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键词读懂“十五五”丨新质生产力潮涌第八届进博会)
央广网上海11月6日消息(记者 冯丽 何智康 郭振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为“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正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观察新质生产力发展脉动的重要窗口。
绿色转型构建新质生产力生态基底
“新质生产力首先应当是绿色的。”瑞士某电气企业配电系统中国区负责人罗辉在进博会现场表示。他指出,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方案与材料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这种绿色理念贯穿整个展区。从智慧能源管理到高效配电设备,从低碳工厂解决方案到循环经济模式,绿色已成为企业展示技术先进性的共同标签。有机器人企业与车企合作,在其整车产线上部署多台机器人,通过精益制造消除生产浪费,打造智能、绿色、高效的低碳工厂。
这些实践表明,“十五五”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
智能驱动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AI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我们认为在新质生产力中最需关注的方向。”某机器人企业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展区内,人工智能正打破传统边界,让生产系统具备自我学习和自主调控能力,这对传统行业特别是基础产业正在产生革命性影响。
在技术装备展区,一家从牛奶包装自动线起步的机器人企业,如今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通用智能机器人公司。其机器人在汽车工厂执行精密磨削、物料搬运等任务,与欧洲企业合作实现精密装配,这些都不是简单的自动化,而是能够适应复杂环境、与人协同的智能化生产。
制造业数智化平台同样彰显智能驱动价值。这些案例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深刻内涵。
开放协同培育创新发展沃土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开放的创新生态。进博会恰恰为这种协同创新提供了最佳平台。
“进博会是中国最高规格、最全面的交流平台。”有参展商道出众多展商的心声,“我们选择在这里进行新品首发,正是因为这里的高规格和高曝光率。”罗辉说,其公司正将研发平台向中国迁移,用“中国速度”挑战全球生态体系。
这种开放协同在展馆内随处可见。有制造业平台首次入驻中国馆,展示其帮助国际医疗机构协调长三角多家工厂生产医疗设备的成果。还有机器人与数百家本土合作伙伴以本地化拥抱全球化,在多个国家推动制造业升级。
本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过36.7万平方米,近30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展示460余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来自12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企业参展,同比增长超过20%。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通过制度型开放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从绿色电网到智能机器人,从数智化供应链到展区内的各项首发新品,进博会上的创新脉动,勾勒出“十五五”时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个特征: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根本性变革;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整体跃升;以开放协同为创新生态,形成“在中国、为世界”的良性循环。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节点,新质生产力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前景,为我们预览下一段征程的精彩。随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伐的加快,一个更具韧性、更富创造力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正在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