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手机“取代”了PC,VR行业会重演这份变迁吗?
Oculus GO终于向我们露出了真面目。
就在最近召开的2018 GDC大会上,这款在去年10月公布的VR一体机正式对到访媒体开放了体验;由此一来,Vive Focus和Oculus GO,这两款出自支柱VR厂商之手的设备彻底抹去了迷雾,变成了距离上市指日可待的实物。
从最开始你争我赶恨不得一步到位在初代产品上实现“触摸幻象”效果的Oculus Rift和HTC Vive,到如今各退半步纷纷拿出了“轻量级”的一体机产品,直让人感叹VR圈的风向变幻让人估不到明天转向何方——那么,以当下的状况来看,“由PC转向移动”会是VR硬件的发展趋势吗?
答案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轻量化才是王道?
众所周知,随着智能移动平台的崛起,“拿起来就能用”交互操作原则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视作理所当然的3C设备发展趋势;正因如此,当第一代PC端VR设备——尤其是HTC Vive——带着满满一大箱零件(光是适配器就有5个)来到消费者面前时,大多数只接触过手机的用户第一反应就是抱头鼠窜:毕竟,在他们的常识中“开箱”的下一步就是“即开即用”,诸如“DIY”和“安装”一类的步骤,俨然不是“正常人”能够接受的操作。
OK,暂且不去深究“所有的插头都有对应的颜色按图索骥轻松搞定”的话题,凭借高昂的售价以及看上去闲人莫近的安装难度,“VR元年”的HTC Vive毫无悬念地收获了基本叫好但完全不叫座的评价。面对不算圆满的首战成绩,向来趾高气昂以“VR行业技术引领者”自居的HTC Vive终于放低姿态(然而并没有放下价格)拿出了Vive Focus,也算是向“轻量级”3C设备用户妥协了一把。
HTC Vive如此,Oculus Rift这边的状况也是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在于,在“VR元年”吃过大亏之后,凭借降价战术在“VR内容元年”扳回一局的Oculus当然不会重复商业策略上的错误——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标价只有199美元的Oculus GO视作面向智能移动平台玩家更彻底的一次妥协。
不管怎么说,向消费市场低头基本已成定局——然而,这种新决策真能得到受众认可吗?
恐怕不一定。
至少对于上手体验过Vive Focus的我来说,这玩意儿有个巨大的缺陷:
“浅尝辄止,不好玩呀!”
如果说PC端VR平台还算是努力在“全景视野”的框架下尝试开拓有别于传统Windows的新交互逻辑,那么很明显,作为“妥协”的产物,VR一体机这边更倾向于沿用标准触摸屏移动设备的界面与操作模式——换句话来说,这类产品给我们的感受更接近于“扣在脸上的智能手机/平板”,上手容易是不假,但如果说能够彻底颠覆触屏设备用户的使用体验……那就不一定了。
归根结底,VR一体机和PC端VR平台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以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尽管距离成熟还有很大差距,但PC端VR平台确实是在努力创作一个“脱离现实”的“虚拟空间”——除了玩游戏和看视频之外,无论是SteamVR Home还是Oculus Home乃至混合现实门户,三家开发商都在努力营造一个“即便什么都不干依旧愿意流连忘返”的虚拟现实初始环境,“生活在VR”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也是许多VR爱好者看好这项技术的真正理由。
而对于VR一体机来说,至少在目前阶段,我们看到的依旧是一种“功能性”十足的设备——戴上,看片,玩游戏,看完玩完之后,摘下来回归现实。没错,对于想要以轻松的途径接触VR概念的新玩家来说,一体机确实是个容易上手的良好选择,但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沉浸感”这个虚拟现实爱好者追求的目标来说,这种“轻量级”设备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价值,恐怕非常有限。
“对于那些希望每天玩上几次的人们来说,恐怕会感到有些失望。”
由此一来,TechCrunch的作者Lucas Matney在体验过Oculus Rift之后留下的这句评语,大家应该都能理解了吧。
或许,与其说是“取代”,形容这种趋势发展更合适的定义应该是“融合”,不是吗?
【87870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来源及链接,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