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网易科技《态度》栏目
作者|袁雪丽
编辑|定西 袁宁
Meta的裁员名单上,工作十余年的顶尖AI科学家与入职仅两个月的新员工一同消失,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公司宣布投入数百亿美元发展AI的背景下。
![]()
“我和我的几位团队成员今天都受到此次裁员影响,欢迎联系。”
2025年10月23日,Meta AI华人科学家田渊栋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了这条简短消息,瞬间引爆科技圈。这位入职Meta超过十年、论文被引用18000余次的顶尖研究员,刚刚带领团队完成Llama 4项目的关键工作,便与众多同事一起收到了裁员通知。
他的离职如同一个戏剧性开场,揭开了Meta此次AI部门裁员的荒诞大戏——一边是高薪挖角顶级人才,一边对功勋老臣“动刀”。
01裁员始末:清晨5点的“血腥邮件”与600人的猝然离场
![]()
Meta AI部门的负责人、首席AI官汪滔(Alexandr Wang)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2日,Meta首席AI官亚历山大·王(Alexandr Wang)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宣布,将在AI部门裁员约600人。
部分员工在清晨5点收到邮件,被告知11月21日为最后离职日,期间处于“非工作通知期”——权限被移除,但可内部转岗。补偿方案为16周工资加工龄补贴(每满一年加两周),看似优厚,却掩盖不了仓促决绝的细节——田渊栋的GitHub仓库火速设为只读,工牌当场失效。
受影响的范围包括AI基础设施团队、基础人工智能研究部门(FAIR)以及其他与产品相关的岗位。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亚历山大·王直接领导的TBD实验室却毫发无损,且仍在持续扩招。更讽刺的是,TBD实验室成员多是今夏高薪挖来的外部精英,如OpenAI前架构师和苹果AI团队负责人,薪资可达老员工十倍。
这种“选择性裁员”让业内观察人士怀疑其背后存在更深层次的权力洗牌。
“通过缩减团队规模,做决策所需的对话将会减少,每个人将承担更多责任。”亚历山大·王在解释裁员决定时如此表示。
02裁员背后的多重猜测
关于此次裁员的原因,业内流传着几种不同的解读,但均指向Meta内部正在经历的战略迷茫与管理调整。
![]()
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
· 关于内部权力结构与战略转向
最主流的观点认为,这并非一次简单的绩效裁员,而是一场内部权力结构的重新洗牌。自2025年6月亚历山大·王加入Meta并出任首席AI官以来,公司对AI部门进行了多次重组。FAIR等传统研究团队的权力被削弱,其论文发布甚至需要经过TBD实验室的额外审核。
此次针对性极强的裁员,被视为新任领导层巩固自身地位、推行新战略的关键一步。其目标是将资源集中于他领导的、由高薪外聘人才组成的TBD实验室,以追求更快的产品化落地。
· 关于技术产品受挫寻找“替罪羊”
另一种猜测将裁员与Meta的核心AI产品Llama 4的表现不及预期联系起来。有分析指出,Llama 4在发布后市场反响平平,特别是在推理能力上被指落后于DeepSeek等竞争对手。
这给CEO扎克伯格带来了强烈的危机感,促使他下定决心对AI业务进行彻底重组。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长期投入但未见显著成效的团队成为了战略调整的代价,给人一种“寻找替罪羊”的印象。
· 关于争议的裁员标准与“背锅”疑云
此次裁员最引人争议的莫过于其被曝光的标准。
有内部消息称,裁员部分基于“代码差异行数(lines of code diffs)”这一指标。该标准对主要从事模型训练而非大量编写代码的研究员,以及入职时间短、尚未积累足够代码量的新员工极为不利。这一标准在技术社区引发了广泛批评,因为公认“最优秀的工程师往往写最少的代码”。
无论这一传闻是否完全准确,它的流行本身反映了员工对管理层决策逻辑的深刻质疑。一些在紧急项目中承担了关键但繁琐收尾工作的团队(如田渊栋团队)在项目结束后被裁,进一步加剧了“卸磨杀驴”的观感。
03被裁员工遭竞争对手争抢
被裁后,田渊栋在X平台发文“欢迎联系我”,瞬间变成人才市场。
![]()
OpenAI、谷歌DeepMind、英伟达纷纷抛橄榄枝,OpenAI甚至开出“八位数美元+任选方向”的优厚条件,上演“Meta损失,行业增益”的戏码。
英伟达高级AI研究科学家范麟熙(Jim Fan)更是公开发帖称其所在团队正开展招聘工作,并表示已经有“暖暖的”显卡等着你。
![]()
04重外轻内的人才策略
Meta在裁员同时展现出的“双重标准”也引发广泛争议。
一方面,公司为招揽外部人才开出亿级薪酬包,挖来竞争对手的核心团队成员;另一方面,却对老员工痛下杀手。
新加入TBD实验室的研究员享受顶级资源,薪资可达老员工的十倍,而FAIR的十年元老却面临失业。这种“重外轻内”的用人策略,让留存的员工陷入“干活不如跳槽”的心态困境。
有内部人士表示,自从8月的部门划分以来,许多FAIR部门的老员工都察觉到“风头不对”,转而争取加入TBD Lab。这种内部流动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分布的失衡。
有分析认为,这种策略反映了扎克伯格对现有团队能否实现其AI野心缺乏信心,转而寄希望于高薪挖来的“救世主”。
Meta此次裁员是“裁到了大动脉”,还是刮骨疗毒?韦德布什证券的丹·艾夫斯直言这是扎克伯格“黑暗日子的不祥预兆”。
此举究竟是福是祸,唯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