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转自:中国电力报
进入十月,青海省海西州藏族蒙古族自治州都兰县的居民惊奇发现:天气在一天天变冷,城东供暖公司的“黑烟囱”却迟迟不冒烟。不烧锅炉,家中的温度却越来越高了,咋回事?
居民们四下打听,今年的供暖不再是煤锅炉,改为了电锅炉。这电从哪来?原来是由他们眼中极为平常的风和太阳光发出的电。这种形式的供暖,居民们形象地称之为“风光暖”。
青海都兰告别“黑烟囱” 迎进“风光暖”
时至立冬,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寒意渐浓,海拔3100米的县城里,清风吹过结着薄冰的河岸,远山覆雪更显苍茫。
冬天来了!
来到都兰县上庄小区万玛家中,已近夕阳落山。正待记者换鞋,热情的万玛招呼记者一行赶紧坐下。
“不用换鞋,不用换鞋,咱没那么多讲究,快坐,快坐。”
“哎呀,今年这个暖气可是闹好了,从早到晚都是热热的,美得很……”说话间,万玛几次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摩挲着暖气片。
49岁的万玛是个单身汉,每年一到冬天,取暖是他最犯愁的一个事。
“单身汉不怕穿的烂,就盼家里暖。”万玛笑着和记者说。
年轻时住平房,他得半夜爬起来添煤烧火炉,不仅麻烦,还曾有工友因煤烟中毒险些丧命的遭遇;后来搬进廉租房用上集中供暖,却常遇到后半夜暖气降温的情况,寒冬里裹着厚被子入眠是常事。
“今年的暖气不仅温度好,费用还降低了。”万玛一边招呼记者喝茶,一边和记者算起了一笔“明白账”:“从今年起,我们的取暖费是按房子的套内面积算,我这个房子建筑面积是50多平米,抛去公摊面积,一冬天下来取暖费也就是一千四五百元,比去年少了二百多元。和前些年的用煤生火炉的费用相差无几。
记者了解到,2025年供暖季,都兰县的供热公司易了“主”。中国大唐集团青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大唐都兰清洁供暖都兰项目部)接手当地供热工作,投资建设的清洁供暖项目于10月9日正式投产,126.84万平方米供热面积覆盖1.1万户居民,让“风”和“光”成为供暖的新能量。
至此,长期困扰都兰县政府的“老大难”转瞬变为了“新名片”。
![]()
▲曾经的“黑烟囱”成为青海省都兰县走向清洁供暖时代的“地标” 中国大唐青海公司供图
“项目用的电,百分之百来自本地风光发电。”都兰县住建局项目办主任孔治指着窗外的蓝天向记者介绍,配套建设的25万千瓦光伏项目,搭配建设中的55万千瓦风电场,构建起“电力就地生产、就地消纳、就地供暖”的新模式,实现了“风、光能源—电能—热能”的全清洁转化,供热全过程零排放、零污染。
如今的都兰县城,天蓝了,空气更清新了。“以前冬天总有些雾蒙蒙的,现在抬头就是瓦蓝的天,出门呼吸都顺畅。”都兰县联通公司营业厅经理赵志发深有感触。他对服务品质格外挑剔:“往年供暖有问题,千呼万唤没人来;现在打个电话,大唐的工作人员眨眼就到。产品硬、服务好,老百姓就愿意为它叫好买单。”
那这个群众普遍叫好的项目,供热原理是什么?
大唐都兰清洁项目部工作人员巩旭为记者解了疑:项目在高原高海拔地区首次采用“空气源热泵+电锅炉+蓄热水罐”技术路线,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和少人值守。项目供热综合效率显著提高,彻底解决了三江源地区供暖温度长期不达标的问题。
巩旭对记者说,“相比以往,居民对我们这些供暖工作人员的态度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上门检修管道时,‘冷脸’变成了‘笑脸’。”
记者了解到,项目运行仅一个月,都兰县供暖费缴费率较往年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缴费。截至目前,都兰县2025季供暖缴费率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
大唐集团青海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黑烟囱”到“风光暖”,从温度不达标到恒温舒适,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响应,中国大唐在青海探索出了一条高原地区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的新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