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9月12日报道 9月11日至9月14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欧洲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论坛主题为“增动能 启新篇 向全球”。
在9月12日“数智化生态专场:数据驱动汽车产业场景变革”中,东风奕派科技公司总经理汪俊君发表题为“基于大数据的用户洞察与场景服务探索实践”的演讲。
东风奕派科技公司总经理汪俊君
他表示,东风集团在今年6月26日成立奕派科技,核心目的是聚焦用户需求,以更灵活的机制与更快的响应速度,提升服务效率、拉近与用户的距离,致力于成为一家让用户信赖的企业。
目前,奕派科技旗下拥有东风奕派、东风风神两大品牌,品牌发展格局为“奕派向上,风神向新”,并连续两个月实现销量的环比增长,8月份销量达2.9万辆,同比增长61.8%,展现出“奕派速度”,已成为东风自主乘用车领域的主力军。
当前,汽车行业的硬件竞争边际效应持续递减,各企业不断向汽车中堆砌各类配置与硬件。那么,下一阶段汽车行业的增长引擎究竟在哪里?汪俊君认为,答案在于用户本身,在于海量用户数据背后,在于那些尚未被满足的场景需求之中。
对于行业陷入“军备竞赛”式的内卷,配置堆砌、功能趋同的“产品之困”,各企业营销费用增加,但费用使用效率却持续边际递减的“营销之困”,以及愈发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期待的“服务之困”。他表示,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行业已进入“用户时代”。
基于此,东风奕派需要完成三大转变:
在产品侧,需从“功能驱动”转向“场景驱动”;
在营销侧,需从“广撒网”转向“精准触达”;
在服务端,需从“经营汽车”转向“服务最终用户”,即“服务于人”。
实现这一系列转变的基础,是基于大数据的用户洞察与场景洞察,通过数据为产品、营销、服务赋能。这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奕派科技在东风集团“科技跃迁3.0”战略指引下,已经在探索以用户为中心的全场景数字化管理:深入各类真实使用场景,打通产品、研发、制造、营销、服务全链路数据,推动数据流动与循环,持续创造价值。
简单来说,其实践可概括为“融合、拆分、赋能”三步:先融合公域与私域大数据,通过数据清洗将数据拆分为基础数据单元,再将这些基础数据精准赋能至各类场景与业务流程,实现全场景数字化覆盖,最终让数据服务于用户。具体而言,数据赋能聚焦以下四大场景:
场景一:用户需求洞察,从“捕捉微需求”到“预判需求”。“在东风风神L8研发初期,我们通过公开数据与用户调研发现,家庭出游场景增多,舒适感与愉悦体验成为用户刚需。因此,在东风风神L8的设计中,我们果断打造出一款‘为全家而生’的SUV。”
场景二:产品定义创新,将场景选择权交给用户。一方面,以大数据赋能多场景用户共创。“我们总院正打造Agent智能体,借助大数据与智能体的融合,将智能座舱拆解为多个基础功能模块,并将模块自定义权完全交给用户,打造个性化、专属化场景。”以车内空调使用为例,通过一排Agent智能体,系统可自动识别车内乘员为男性、女性、老人或儿童,并根据其乘坐位置,通过智能模块调整温度、风速等参数,实现“因人而异”的设置。另一方面,以大数据赋能功能迭代。数据能真实反映用户使用习惯。
场景三:营销精准触达,从“大海捞针”到“精准滴管”。通过“全景洞察”、“精准触达”、个性化服务”、“精细化运营”四个步骤,车辆行驶数据的实时分析,以用户为核心,推动营销从“广撒网”转向“找对人、说对话”。
场景四:服务全程陪伴,将用户口碑作为“一号工程”。“借助AI语义洞察与全域知识库,我们实现了问题发现、梳理、反馈的自动化处理;内部建立‘三个一’客诉处理机制,客户诉求10分钟响应、1小时给出解决方案、1天完成闭环。这正是数据赋能的价值,让车辆状态显性化、实时化,为主动服务提供依据。”
最后,他提出三点行业建议:
建议一:建立行业数据安全使用标准,保障用户隐私与信息安全。推动制定汽车数据分类分级访问控制的统一安全标准与数据治理框架,推广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建议二:共建行业新生态,实现信息共享与价值共创。建议由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牵头,构建汽车行业数据可信共享平台,在遵循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前提下,推动脱敏数据合规流通。
建议三:反对内卷竞争,以数据驱动构建价值竞争。倡导行业将竞争焦点从“参数攀比”转向“更好服务用户、洞察场景”,通过数据赋能“卷用户价值、卷服务体验”,为消费者真正解决问题,提供超越期待的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