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之巅的标志是金顶,它恰似一方金印,铭刻着历代王朝对峨眉山名山地位的认同。
峨眉是一座景仰之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望而景行,犹如普贤之“大行大愿”与“众山之祖”昆仓在伯仲间。连轩辕黄帝都来此问道,历代帝王自然景仰万分。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乾隆皇帝洗象图》中,乾隆装扮成普贤,观象沐浴,表达了对峨眉道场的敬仰。
峨眉是一座威望之山,帝王一是亲临祭祀,二是隔空望祭。唐太宗在长安“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明太祖 “不独峨眉幻银色,从教大地变黄金”,都是以“望”平添峨眉之“威”。帝王御赐袈裟、经书、铜像,颁谕旨修庙,更显示了峨眉山的地位。
峨眉是一座纪纲之山,秦始皇重新排序天下名山,视山脉如国脉;康熙为峨眉题字“报国寺”,庄严国土,报主隆恩。峨眉的山川之灵,神水通楚洞庭,洞连苏州虎丘,是纪纲天下的南方龙脉之首。
峨眉是一座护佑之山,《华阳国志》提出,峨眉是护佑天府的城郭,唐玄宗、唐僖宗避难入蜀,“四海此中期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每当动荡纷争之际,天府与峨眉总会成为避难所。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清光绪帝,共有超过23位帝王,与峨眉山有过各种文化关联,一方峨眉印,上为国家祝福,下为百姓祈福。这就是皇家名山的历史意义。
唐太宗—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唐代在行政区划和地理格局上以“山川形便”为原则,以山脉和水系界限来划分省区的边界。四川属于剑南道。同时,云南的南诏国自成体系,四川就处于中原王朝和南诏的连接地带,峨眉山在其中意义重大。唐代天文学家一行提出的“山河两戒”,南戒的作用是中原和蛮夷的分界线,而峨眉山被定为南戒之宗。
唐太宗没到过峨眉,但他对峨眉的听闻,或许与玄奘有关。唐慧立本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16岁就来到成都大慈寺受戒习经,大慈寺是普贤道场。在成都的5年中,玄奘去过峨眉山。敦煌榆林窟3窟的“普贤变”壁画中,描绘了玄类朝拜普贤的圣图。这幅敦煌的艺术经典,描绘有玄奘、白马、孙悟空的形象,还展示了峨眉山的云海、冷杉、金顶。传说九老洞高僧曾授玄奘大师佛经一册并作佛偈四句:“付汝般若舟,慈悲度一切。普贤行愿深,广利无边众。”
唐太宗有两首诗描写峨眉。一首是《度秋》:“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将长江上游中游联系起来,峨眉云岫一出,洞庭波浪渐起。另一首是《秋日》:“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在中原遥望,感觉直见峨眉,他一定听闻过并产生对这一西南名山的关注。
第26届峨眉山冰雪温泉节
即将盛大开幕
敬请期待!
- END -
来源/《震旦第一山——峨眉山》
图片/刘贵明
未来可期的峨眉山,不久后会让你毫无抵抗力
等不及了!这篇峨眉山玩雪攻略我先出为敬!
我不信!峨眉山这个地方居然穿上毛衣了!
点“在看”的瘦十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