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央宣讲团为什么来到杭州这个山村)
中央宣讲团一行到杭州西湖区外桐坞村开展宣讲。潮新闻记者 林云龙 摄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来浙江了。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11月5日,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一行在浙江开展宣讲。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每逢中央提出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任务、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就会自上而下组织各级各类宣讲团集中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帮助干部群众更好地理解中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
这次中央宣讲团到浙江,行程很紧。上午在省人民大会堂,田培炎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建议》,紧扣宣讲主题,对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十五五”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举措,以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解读。下午宣讲团一行来到杭州西湖区的一个山村——外桐坞村,进一步为村民们作宣讲,开展交流互动。
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农民群众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战略部署同样有必要第一时间传达到农村最基层。
为什么是外桐坞村?
外桐坞村,位于西湖区转塘街道,地处西湖龙井茶主产区核心区块。这里三面环山,茶园连片,有着“万担茶乡”的美誉。走在村内,随处可见用柴火堆做的庭院门头、用碎瓷片装点的外墙面等,人文创意十足;在家家户户的别墅中,总能与村咖、艺术馆、艺术工作室不期而遇,文艺气息浓厚。
从村庄整治开始,外桐坞村经历了精彩蝶变。2007年,村庄在传统茶产业发展基础上引入了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各类艺术人才,探索艺术文创转型。村庄美了,人气来了,产业也发展了。外桐坞村成功打造村级品牌“画外桐坞”,村集体经济更是从2007年不足百万元,一跃到2024年的730万元。可以说,外桐坞村是浙江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的一个典型代表。
“十五五”时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这里的村民对未来也有了更多期待。
桂花树下、茶糕坊前,田培炎坐在院子里,和大家作宣讲、话家常、谋发展。
中央宣讲团在外桐坞村。潮新闻记者 林云龙摄
80后青创客仇琴芳,13年前回乡创业,在当地率先打造年轻人喜欢的茶叶伴手礼,并成功创立茶品牌杭兰茗苑。这些年以她为代表的青创客,努力把村里的茶叶、风景和艺术变成有吸引力的产品和体验同时,也在思考新发展。她迫不及待提问:“像我们这样的乡村小微创客主体,如何让创业取得更大成功?”
“过去我们讲人才从乡镇流入城市,经过数年建设,农村条件进一步改善,产业进一步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才、资金从城市涌入乡村。”田培炎说,党中央一直对专业人才下乡服务、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高度重视,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对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这次全会提出,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励各类人才下乡服务和创业就业,就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利好。他鼓励仇琴芳,要坚持把自己的创业和村集体发展结合起来,共同做大做强。
“茶叶是我们村的特色,我们作为茶企代表,怎么把特色产业做得更好?”村民仇世昌紧接着提问。
“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概括地讲,就是强村带动弱村。”田培炎说,茶经过深加工、线上销售、打卡销售、品牌销售等,本身就是一、二、三产融合的范例。他建议发挥自身产业优势的同时,要加强与有关专家的合作,推动先富带后富、实现双赢。
村民们聆听全会精神宣讲后,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更明晰的方向——
仇琴芳说,对自己的创业更有信心了,“要发挥我们村茶叶特色优势,研发年轻化的茶饮、茶食和茶产品,让更多人来共享茶生活。”
外桐坞村90后村干部李强说,“接下来,我要做好本村的产业年轻化打造、新创客孵化培育等工作,持续带动更多的村民创新创业,用行动把全会精神落实落细落到位。”
从一个人到更多人,从一个村到更多村,这正是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最好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