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罗登贤:东北抗日烽火的擎旗者)
“前方我们看到的是罗登贤同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来到东北从事党的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他临危受命,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一职……”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中,讲解员站在罗登贤的照片前,饱含深情地说。
20世纪30年代,东北大地惨遭日寇铁蹄践踏,民族危亡之际,一位岭南儿女怀揣着革命理想奔赴北疆,在黑土地上书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壮歌。他,就是罗登贤——东北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领导者,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的重要创建人。
罗登贤,1905年生于广东南海,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成长为东北抗日救亡斗争的核心力量,以28载短暂而壮烈的一生,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
早年投身工人运动时,罗登贤便显露卓越领导才能。1922年组织香港太古船厂工会,1925年协助邓中夏、苏兆征发动省港大罢工,1927年广州起义中改编工人武装为赤卫队,1930年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负责人,每一步都踏在工农运动的浪潮之巅。1928年起,他历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江苏省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等职,成为党的重要领导骨干,在白色恐怖中筑牢革命根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罗登贤奔赴东北,自此与这片黑土地的抗日斗争紧紧相连。九一八事变次日,他主持满洲省委紧急会议,会后发表了中国第一篇抗日宣言,也是世界上第一篇反法西斯战争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发出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第一声怒吼。
同年11月,满洲省委遭敌破坏,他临危受命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毅然扛起领导东北抗战的重任。“罗登贤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之后,为东北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刘信君说。
在东北的岁月里,罗登贤以“挽大厦于将倾”的魄力推动抗日斗争。他整顿城乡党组织,领导哈尔滨电业工人罢工、鹤岗煤矿工人抗争、珠河农民反日示威,让反日浪潮席卷东满、北满;派遣数百名党团员进入义勇军队伍,支援江桥抗战、协助王德林部起义,为自发抗日力量注入红色基因;更开创性提出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先后组建磐石、延吉、巴彦等游击队,这些队伍日后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源头活水,奏响十四年抗战的先声。
1932年,罗登贤遭错误批判被撤销满洲省委书记职务,却仍以中央驻东北代表身份坚守抗日一线;1933年3月,他在上海因叛徒告密被捕,狱中始终坚贞不屈,展现出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同年8月29日,罗登贤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年仅28岁。宋庆龄评价他为“中国的反帝战士”“中国人民应该为之骄傲的典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更将江西省信康县改名为“登贤县”,以铭记他的革命功绩。
罗登贤的名字,早已融入东北的林海雪原,他的革命业绩和牺牲精神,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殷维 文/摄
摄影 殷维 王涛
制作 孙上修
初审: 赵鹏 复审: 栾喜良 终审: 朱宝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