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地方军事集团。桂系又分为旧桂系(以陆荣廷为首)、新桂系(以李宗仁为首),人们平常提及的多是指后者,因为新桂系(1925-1949)代表着近代广西在中国军政舞台上最耀眼的地域实力派团体。新桂系25年时间里作为一个地方军事实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北伐前夜,各地军阀分布示意图。
1925-1929年,桂系率兵参加北伐,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民间称“钢军”),一度建立跨越广西、广东、湖南、湖北4个省的“桂系帝国”,桂系武装在军事上达到巅峰顶点,这是广西人继太平天国运动后,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又一次最高潮:从中国最落后的内陆边疆省份出发,从镇南关打到华北平原的咽喉山海关,控制了粤、桂、湘、鄂四省的中南区(即华中区、华南区)。
1929年爆发蒋桂战争,桂系被打垮,丢失了除广西之外的所有地盘和大部分军队,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躲居香港,不久又东山再起,桂系重新控制广西。可见广西是桂系的根据地与主场,若没有广西,桂军就会成为“流寇”的“客”军。在退守广西的1930-1936年这段时间,是桂系的第二个阶段,期间以李、白、黄(旭初)为首的广西军政势力,致力建设实践,积攒实力,推行“三自三寓“,以“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口号的广西“模范省”由此横空出世。
台儿庄大捷后,李宗仁在津浦线台儿庄站牌留影。
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国难日深。一盘散沙的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1936年,桂系毅然结束“自治地位”,归于南京中央政府,投身于全国性事务: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此间为桂系第三个阶段。“七七事变”后,桂系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北上抗日,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官(负责淮河流域及鲁南地区的军政事宜),白崇禧担任军训部长、副参谋长,桂系部队长期留驻安徽大别山地区,实质上控制了安徽省。抗战期间,李、白参与指挥了徐州战役、武汉会战、随枣战役、桂南会战、豫湘桂战役等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