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里,刘烨自顾自地玩着手机,儿子诺一突然说:“爸爸我做了一个梦,观音菩萨让我陪你聊会儿天……”很童真的一句话,道出了孩子内心对父母陪伴的渴望。
目前中国人对孩子幼年时期的教育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喜欢让上一代人代劳的,虽然免去了很多繁琐的事情,感觉一身轻松,但是隔代人的爱与父母亲带给孩子的爱是无法替代的。现在年轻人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从小独立能力普遍很差,时间不等人,现在的80后们都到了结婚生子生女的端口,根本就没有独立带孩子的能力。所以看看现在的中国家庭,一个宝宝至少两个老人甚至四个老人一起带,看似很好,其实问题多多,孩子出生,几乎对外界一无所知,出自不同生活环境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个人的生活习惯知识程度,等等方面没法统一,导致带出来的宝宝简直就是无法无天,没有任何约束,这时才发现孩子已经到了学龄前,各种不良习惯让父母亲头疼,各种威胁利诱都无计可施,搞得全家鸡犬不宁,每个成员都疲惫不堪,简直要崩溃的感觉。
毫无疑问,父母的陪伴对于促进和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于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基本道理,现实中为何却有那么多父母缺席于孩子的陪伴?在许多父母眼里看来,忙是自己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客观正当理由。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不容置否的客观事实。但这只是许多父母自我搪塞、自欺欺人的一个借口和托词,真正的实质性原因还是许多父母内心深处缺乏陪伴孩子的强烈意识。正因为如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往往是许多父母表里不一、言行脱节的真实缩影。
不可否认,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奔波忙碌,难有过多空闲陪伴孩子往往是家庭常态。但时间再紧张、工作再忙碌,总不至于忙到一点空闲时间都抽不出来。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可以这样说,陪伴孩子真正的问题不是缺时间,而是缺意识。试想,如若心中真正拥有陪伴孩子的强烈意识,任何时空上的障碍都不是困难和问题,总会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克服和解决。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家庭是孩子最温暖的家。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十分看重和渴望来自父母的陪伴。父母在陪伴问题上的表现,直接关乎和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当然,这种陪伴绝非仅仅是指身体距离上的陪伴,更重要的是心灵距离上的陪伴。也就是说父母陪伴孩子并非是要做到与孩子形影不离,而是要让孩子能够始终感受和意识到父母心中装着他们,顾及着他们的感受。很显然,那种只顾自己低头玩手机而无视孩子的行为,虽然与孩子的身体距离很近,但心理距离却很远,让孩子感受到的只有冷漠,其结果只能是乐了父母,伤了孩子。
诚然,对于我们很多父母来说,当自身工作忙碌完后,也想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用于自我的身心调节放松活动。但此时此刻往往是一家人难得的相聚时光,对孩子来说也是最渴望与父母交流共处的宝贵机会。如何平衡和协调两者关系,事关亲子关系感情、家庭融洽和谐与孩子健康成长。
随着物价消费指数越来越高,为了生活的您,每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或许您只想躺着休息休息。可是,您是否知道您的孩子,期待了一天您可以早点下班,可以陪他说说话、玩玩游戏,而您总是不厌其烦的拒绝或者随口敷衍。
其实对于孩子的关爱,并不需要多大的付出,只需要花点点时间陪他一会儿,他都会很感动,就能感受父母在身边的爱。孩子只是希望父母跟他在一起的时间能真正属于他自己,和他沟通时,多一点轻松幽默,多一点聆听和鼓励。
>>>>
让游戏架起一座桥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是孩子秘密语言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游戏能架起亲子之间良好关系的桥梁。
>>>>
给孩子讲个故事
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总会提出一些问题,这样您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并进行有益的心理引导,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
温馨的亲子时光
有空闲的时间,可以好好的陪陪孩子,互动性更强一点的陪伴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感受亲情,例如陪他一起画画、抱着他陪他看动画片,甚至可以亲手帮他理头发
空闲的时间陪陪孩子,
本就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做的,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付出,
更多的精神上的陪伴,
推荐王树老师个人成长微课——内在花园,
父母更应该懂得育人先育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