,因此士气普遍比欧洲的征召步兵高昂。长弓手虽然阶级高于一般征召步兵,但仍然不在贵族之列,一旦被俘虏,无法得到释放而被杀死的可能性很高;这也使得长弓手的战斗意志更加无畏而顽强,有的长弓手甚至在契约期结束后一再回归行伍,成为经验丰富的职业老兵。在最初与英军敌对的威尔士人手中,长弓只是一种出色的单兵远程武器,而英格兰人则把数以千计的长弓手集结起来,并以此作为主要军事力量。全民射箭的英格兰长弓手兵源充足,英军可以有选择地只录用那些身材高大、膂力过人、弓术精湛的弓手加入队伍。因此, 在军队法案实行近百年后的百年战争中, 英军的长弓手军团是一支由精兵组成的劲旅,而且拥有庞大的后备兵源。
本文汇编自《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
代表胜利的“V”手势的来历
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军对俘虏的英格兰长弓手,即使不杀也要砍掉他们中指与食指,废其武功。所以在著名的克雷西战役中,胜利的英格兰长弓手集体向法军伸出食指与中指,这就是“V”字手势代表胜利最初的由来。二战时期,丘吉尔酷爱这个手势,于是被广泛普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