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之涵
来源 | 科技宣传文化资源库
压力大、常焦虑,肠胃好像也不太行?好好反思:是不是拿起手机就刷新闻刷个不停?
近日,一项发表于《健康传播》的研究表明,在看新闻这件事上具有强迫性冲动的人,健康状况不佳的概率也更高。什么情况?
新闻成瘾者易不适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Bryan McLaughlin对这种被称为“新闻成瘾”的现象感到好奇。作为此次研究的领导者,他与同事Melissa Gotlieb博士、Devin Mills博士合作,对1100名美国成年人展开线上调查。
在调查中,人们被问及“是否常因刷新闻过于专注而忘了周围的世界”“头脑是否常被新闻占据”“是否很难停止刷新闻”等问题,还向研究者汇报了他们过去一个月内感到压力、焦虑、身体疼痛、疲劳的频率以及胃肠道的健康状况。
研究者发现,16.5%的受访者属于重度新闻成瘾。他们常常沉浸式体验新闻事件,即便与家人、朋友待在一起,也忍不住刷手机,对工作/学习变得心不在焉,还时常焦虑,难以入眠。
其中73.6%的人表示,自己频繁遭遇精神疾病,只有8%的其他参与者表示自己具有相同境遇。此外,61%的重度新闻成瘾者汇报,他们近期经历了“相当多”或“非常多”的身体不适,而这一比例在其他参与者中仅为6.1%。
这说明,相较于新闻消费水平较低的人,新闻消费水平高的人更可能遭遇健康问题。
关注负面事件是天性
谈及背后的原因,McLaughlin将之归结于近年来负面事件的加剧。
“疫情、枪击、火灾……总是看到这些,肯定让人感到痛苦而无能为力。目睹这些事件在新闻中展开,也使人持续性处于高度警觉状态。”McLaughlin说,这将增加大脑中的炎症反应。
但可惜的是,负面消息越多,我们似乎也越容易被新闻吸引,夜以继日地等待动态更新。有统计数据指出,悲剧、危机或自然灾害期间(或发生后),人类浏览新闻的频率显著更高。
举例而言,在2019~2020年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期间,重度新闻消费者的比例从52%增长到56%,许多人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当地COVID-19大流行高峰期间,这一数字更是增加到70%。
为什么我们对坏消息如此感兴趣?
昆士兰大学心理学家Roy F. Baumeister和他的同事们指出,这或许是源于人类天生的“负面偏好”,即相较于积极信息更关注消极信息。这种偏好具有一定进化意义,在原始社会,缺乏对危机的敏感性,往往能让一个种群迅速走向消亡。
怎样戒除?
大多数人在注意到自己的“新闻成瘾”症状后,会“一刀切”地拒绝接收一切负面消息——因为他们很难“适度地”控制自己。
但根据Mclaughlin的说法,这会影响他们对一些有关健康安全的重要信息作出及时判断。“我们希望人们继续看新闻,但前提是,不让新闻影响大家的健康。”
这就对新闻媒体提出更高要求。“现如今,媒体面临的经济压力、技术进步和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周期,让部分记者不得不选择‘更有新闻价值’(即负面)的故事,以吸引新闻消费者的注意力。”McLaughlin说。这势必将加剧一些读者对新闻的依赖性,对个人健康无益。
因此,他提议,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展媒体素养提升活动,以塑造人与新闻间更健康的关系。
参考文献
DOI:10.1080/10410236.2022.2106086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08-news-addiction-linked-poor-mental.html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0-news-bad-consume-detrimental-health.html
-点击阅读更多科学家的故事-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了解更多科学背后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