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简称“滇”,故以“滇军”之名称呼云南军队,这里特指中华民国时期由云南地方实力派组建、指挥和武装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军队。滇军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是不可低估的,从辛亥革命的护国运动时期,就有“滇军精锐,冠于全国”之说;抗日战争时期,滇军被看做是“国之劲旅”;解放战争时期,滇军成了国共两党重点争夺的对象,滇军的最后转向,加速了蒋介石军事集团的溃败。第六十军则是滇军中的一支精锐部队,骁勇善战,敢打敢拼,屡建奇功。
快速组建,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日寇继续向华东、华中进犯,中国全面抗战爆发。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的督促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于7月17日在江西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抗战,并决定召开国防会议,商议出兵抗日大计。8月上旬,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的龙云到南京参加最高国防会议。会上,龙云主动请缨,向蒋介石承诺将派一个军出滇参加抗战并得到了应允。龙云回滇后立即拨款新滇币1万元,仅用28天的时间,将云南现有的6个旅及部分直属部队组建成一个军,中央授予第六十军番号,卢汉为军长,下辖一八二、一八三、一八四3个师、6个旅12个团。此外,军部尚有直属机关、一个直属炮兵团,全军官兵共4万余人。
1937年九九重阳节,新组建成立的第六十军在昆明巫家坝举行了誓师出征大会。军长卢汉代表全体官兵宣读了誓词:“抗日救国,奋斗到底,若有违背誓言,愿受军律严厉之制裁。”第二天,《云南日报》发表了“十万军民气吞三岛,六十军昨日大检阅”的报道,详细描述了第六十军出征的情景:至参加检阅部队,站立远方,场无隙地,人小如豆,马大似蚁,人数之多,难以计数,连开会及参观者计算,将近10万人。两天后,第一批4万多名云南子弟组成的陆军第六十军,在家乡人民的热烈助威声中奉命奔赴中原战场,步行40余天,长途跋涉2000公里,抵达湖南长沙。
冼星海和田汉夫人安娥为激励云南子弟兵英勇抗击日寇,共同创作了一首军歌--《六十军军歌》。不论在驻地或行军时,或在战场上,常常听见“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的歌声,雄壮有力,铮铮强劲,撼人肺腑:
我们来自云南起义伟大的地方,
横穿过贵州湖南开赴抗敌的战场。
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
保卫蔡松坡留给我们的荣光。
不能让敌人横行在我们的国土,
不能等敌机轰炸我们的澜沧江。
云南是六十军的故乡!
六十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
与此同时,云南各界群众也积极地投入到支援抗战的空前热潮中。当时昆华女中、昆明市女中等几个女校的近千名学生,高呼着“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等口号走上街头请愿,要求和男儿一样走上前线杀敌报国。女学生的爱国热忱让龙云十分感动,夸奖她们是云南的花木兰。随后,省政府根据第六十军的番号,从请愿的女生中挑选出60人组成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经过一个月的简单医护培训后,服务团即奉命出发抵达第六十军的驻地武汉。虽然女学生们对前线已经有了一些思想准备,但是残酷的战争还是让她们这些昔日的大户人家小姐非常难以接受。60名柔弱的女子始终跟随着第六十军,组织群众,抢救伤兵,同时,还坚持进行宣传鼓动,组织文艺演出。通过她们的战地服务工作,极大地鼓舞了第六十军官兵士气。
根据最初的作战计划,第六十军原本是调往南京保卫首都的,当先头部队都已进至金华、衢州地区时,由于日军的大举入侵和疯狂进攻,南京很快就沦陷。第六十军又奉命返回武汉待命,旋又奉命赴孝感、花园、武胜关一带整训。整训期间,蒋介石特命第六十军在武汉沿繁华市区绕行一周,以显示军威和力量,表示中国尚有如此训练有素的军队可投入战斗,以安定民心。蒋介石对这支非嫡系部队给予了特殊的照顾,特调第六十军团以上军官到武昌珞珈山军官训练团训练,并同意将第六十军编为特种军编制,扩大军部及直属队,增编3个补充团,拨给20辆运输车、500支手枪和10万发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