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综合创新能力跻身全球前十,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
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数说“十四五”》本期推出:国家综合创新能力跻身全球前十,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十四五”时期,我国勇闯科研无人区,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超前布局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阴和俊:在人工智能领域,国内涌现出多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正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为未来万亿级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达6.8万亿元。西安交通大学目前已与248家龙头领军企业共建联合研究院,形成了大学“出团队、出设备、出场地、出保障”,企业“出题、出资”,并且作为成果的“阅卷人”全程参与的模式,累计联合开展2500多项难题攻关,培养2000多名工程硕博士。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表示,这种模式正在全国多地开花。
邱勇: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
阴和俊强调,我国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五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
阴和俊:“十五五”时期,我们将坚持“四个面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营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环境,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建成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