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赓续长征魂奋进新征程)
八十九载风雨兼程,八十九载薪火相传。1936年10月22日,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黄土高原,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这条用鲜血与信仰铺就的“地球红飘带”,不仅镌刻着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贞,更成为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毅前行的精神图腾。回望两万五千里征途上的雪山草地、娄山关隘,新时代党员当以长征精神为镜,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魄力,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以理想信念为“指南针”,校准党员初心坐标。长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倒下,湘江血战、飞夺泸定桥的绝境里,支撑战士们一往无前的,正是“跟党走就有前途”的坚定信仰。如今,新时代党员虽无需再面对枪林弹雨,但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同样需要理想信念的“压舱石”。面对基层治理中的复杂矛盾、产业升级中的瓶颈难题,党员干部要像红军坚守革命信仰那样,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把“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把理想信念融入每一件为民实事,让“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誓言,变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行动。
以艰苦奋斗为“登山杖”,破解发展攻坚难题。红军用草鞋丈量雪山草地,靠野菜充饥却始终高歌前行,这种“不怕苦、不怕死”的奋斗精神,是新时代党员应对风险挑战的精神法宝。当前,我们面临的“雪山”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卡脖子难题,“草地”是乡村振兴中的产业短板,“腊子口”是民生领域的痛点堵点。新时代党员要主动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经风雨、见世面,主动把困难当成“磨刀石”、把挑战视作“试金石”,用“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韧劲,把长征路上的奋斗基因,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以人民群众为“动力源”,筑牢党群鱼水根基。“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记录着红军与百姓生死相依的深情;福建长汀“人比枪高当红军”的标线,见证着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如今,新时代党员更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政策落实中,多问一句“群众满不满意”;在工作推进时,多想一层“群众需不需要”,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让新时代的“军民鱼水情”,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愈发深厚。
八十九年前,红军用长征证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十九年后,新时代的我们正在用行动续写新的长征史诗。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名党员有每一名党员的使命担当。让我们以长征精神为笔,以真抓实干为墨,在基层一线的泥土里、在服务群众的汗水里、在发展改革的攻坚里,书写属于新时代党员的“长征答卷”,让长征精神的火炬,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永远闪亮!(作者 李冰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