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enry Abbott & Beckley Mason 【往期回顾】
译/Marat
现如今,脑震荡在橄榄球赛场上越来越引起关注——不仅仅因为这项运动正变得越来越危险,还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数十年前所不了解的情况。简言之就是,脑部受到冲击会导致一连串的危险,对健康造成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影响,包括头疼、抑郁以及智力退化,自杀率也令人揪心。
针对脑震荡,简单的处理方法并不能治本,而相对完善的治疗则耗时耗力,绝不轻松。以至于有人甚至预言橄榄球这项运动即将灭绝,或者接近消亡。相比橄榄球,篮球运动似乎能在这个问题上松一口气。研究显示有诸多运动都面临选手脑震荡的棘手问题,篮球并不在其中。
可即便如此,联盟选择未雨绸缪,与颇有名望的密歇根大学神经病学家杰弗里-库彻博士取得联系。作为运动相关性脑震荡方面的专家,库彻博士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密歇根神经运动协会以及NFL(美式橄榄球大联盟)均担任重要职责。目前,库彻博士正在拟定一份新的关于脑部伤害的规定,目的就是进一步保护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包括尽早发觉运动员脑部损伤,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及避免让经历脑震荡的运动员很快重返赛场。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
随着专家团对脑震荡的了解越详尽,他们发现运动员在遭遇脑震荡后,其健康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长期影响。尽管不同于橄榄球或者冰球这样注重激烈身体对抗的运动,篮球相对“温柔”,但它仍然是一项存在身体对抗的运动,球员脑部受到撞击的次数远比常人想象得要多的多。
库彻认为NBA球员“不会像橄榄球或者冰球选手那样持续受到撞击,但其实他们也会受到冲撞,并且次数很多。这些冲撞可能相对温和,但是有些球员的脑部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影响,对于这些球员而言,整个漫长的赛季,他们的脑部健康状况应该受到监测。无论他们受到的撞击程度如何,我们都应该着眼于其职业生涯,长远考虑。”
希望我能尽快从这次脑震荡中恢复过来。我正在逐步恢复中,为了我的健康,我不能急于求成,期待重返赛场#耐心——保罗-加索尔,2013年1月8日
观看NBA比赛,你多少会看到某些球员遭遇到剧烈脑部撞击的情景。湖人内线大将保罗-加索尔和黄蜂状元秀安东尼-戴维斯本赛季都经历了脑震荡,但类似他们受伤的情况——头部被其他球员的肘、膝盖撞击,或者是撞到地板——只占据了一小部分。更为常见的是脸部、太阳穴部位、头顶以及后脑勺受到冲击,而这些通常被定性为“合理的、被认可的篮球比赛动作”。在篮球运动中,头部受到冲击虽然不如橄榄球运动中那么普遍,但却被认为是比赛常见的一部分。
一些看似轻微的动作可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人脑或许是这个星球上出现过的最敏感、最精密的东西,脑部重重撞到地板上,就好比拿锤子砸法拉利跑车的引擎一般——可能没什么反应,也可能会产生可怕的影响。你压根就没法判断。
就连足球运动员常见的进球方式头球也已经引起了关注。常人很难了解或者说清楚脑部冲击可能带来的危险。但拥有价值数百万美元精密诊断仪器以及大把研究时间的神经病学家就不一样了。
在专门讲述运动性脑震荡伤害的纪录片《头脑游戏(Head Game)》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神经病学家道格拉斯-史密斯就表示:“大约有15%左右的人在经历一次脑震荡后,会出现持久的认知失调,这意味着他们不愿意回学校,没法去工作,只能顺其自然。只要一次脑震荡,这些人就会出现长期的问题。”
而在密歇根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库彻博士表示无视脑震荡患者应得到的照顾是大错特错。“最大的危险在于他们的伤情可能相当复杂,可能不是简短7天就能恢复的脑震荡,可能需要7周的时间。也可能不是两周那么轻,恐怕是6个月那么久。”
“对于篮球运动而言,这是前所未闻的观点”
杰拉德-华莱士有个绰号——“撞击(Crash)”。之所以得此名字,是因为这家伙是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经常在比赛中摔倒在地面上。这本是别人对其敬业精神的一种赞赏,然而到2008年,当时还效力山猫的华莱士在4个赛季遭遇4次脑震荡,最后一次是被米基-摩尔的肘部重重击倒,以至于华莱士在地板上一动不动躺着,失去了知觉。那时NBA还没有出台脑震荡保护措施。时任山猫训练师的乔-沙普缺乏相关的设备来诊断华莱士的伤情,他转而向NFL的同行求助。“我和北卡罗莱纳黑豹队的医疗组取得了联系,希望他们能够提供帮助。”沙普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
“我并不认为我们在这方面落后了,因为对于篮球运动而言,这是前所未闻的观点。”当时,沙普是这么说的,而他没有说错。直到现在,才开始有人关注篮球赛场上的脑震荡现象。整个联盟都已经改观了。
NBA的新措施
换成今天,华莱士和沙普的遭遇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在2011-2012赛季之前,NBA找到库彻博士,希望他拟定一份关于脑震荡的保护条例。现在,每当球员出现脑震荡,队医在对其进行细致检查后,还要经由库彻博士复查。虽然在球员是否可以出场方面,库彻博士并不具有的最终发言权(仍旧由队医判断),但他确实负责掌管整个NBA的球员脑震荡情况。
库彻博士制定的诊断和恢复计划分为三步。季前赛期间,球员需要填写一份专门确认是否有潜在认知障碍或者失调的表格,同时还要写清楚自己以及家族的脑部创伤史。库彻博士表示这么做有助于“了解球员在脑部受伤时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
此外,球员还要接受一系列相关的测试,例如反应时间、记忆力以及注意力等。要明确冲击对脑部造成的影响力,首先就要了解球员日常的脑部运转情况。
比赛期间,所有球队的训练师人手一份备忘表格,以便他们能够及时让出现脑震荡的球员离开赛场。多年来,“被撞晕了”是NBA用来判断球员脑震荡的最基本准则。但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脑震荡可以有不同的症状。这份备忘表格就是帮助球队训练师判断当球员脑部受到撞击时,是否需要让其立刻离开赛场。
其实这一切都表明,脑震荡的症状可以持续数小时,甚至是数天。
库彻博士还强调,一旦球员脑部受到冲撞,球队管理层也需要采取行动。“这并不是你来我的诊所,我检查下你的情况,写个报告,让你回去,一个月后再来复查这么简单。事实是,我看到你的头部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我要评估你的状况,即便你通过了所有的测试,我也不会让你回到赛场上,一个礼拜后再来见我。我会一直关注你的情况,无论是场上,还是场下,中场休息的时候,我也会来检查你的状况,比赛结束后,我会找你谈话。这是个持久的过程,对待脑震荡必须谨慎小心,因此球队管理层也需要扮演重要的角色。”
NBA还引进了新的规定,那就是一旦被确诊为脑震荡后,球员只有在通过一系列测试的情况下才能重返赛场。“鉴于目前还没有特别针对脑震荡的客观的诊断测试,我们会等到球员在静止状态时不出现脑震荡症状后,对其进行动态测试,先是最直接的体能训练,然后是有一定间隔期的训练,接着就是灵敏度训练等等,每一步,我们都会监测脑部情况,确保已经完全恢复正常。”库彻博士说。
和其他许多伤病一样,脑震荡也需要时间来愈合。可一旦脑部受到撞击,其所需要的“休息”可不像扭伤的脚踝套上护具固定那么简单。哪怕是看电视也会影响受伤的脑部的休息,延长其恢复时间。库彻博士在规定中也要求确保球员的休息时间,这也是安东尼-戴维斯和保罗-加索尔之所以在被确诊为脑震荡后只能作壁上观的主要原因。
不为NBA训练师所知或者无法掌控的方面
NBA球队医疗人员的工作令人难以置信,他们不仅要处理球员的伤病,还要确保球员在漫长82场常规赛期间保持精力充沛。但是,正如库彻博士所言,对待脑震荡患者“需要相关的知识,如何检查活人的脑部运转情况,这是首要以及最重要的。但在常规的体育医学相关课程中,是不存在这方面的专门研究的”。
库彻透露,一旦碰到脑部伤病问题,NBA各球队的理疗师以及训练师都乐于向其咨询。而联盟也给训练师和理疗师们分发了相关的学习视频。联盟每年会举办两次的球队医疗组探讨会,库彻也会参与,扮演顾问的角色。
尽管如此,可毕竟NBA是近年来才开始重视脑震荡现象的,因此在库彻看来,一场普通的NBA比赛,场边的训练师和理疗师清楚如何处理膝盖、肩部等伤情,可他们对于神经病学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
更复杂的是,关于脑震荡的很多有用信息都源于球员自身的汇报。可是在脑部受到剧烈撞击后,球员通常无法描述清楚自己的感受。况且球员们往往会承受来自教练组、自身以及薪金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他们普遍会选择隐瞒一些症状,带伤上阵对于NBA球员来说,是再普通不过了。
2009年季后赛,凯尔特人遭遇魔术,“大宝贝”格伦-戴维斯被德怀特-霍华德的铁肘击到,明显已经是晕头转向,可全情投入绿军主帅道格-里弗斯还在边上敦促戴维斯尽快回防。本赛季,由于状元戴维斯脑震荡,缺席数场比赛,黄蜂主帅蒙蒂-威廉姆斯——他自称球员时期也遇到过4、5次脑震荡——就对联盟现有的保护措施颇有微词。“他们对待每个人都是那么小心翼翼。这可是男人的比赛,可联盟对待球员的态度就好像他们只是5岁的孩子那样。”
前球员保罗-格兰特表示在其短暂的NBA生涯中,也经历过几次脑震荡。他称自己当时隐瞒了一些症状。“你得打球,你得留在场上。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上场。”
库彻博士表示:“制定这样的条例就是希望球队清楚并意识到脑震荡对球员的危害性,因为受伤的球员通常不知道他们已经受伤了。”他还称那些在场上玩命拼博的球员们还会要求队友隐瞒症状。
那么训练师该怎么做呢?很多球员不喜欢在比赛中途离场,他们总是会想尽办法隐瞒情况。很多教练认为联盟现有的脑震荡保护措施其实没有必要。就连NBA自己的专家也认为将球员换下场,在场边进行一系列测试,这样的方式并不完善。
脑部受撞击的次数远远超过你的预期
12月18日,蒂姆-邓肯坐在地板上,低着头,他刚刚被肯德里克-帕金斯的肘子击到了下巴。而场上另外9名球员还在继续比赛。雷霆进攻未果,轮到马刺发动进攻。邓肯摇摇晃晃地起身,手撑膝盖,两眼直愣愣地盯着地板。
当雷霆再次回来进攻时,邓肯投入到了比赛当中,但他显然受到了刚才那次撞击的影响。面对雷霆的尼克-科里森,邓肯的防守总是无法到位。数分钟之后,雷霆确立起了足以赢得比赛的领先优势,而邓肯被换下了场,再也没有回来过。
距离邓肯坐到替补席上仅仅过去了4秒钟,场上又出现了一幕脑部受撞击的情景。雷霆后卫拉塞尔-维斯布鲁克往中区突破,高高跃起,就在腾至最高点时,替换邓肯出战的德胡安-布莱尔将维斯布鲁克摁了下来,后者失去平衡,先是手腕落地,然后面颊贴到地板上。
类似的场景恐怕比你想象的更为常见。那一晚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泰森-钱德勒因为击打林书豪的脑部,被判恶意犯规。而在奥兰多,凯文-勒夫的一肘子,让“大宝贝”戴维斯痛苦倒地。
难题
数十年来,人们会因为NBA球员拒绝带伤出战而责备他们,脑震荡在外界看来,更是可笑的缺阵借口。但事实是,现在我们大家都清楚即便是轻微的击打,也会对脑部产生非常严重的伤害,有时候,所谓的“带伤上阵”其实是不适宜的。
相比以往,NBA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球队训练师们不需要再向NFL的同行寻求帮助。但是在比赛中,球员脑部受到撞击的情景依然很常见,而球队训练师以及理疗师仍缺乏场边及时诊断所需的知识和经验。
随着科学的进步,未来或许会有场边最及时、最精准的脑震荡检查措施。或许有朝一日,球员在场上的移动线路可以被记录下来,训练师可以借此迅速判断球员的脑袋是否受到了撞击的影响。或许有一天,运动神经病学家能够出现在场边,他们集NBA训练师的观察力以及医疗专家的知识、诊断经验于一体。
不过在那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小心谨慎,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