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冬之云南 节暖人间|新霞客·旅居记)
编者按
约400年前,走遍大半个中国的徐霞客在云南忽然放慢脚步,在山水间解锁悠然模式,并留下了25万字的《滇游日记》,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写下最早的注脚……走他走的路、吹他吹过的风,作为新霞客旅居云南的你,是否也会惊叹于云南的独特魅力,是否也会遗憾于徐霞客不曾看到的云岭新景。而今日之云南又与往日之滇景,有哪些不同?不妨通过一段古今对话,共同探寻云南穿越时空的魅力、亘古绵长的文化和焕发新生的活力。
云南发布、云南网联合推出“新霞客·旅居记”系列报道,通过“新霞客”视角,用霞言霞语全新解锁花艳、茶香、节欢、食美等N种心动的理由,带领广大网友感受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
当寒雾漫上哀牢山梁,把梯田的轮廓晕成淡墨,云岭大地的暖意已顺着节庆的鼓点往上冒。哈尼人的长街宴在田畔铺成流动的河,彝家火塘的光映红了山坳,傈僳族的歌声撞破怒江峡谷间的山雾——这冬日里的热闹,原是大地写给人间的情书。旅居云南,不妨循着新霞客的脚步,细细感受冬寒时节的一席席人间烟火。
随着层层叠叠的哈尼梯田褪去金黄,水光潋滟如碎镜铺满山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便迎来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十月年”。其间最令人心驰神往的,莫过于那桌连桌、凳连凳的长街古宴。当地百姓倾心烹制,将山野田畴的丰饶滋味——鲜蔬、活鱼、新米化作席间琳琅,铺陈于长长的篾桌之上,邀四方来客共品这自然的慷慨馈赠。
哈尼“十月年”节日现场 图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旅居此间,恰逢盛景,不妨与哈尼儿女一同入席,浅酌一口红米酒的甘甜,细品那染着草木清芬的五色糯米饭,再尝一箸梯田滋养出的鲜嫩蘸水鸡。待酒意微醺,与当地男女老少围跳“乐作舞”,踏响冬日的暖律。在此小住数日,会发现山间的薄寒早被这热辣辣的烟火气,酿成了心口的甜。
哈尼“十月年”节日现场 图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当冬日的寒意在大地上蔓延,楚雄彝族自治州以其独有的温暖和魅力,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滇中大地熠熠生辉,吸引着四方旅人的探寻目光。每年冬至前后,是当地群众欢庆彝族年的日子,彝族同胞们用长达数日的狂欢庆贺丰收的喜悦,祈福来年吉祥安康。
群众围着火把欢庆 王洪 摄
“库史木撒!孜莫格尼!”住进彝家村寨,一声声祝福让年节的烟火从屋檐暖到心尖。围坐于暖融融的火塘边,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跃动的火光映红张张笑脸。待左脚舞的鼓点从暮色里钻出来,裙摆转成绽放的花,银饰碰出碎雨般的响,忽然懂了这趟为彝族年而来的旅居,原是让异乡的节日,成为心上最亲的寻常。
彝家火塘 图源:“楚雄发布”微信公众号
腊月的怒江峡谷,当傈僳族儿女的欢歌悠扬升起,你便知道,阔时节到了。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山巅,有一座用云雾作帘、梯田为毯的傈僳族村落——阳坡村。节日期间,这里便是一片欢乐的海洋,男人们吹起葫芦笙,女人们跳起“嘎且且撒勒”,脚步踏响木地板的节奏,头饰叮当与歌声交织,连山间的松鼠都忍不住探出头来张望。
怒江阔时节现场 罗金合 摄
在阳坡村的日子,适合把钟表调慢。在清晨被第一缕阳光叫醒,推开木窗看山雾从峡谷里漫上来。午后去先锋书店享受文化与自然的双重洗礼,在“村咖”品一杯来自大峡谷的咖啡。待到暮色四合,围坐于火塘边,跳跃的火焰映着傈僳族老人的面庞,那些口耳相传的迁徙故事、山灵传说,在松柴噼啪作响的伴奏下如醇酒般流淌,让异乡人的心也沉入这温暖的悠长时光里。
怒江大峡谷先锋书店 图源:“怒江文旅”微信公众号
游玩小tips
云南的冬日常有“早晚披毡,正午穿衫”的妙趣,建议备上轻便羽绒服与针织开衫,方便及时增减衣物,以防着凉。
统筹:浦美玲 王晓洁
策划:曹璐 沐旭 翟芯冉 包涛 杨昊 赵娟
视觉设计:姚振 潘思颖
撰文:刘馨玙
音频:孙浩 杨照峰
编辑:李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