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譬如有人”,假设有这么一个人。“身如须弥山王”的须弥山,在大乘佛教是一个不存在的山,是一个传说。大乘佛教中所谓的须弥山就是宇宙的中心,类似于擎天柱,山顶是天,山脚是地。须弥山上顶着天,下踩着地,是日月的中心。日和月就围着须弥山转,转一圈就叫一天,这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宇宙观。
小乘佛教里的须弥山,确有其实,是现在西藏冈底斯山脉的一个主峰,叫冈仁波齐峰。这个山很神秘,它的向阳面,不知缘何,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而它的背面,长年没雪,即使被白雪覆盖,太阳一出,随即融化,与大自然常规刚好相反。
作为神山的冈仁波齐,其地位是世界性的。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往世书》《冈底斯山海志》等著述中均提及此山。从这些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或更久远。冈仁波齐神山同时被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印度教以及几乎与佛教同时被创立的耆那教等,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湿婆神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西藏本土宗教——苯教,更是发源于此。每年会有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我国藏区的持不同宗教信仰者,络绎不绝地去此神山朝圣,他们坚信:朝圣能尽涤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无穷的功德,并最终脱离轮回,荣登极乐。
“身如须弥山王”就是说这个人的身体很大。“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说:“甚大,世尊!”意思是它当然大了。“何以故?”为什么说它甚大呢?因为“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实际上这是一个“非身”,是假设出来的一个身,不是真有这样的身。
“佛说非身,是名大身”,这里释迦牟尼真正要说的是法身,因为法身无身。法身的“身”是个虚词,实际上法身是无身的,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有多大呢?佛性有多大,法身就有多大,因为法身就是佛性。佛性有多大?佛性无限,因为它无限,所以“是名大身”。
你们要从字里行间中会意,不会读的话,你们会被骗,怎么突然这里就冒出一个身体,还假设有须弥山那么大?你们会觉得这师徒二人很无聊。这佛陀也闲得没事干,两个人在讨论传说中的假设。一个人假设身体有须弥山那样大,另外一个人说,是的,甚大。两个人很无聊,讨论这种无聊的问题。——其实这里面是有深意的,是在说明法身非身、法身无相的,是要说明这个问题的,我们不要被表相所骗。
摘自潘麟导师《到彼岸赏月——〈金刚经〉的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